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有无实用性(你不先到先得就会后知后觉)

1950年11月28日,志愿军第38军113师奉命前往三所里阻击美军。为了抢占先机,113师在边打边走的情况下,一夜行军73公里,最终在28日早上7点,先美军机械化部队5分钟抵达三所里,抢占了有利阵地,锁死了美第9军的退路。

在接下来异常残酷的阻击战中,美第二师、第二十五师、美骑一师均遭重创,共计被歼2.3万人,还丢弃了两千辆汽车,数百辆坦克,上千门大炮。志愿军第38军因此一战成名,后被誉为中国的“万岁军”。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有无实用性(你不先到先得就会后知后觉)(1)

《孙子兵法·虚实篇》第一句话就说: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翻译一下就是:在战斗中,先到达战场的一方,养精蓄锐,士气高昂;后到达战场的一方,马不停蹄,慌慌张张。所以善于打仗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再讲细一点,我方先到,那就可以选择最好的地势,观察敌人行踪,提前布局攻防,有了充分准备,士兵心里踏实、情绪稳定。

敌方后到,一是地势不利,容易暴露自身位置;二是一旦走错地方,可能会遭受我方伏击;三是兵疲马困,未处于最佳战斗状态。

如果两军本身实力相当、势均力敌,那在这个时候打起来会怎样?肯定是先到的一方占据主动,获胜的概率更大。

“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放在《虚实篇》第一句话是有深意的,那就是:先到先得!

为什么先到能先得?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先到的人有机会掌握敌我双方的虚实。

先到了,就能提前掩藏主力位置,居高临下观察对方,寻找他的弱点,并加以攻击。也就是掩藏了自己的实,发现了敌人的虚,然后以实击虚。

先到先得,得的是什么?得的是战场选择权!

工作中也是如此,职场资源有限,要拥有竞争优势,就更是需要拥有“先到先得”思维,尽早“先处战地”。

同样新入职的本科生,有的利用业余时间考了研究生、拿到CPA证书,在专业领域一步领先;有的主动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下沉到基层县乡一线接受磨练;但相当一部分人却想着终于可以脱离学海,享受生活。

几年以后,专业上率先突破者已经是部门管理人员,下基层历练者已经成长为基层公司接班人。而那些安于现状、按部就班的年轻人还在原地踏步。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距会越来越大,“后处战地”者将不得不受制于人,而且可能会永远失去与先行者的竞争资格。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有无实用性(你不先到先得就会后知后觉)(2)

你不先到先得,就会后知后觉;你不争取主动,就会变得被动;你不先处战地佚,就会后处战地劳。

不过即使现实残酷,也请别放弃,因为孙子还说“胜可为也”。我将在后面的文章中讲讲虚实如何转化,如何为胜,如何重新获得竞争优势。

学孙子,不作死,下期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