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历史记录大全(走进紫砂七老的世界)

紫砂历史记录大全(走进紫砂七老的世界)(1)

惠藏紫砂传播紫砂文化,打造文玩收藏专业导航的最佳平台。

宜兴紫砂史是一部历代紫砂艺人的创业史,已故的七大老艺人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创造了紫砂艺术的巅峰,他们是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史称“紫砂七老”。

紫砂历史记录大全(走进紫砂七老的世界)(2)

顾景舟(1915年-1996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出身于紫砂世家,艺术风格雄健而严谨、流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工精而秀丽,被誉为壶艺泰斗、一代宗师。培育了周桂珍、李昌鸿、张红华、潘持平等众多中国陶瓷大师。

他一生中创作了数十件品种,代表壶型有“雪华壶”、“汉云壶”、“上新桥壶”、“此乐壶”、“如意仿鼓壶”、与高庄教授合作的“提璧茶具”等。其中“提璧茶具”被国务院定为中南海紫光阁的陈设, 1979年邓颖超访问日本时被作为国礼, 赠送给日本首相。顾景舟古典文学功底较厚, 书法雅健老成,早在上世纪40年代, 他在上海结识了许多书画名流, 如江寒汀、吴湖帆、唐云等人,视野大开,艺术格调和创作思想也有所突破。

50年代,又与一些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和教授交友,切磋借鉴,如傅抱石、亚明、高庄、刘汝醴、孙文林等。他在陶瓷工艺学、美学、书法、绘画、金石等方面拥有广博的学识。其学术水准和其它艺术的综合能力也远胜其他同行, 在紫砂陶艺界独领风骚 。1987 年在第二届亚洲艺术节期间, 带领高海庚、徐秀棠,为香港茶具收藏家罗桂祥先生收藏的两百余件紫砂器作过鉴定, 并开展紫砂陶艺讲座, 给许多国家的学者及鉴赏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紫砂历史记录大全(走进紫砂七老的世界)(3)

牛盖莲子壶 顾景舟制


紫砂历史记录大全(走进紫砂七老的世界)(4)

王寅春(1897年-1977年),其作品线条挺括清晰,口盖严丝合缝,既继承传统又能突破创新,有强烈的个性。特别是他的朱泥小壶与众不同,胚体圆而薄,下水平稳,出水爽,极为精巧。

王寅春为人忠厚, 诚朴而谦虚, 行动稳重。两手虽粗,但特别灵巧。虽不识字,但极具经营头脑。其作品线条挺括清晰, 口盖准缝严密, 既继承传统又能突破传统, 无论是哪一类作品, 都带有强烈的个性, 不论茶壶、茶具,还是花盆、餐具, 咖啡具以及光货、花货、筋囊货制作上具有相当高的技艺, 很难有人企及,他一生创新的品种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有五六十件之多,是位勤劳多产的名艺人,74岁时还创作“裙花提梁壶”,可谓壮心不已,宝刀不老。在20多年间, 他先后带徒50余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制壶快捷高手, 现今有的已成为国家级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他为紫砂陶艺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紫砂历史记录大全(走进紫砂七老的世界)(5)

六方井壶 王寅春制


紫砂历史记录大全(走进紫砂七老的世界)(6)

裴石民(1892年-1976年),有“五蝠蟠桃壶”“牛盖莲子壶”“三足鼎壶”“串顶秦钟壶”等传世经典名作。其做工精细,样式甚多,有“当代陈鸣远”之称。

裴石民曾有二次惊人之举, 第一次是宜兴名士储南强在苏州冷摊上发现明代正德年间的 “供春壶”, 壶盖由后人黄玉麟所配, 经黄宾虹考证此盖与原盖不相符, 遂由裴石民重新配盖。解放后,储南强将此壶献给了国家, 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二次是为明代圣思桃杯配杯托, 现珍藏于南京博物院。这两个配件都与主体协调匹配, 反映了他高超的捏塑技艺和设计理念。其后,又为清代陈曼生所制紫砂生栗子配上一个熟栗,与原件辉映成趣。

紫砂历史记录大全(走进紫砂七老的世界)(7)

裙钟壶 裴石民制


紫砂历史记录大全(走进紫砂七老的世界)(8)

吴云根(1892年-1969年),作品风格朴实稳重,光润内韵,擅长筋纹器制作。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紫砂艺术人才,为传承紫砂艺术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吴云根制作的 “提梁弧菱壶”、“双色竹段壶”、“大型竹提”、“传炉壶”、 “线云壶”、 “合菱壶”等, 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陶艺大展, 声誉远播。早在l932年,他的传炉壶” 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获得优秀奖。他的“牛盖洋桶壶”, 其壶紫褐色,外观光润可人。虽是件传统造型, 但吴云根做得颇为不俗, 整体端庄稳健,朴实规矩,气势挺拔, 壶身的圆润、流、肩和盖的弧线过渡都十分流畅,洋溢着一种韵律美。此壶为任淦庭陶刻,吴云根设计,可谓珠联璧合。创作设计的“竹花盆”、 “大长方水底盆”、“菱角茶具”、“双色柿子”、“鱼罩壶”、 “春亭壶“等,在继承传统手法的同时颇具创意。他的作品喜用双色泥表达主体,较多的用竹为题,竹节为壶身, 挺拔刚劲,嘴、把、钮缀以小竹枝攀于壶体,辅以几片小竹叶,舒展有姿, 似风中飘动,两种泥色处理,相互呼应, 色、泽和谐得体。

