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历史变化图(两个族群却泾渭分明)

对国际新闻比较关注的朋友估计都知道,欧洲现代主要的国家形式是民族国家,即一个国家基本只是由一个主体民族所构成。虽然近年来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引入了大量移民,使得欧洲国家的民族构成又重新多元化起来,但至少在现阶段,移民和各个欧洲国家的主体民族的人口比例都还差距很大,所以多数欧洲国家都还可以被称为民族国家。但多数欧洲国家是这样,却并不代表所有欧洲国家都是这样,欧洲也仍然存在事实上的多民族国家,即同一国内有不止一个具有相当人口规模的多民族国家,比利时就属于这样的国家。而在被民族国家环绕的欧洲,比利时虽然经济排名世界前列,但其国内却也存在两个族群彼此并不和谐的情况。那么处于欧洲腹地的比利时是如何形成了两个民族联合的国体,现代却又为何彼此并不和谐呢?


“两个”民族渐行渐远与两个民族的结缘

其实严格地说,比利时这种多民族国家在欧洲也并不完全是孤例,因为除了比利时之外,在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解体之后,属于这类的欧洲国家至少还有俄罗斯、英国、瑞士和西班牙。但比利时和这些国家相比却仍然比较特殊,因为和其它几个因为历史原因形成的多民族利益共同体不同的是,比利时的诞生有很大原因是因为宗教,而且有反对单一民族国家的成分。

神圣罗马帝国疆域,今天的荷兰和比利时基本都在疆域内

所以为了加强对荷兰地区的控制,神罗皇帝兼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在公元1549年对荷兰语地区的政体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将7个说荷兰语的领地合而为一,并规定此后当地的最高统治者也都要由哈布斯堡家族成员兼任。但这一决定引发了荷兰贵族的强烈不满,因此在此前后,荷兰地区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北部的荷兰贵族几乎全部改信新教,但南部说荷兰语的贵族则维持了天主教信仰。

比利时历史变化图(两个族群却泾渭分明)(1)

尼德兰联省共和国

公元1568年,荷兰人在奥兰治一世的带领下发起了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最终经过10多年的战争,荷兰人成功赢得独立,而处于荷兰语地区南部的弗兰德地区则一分为二,北部随荷兰独立(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南部则继续由哈布斯堡王朝所控制。而在此次分治之后,因为分属不同国家而且信仰不同的宗教,所以以弗兰德地区为界,原本都说荷兰语的族群渐渐分化成了两个民族,即荷兰人和弗拉芒人。而弗兰德南部在之后差不多200年里则又成为了哈布斯堡王朝(奥地利)、法国和荷兰反复争夺的地区。在此期间,弗兰德地区和邻近说法语的瓦隆地区发生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这个地区开始被统称为奥属尼德兰。

比利时,因宗教超越民族而诞生的国家

而在公元1789年,奥属尼德兰爆发了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革命,但这次“革命”其实说是“反革命”可能更合适。因为它的目的其实是反对哈布斯堡君主约瑟夫二世在当地对天主教会的改革企图。虽然这次革命很快被镇压,但哈布斯堡王朝在当地的统治被显著削弱,而此前也一直觊觎这一地区的法国看准机会,在公元1794年将其占领。而在这一时期,曾经在全球海上称霸一时的荷兰因为在海外殖民和贸易方面受到英国和法国的强力竞争,所以也逐渐衰落,所以一年之后,荷兰也被法国灭亡。这样荷兰和弗兰德以及瓦隆地区就在法国的统治之下被动地实现了“统一”。

比利时历史变化图(两个族群却泾渭分明)(2)

比利时的雏形,奥属尼德兰

但法国对这些地区的统治随着拿破仑被英国、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组成的反法联盟击败而宣告结束。此后四个战胜国决定将荷兰与原来的奥属尼德兰联合建立一个国家,即尼德兰联合王国,并将其作为一个缓冲区,以防范未来来自法国的扩张行动。所以此时的荷兰和比利时成为了一个国家。但这个国家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外国意愿,同时也是为外国利益服务,所以从诞生时起就不太协调。

