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志也(松柏要知松高洁)

松柏,耐寒耐旱,阴处枯石缝中皆能生存,且四季长青,凌霜不凋、傲立风雪。由于有着这样独特的生长环境,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志士都曾不吝赞美之词,对其大加讴歌和称颂。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常常被用作坚韧、顽强、不渝和永恒的象征。作为世界上最长寿的树种,这又使其有了吉祥的寓意,民俗祝寿里常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言辞。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看文人志士笔下的松柏,去感受人们对其的喜爱和倾心的寄托。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

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志也(松柏要知松高洁)(1)

图片来源网络

以上是出自于我国著名思想家荀子《大略》中一句话,作者将君子的品行与松柏的抗寒属性联系在了一起,表现了对松柏的赞美和对君子立身行事的严苛考验标准。人们对松柏所投影的特殊感情,使人在艰难时学会顽强,在顺境时更加振奋。

“亭亭⼭上松,瑟瑟⾕中风。

风声⼀何盛,松枝⼀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志也(松柏要知松高洁)(2)

图片来源网络

以上诗句出自于刘桢的《赠从弟·其二》,该诗以比兴的手法,盛赞了松柏傲视风霜、高耸挺拔、不畏严寒的特质和品性,同时诗人以松柏为喻,勉励堂弟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体现了诗人高洁坚定的人格追求。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志也(松柏要知松高洁)(3)

图片来源网络

以上诗作出自于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书院二小松》,该诗第一句表现了两株小松幽逸超凡的神韵;第二句传神地刻画了小松初生时稚嫩而翠绿的松枝状态,将松枝比做“秋烟”的写法,新奇而别致。

第三句以“静窗”对照松枝的“细韵”,动静交映,给人以幽静恬淡之感;尾句深化意象,读书之余有琴声相随,余韵悠长。全诗表达了对小松的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远离尘世纷扰、埋头读书的闲情逸致。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志也(松柏要知松高洁)(4)

图片来源网络

上面选取的是出自于李白的一首《南轩松》,该诗首联叙写松树苍劲挺拔、松枝稠密的外在形态,一个“孤”字突出了其不同于凡俗的孤傲高洁形象;颔联写出了松树在清风中潇洒自得的苍劲,给人以超然物外之感。

颈联描写松树的生长环境,烘托出了松树的高大苍翠,一个“染”字描绘出了一副景色宜人的画面;尾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孤松的凌云之势,暗寓出诗人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志也(松柏要知松高洁)(5)

图片来源网络

该诗出自于李商隐的一首《题小松》,前两联写出了松树的孤傲挺拔、不随流俗、凌霜傲雪的风姿,从“秀”、“细”和“轻”字中,表现了诗人对松树的怜爱和赞美。后两联写出了诗人对小松未来长成百尺苍松、成为栋梁之材的殷切期盼和坚定信心。

全诗赞颂了松树不畏严寒、刚劲挺拔、四季苍翠的高尚精神和品格,同时借松喻人,表现了君子抱志守节、傲岸不屈的高大形象。

关于赞咏松柏的诗词就先分享到这里,想要了解更多人们对于松柏所寄寓的情感,那就去咏松诗词里寻找答案。最后,再附上一首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小松》,与诸君共勉之。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