紫砂历史记录大全(走进紫砂七老的世界)(9)

双色上竹段壶 吴云根制


紫砂历史记录大全(走进紫砂七老的世界)(10)

蒋蓉(1919年-2008年),高级工艺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创作大多以自然界瓜果、动植物为题材,表现手法以仿生为主。她的作品造型,设色逼真,惟妙惟肖,意趣盎然,自成独立的艺术风格。

1955年,宜兴蜀山紫砂生产合作社成立, 嗣后,她先后带过50余名艺徒,人呼蒋辅导,那时她才30多岁,为七名技术辅导中最年轻者。她平时善于观察蔬果、花鸟、昆虫等自然形体,作为创作的素材,化而用之,在紫砂器上经过艺术提炼,变化到作品之中。她的作品造型、设色逼真, 融合了艺术美感与自然生趣,惟妙惟肖,意趣盎然,自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她当年创作的 “荷花壶”、“牡丹壶”在《文化新闻》、《中国美术》等报刊作过专题介绍。“荷花壶”以盛开荷花为壶体,从中挺出莲蓬为“盖”, 盖上栖息着一只青蛙为“钮”, 以荷叶为“嘴",莲梗为“把”,色彩对比匀和,洋溢着江南浓厚的荷塘自然情趣和乡土特色 。此作在全国陶瓷工业会议上评为特种工艺品奖、宜兴县创新一等奖。

她创作的紫砂九件果品被选为周恩来总理出访礼品。1957年设计制作“佛手壶”通过改革成型工艺,尝试注浆生产方式制作获得成功,工效提高十余倍, 从此各式各样新奇产品均可满足出口订货的需要。蒋蓉在70多年的从艺生涯中, 共创作新品一百余件, 作品无不洋溢着天真烂漫、自然可人的纯朴气息, 这是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情感的流露 。

紫砂历史记录大全(走进紫砂七老的世界)(11)

蛤蟆石榴树桩壶 蒋蓉制


紫砂历史记录大全(走进紫砂七老的世界)(12)

朱可心(1904年-1986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长,宜兴紫砂工艺厂创始人之一。先后授艺带徒数十人,名艺人有汪寅仙、倪顺生、李碧芳、潘春芳等。流世佳品“报春壶”“三友壶”“彩蝶壶”等至今畅销不衰。

朱可心是一位紧跟时代步伐而不断变化进取的艺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他创作的后期,作品无不洋溢着时代气息, 风格浑厚淳朴, 技法老成,法度合宜,力作颇多。1985年10月, 上海电视台来宜拍片, 他制作了一把 “仿古壶”,其后又制作了一 把“汉扁壶”,这时他已82岁高龄。他桃李芬芳, 辛苦培育了紫砂塑器的众多人才 。2003年,他的亲属和弟子李芹仙、 潘春芳、汪寅仙、吴震、许成权、范洪泉、曹婉芬、 倪顺生等收集资料, 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朱可心紫砂陶艺百年纪念》专集。

紫砂历史记录大全(走进紫砂七老的世界)(13)

松鼠葡萄壶 朱可心制


紫砂历史记录大全(走进紫砂七老的世界)(14)

任淦庭(1889年-1968年),新中国紫砂陶刻界承前启后且对后世最具影响的陶刻泰斗。当今紫砂陶刻界徐秀棠、谭泉海、鲍志强、毛国强、沈汉生、咸仲英、鲍仲梅等大师或名家都出自他的门下。

任淦庭有个别号曰“大聋”或“聋人” 。他耳朵的确不太好,听力差,但绝不失聪。遇有他不愿回答的问题或难题,他会充耳不闻,并在工作桌台上衬坯的垫子上,书写“聋人”二字,应付搪塞过去,这是他生活中的机智 。他的创作丰富, 还得力于他收藏和留心保存的相当数量的工具书及前辈的稿子,这是他几十年不断学习、 实践积累起来的成果。年近80高龄时,他也从不间断,每天埋头翻阅、感悟,并为后辈画下画稿及各种陶刻用句。

紫砂历史记录大全(走进紫砂七老的世界)(15)

圆三尺花盆 任淦庭制


有资料显示,晚清时期宜兴有700多名紫砂艺人;至1949年解放前夕,紫砂业凋敝至极,紫砂队伍萎缩至二三十人,面临人亡艺绝的境地!建国初,人民政府拨款恢复紫砂生产。1954年,建立紫砂工艺合作社,汇集起59位流散各地的紫砂艺人及技工。1956年,“紫砂七老”横空出世。这一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7位著名紫砂艺人为“技术辅导”,开始了新一代紫砂艺人的培养和手工紫砂陶艺的传承工作。目前,这些老艺人均已作古,不过,他们的优良品格和传世美器至今仍然闪闪发光。据悉,当下宜兴有8万多人从事紫砂行业,而其中从事紫砂艺术创作者几乎均为“紫砂七老”的支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