比利时历史变化图(两个族群却泾渭分明)(3)

尼德兰联合王国

而这种不协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尼德兰联合王国主要是由北部信仰新教的荷兰人所控制,所以南部信仰天主教,在传统上和法国更为亲密的弗兰德人和瓦隆人处于被统治地位。尼德兰国王要求南部的学校立即停止教授天主教教义,试图将当地转变为新教地区。另外荷兰语也被列为国语,而瓦隆人所说的法语也丧失了合法地位。同时荷兰地区贸易为本的经济体系和比利时地区以工业为本的经济体系也很难融合。

比利时历史变化图(两个族群却泾渭分明)(4)

比利时独立战争的场景

所以在比利时地区,不满情绪逐渐积累。而在公元1830年,法国再次发生革命,波旁王朝国王查理十世的统治被推翻,受法国影响很大的比利时地区也立即受到鼓舞,很快也爆发了争取比利时独立的革命。此次革命很快得到法国支持,而之前让荷兰与比利时合并的几国当时则都面临内政困境,所以没有为荷兰提供太多支持,最终革命取得成功,说荷兰语和弗兰德地区和说法语的瓦隆地区组成了比利时。

比利时在当代的困境

所以比利时的诞生其实就是以宗教信仰划界,说荷兰语但信仰天主教的弗拉芒人和同样说荷兰语但信仰新教的荷兰人决裂,和说法语但同样信仰天主教的瓦隆人联合,脱离了尼德兰,建立了比利时。这在公元19世纪,宗教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的时代,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但在进入20世纪,宗教影响在欧洲社会整体退潮之后,这种联合的理由就显得比较单薄了,而双方在语言和地域方面的差异则逐步突显了出来。

比利时历史变化图(两个族群却泾渭分明)(5)

比利时的语区,上方是荷兰语区,下方是法语区,条纹区域是布鲁塞尔双语区,右侧是人口占比不足1%的德语区

首先因为比利时的独立得到了法国很大的支持,同时是反对荷兰的,所以在比利时独立之后,曾一度将法语作为整个国家的唯一国语,整个国家所有的行政、司法和高等教育体系都完全将法语作为唯一语言,当时甚至出现了许多来自弗兰德地区只会说荷兰语的人因为不会在法庭上用法语为自己辩护,最终被误判死刑案例。尽管比利时人口里有接近60%是说荷兰语的,但荷兰语宪法却直到1967年才拥有了和法语宪法同等的地位。而在比利时建立之后,原本比较落后的瓦隆地区则因为工业化加速,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而弗兰德地区则因为海路贸易被荷兰阻断,再加上其纺织工业迅速衰落,所以经济上也逐渐落后。所以弗拉芒人对此渐渐心生不满。

弗拉芒人和瓦隆人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国家,但彼此之间的融合却一直没有太大进展。直到现代,除了作为欧盟和北约总部所在地的布鲁塞尔及其周边地区因为国际化程度极高,所以促使当地的两个民族有一种程度的融合之外,在其它地区,这两个民族仍然处于一种泾渭分明的状态。

比利时历史变化图(两个族群却泾渭分明)(6)

代表弗拉芒民族的旗帜

比如,在比利时,至今不存在一个全国性政党,所以政党都是以民族划界。同时在比利时也不存在全国性的报纸和电视台,没有全国性的教学课纲和大学,两个民族之间相互通婚的情况也少之又少。而两个民族的这种割裂在近年来在政治领域体现的尤其明显。比如在2007年比利时大选之后,因为荷兰语和法语政党没法达成一致,导致比利时的无政府状态持续了6个月之久。而在2010年的大选之后,还是因为相同原因,比利时竟然经历了541天,也就是差不多1年06个月的无政府状态,打破了政府组阁谈判时间的世界纪录。


所以虽然比利时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并未像某些国家一样发展到导致社会动乱,甚至内战的局面,但两个民族的隔阂还是很明显地存在的。2006年的一项民间调查,当时弗兰德地区支持独立的人口比例达到44%,所以可以说弗兰德地区的独立思潮也是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至于未来会如何发展,恐怕也还需要拭目以待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