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答案(2023年江苏省地理高考模拟题)

一、单选题

下图示意的阴山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2届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答案(2023年江苏省地理高考模拟题)(1)

1.图中鄂尔多斯和包头两城市距离约为( )

A.55千米 B.120千米 C.356千米 D.725千米

2.阴山( )

A.北侧为季风气候区 B.南侧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C.南侧为棉花主产区 D.北侧温带草原景观为主

3.我国夏季( )

A.包头日出早于鄂尔多斯 B.呼和浩特日落晚于巴彦淖尔

C.鄂尔多斯昼长大于包头 D.包头太阳高度小于呼和浩特

4.新时代,人们越来越注意健康,养生是必修课,很多人选择在上午十点到十一点晒太阳来强身健体,是因为( )

①空气质量较高; ②避免直射; ③预防感冒; ④活血化瘀; ⑤紫外线偏低; ⑥气温适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大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石灰岩层遍布全岛,但溶洞数量极少。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022届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答案(2023年江苏省地理高考模拟题)(2)

5.据此推断,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干燥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温暖湿润

6.推测当地溶洞数量较少的根本原因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B.当地受到东南信风带的控制,气候干旱

C.受离岸风影响,降水较少 D.石灰岩岩层较薄,不利于溶洞发育

7.一架飞机以660km/小时,从索科特拉岛飞往温哥华岛上某市(123°W,49°N),最短飞行时间约为( )

A.10小时 B.15小时 C.18小时 D.20小时

菲律宾的薄荷岛中部,有一大片石灰岩小丘,每逢雨季来临之前,小丘上的草干枯后变为咖啡色,酷似一大堆巧克力,因此得名“巧克力山”。读“薄荷岛简图”,完成下列小题。

2022届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答案(2023年江苏省地理高考模拟题)(3)

8.观赏咖啡色巧克力山的最佳时间是( )

A.1月 B.5月 C.7月 D.10月

9.巧克力山高度在40米-120米之间,山下树木苍翠,山上却是乱草覆盖。造成山上山下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石灰岩地貌,土层浅薄 B.山坡陡峭,水难以保持

C.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D.山体海拔高,热量条件差

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湖泊、沼泽、河流、冰川、雪山,以及大气、生物体、土壤和土层中,整个水圈处于不断地循环运动中。下图为“某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22届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答案(2023年江苏省地理高考模拟题)(4)

10.图中①~⑤所代表的内容是 (  )

A.①海洋,②大气,③雨,④雪,⑤蒸发

B.①雨,②雪,③海洋,④蒸发,⑤大气

C.①雨,②雪,③海洋,④大气,⑤蒸发

D.①雨,②雪,③大气,④海洋,⑤蒸发

11.此图代表的水循环属于(  )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地表水循环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下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联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2届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答案(2023年江苏省地理高考模拟题)(5)

12.图中的M表示( )

A.以农业、林业、畜牧业为主 B.以采掘业、交通运输业为主

C.以服务业、仓储物流业为主 D.以采掘业、重型加工工业为主

13.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其优势条件有( )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自然资源丰富③科技水平高④重工业基础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4.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在此过程中京、津、冀均能实现的是( )

A.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B.分散城市职能,缓解交通压力

C.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D.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态环境·

下图为“陕西省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及蒸发量等值线图(单位:毫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22届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答案(2023年江苏省地理高考模拟题)(6)

15.下列四地中,最干燥的是 ( )

A.榆林 B.靖边

C.定边 D.延安

16.图示地区最大降水差可能达 ( )

A.299毫米 B.399毫米

C.499毫米 D.599毫米

17.该地区种植的水果糖分含量高,主要原因是( )

A.蒸发量大 B.降水丰富 C.气温年较差大 D.气温日较差大

我国东部某城市路边绿化带内栽种了修剪整齐的常绿灌木,入冬前园艺工人对灌木浇透水,并用绿化无纺布直接盖在植物上面(如图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2届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答案(2023年江苏省地理高考模拟题)(7)

18.城市绿化带灌木往往修剪整齐的原因是( )

A.发挥最高生态效益 B.使城市景观更美观、整洁

C.行政管理过于严格 D.防止长势过快、耗肥严重

19.入冬前园艺工人对该绿化带灌木浇透水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白昼温度,消除内部杂草 B.降低夜晚温度,消减越冬害虫

C.降低白昼温度,减缓灌木生长 D.增加夜晚温度,防止灌木冻害

20.城市绿化带之所以选用无纺布给植物防寒,其原因不包括( )

A.无纺布使用便利,不易损坏 B.无纺布的透气性好,不会造成植物缺氧

C.无纺布价格便宜且环保 D.无纺布密封遮光,减少虫害

2016年12月28日,上海至昆明高速铁路贵阳至昆明段将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东西向最长高铁——沪昆高铁全线通车(上海-贵阳段此前已开通)。

沪昆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途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六省市。沪昆高铁沿线分布着洞庭湖、鄱阳湖、岳阳楼等著名景区,因此沪昆高铁有中国“最美高铁”之称。下图为沪昆高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单选题。

2022届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答案(2023年江苏省地理高考模拟题)(8)

21.与其它城市间相比,请分析沪昆高速铁路贵昆段最后建成通车的主要原因是:

A.贵昆段线路较长,施工工期长

B.贵昆段线路跨越多个地形单元,落差大修建难度大

C.贵昆段建设资金未能及时到位

D.贵昆段地质、地貌复杂,施工周期长

22.有关于沪昆高速铁路描述正确的是:

A.加速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型和升级

B.提高了西南地区农矿产品的外运能力

C.促进了云南、贵州等省得第三产业发展

D.暴雨洪涝是沪杭段列车运行主要的威胁

23.沪昆高速铁路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铁”的主要原因是

A.沪昆高铁东西跨越多个自然带景色各异

B.在高铁上可以欣赏到不同区域的自然风光

C.沪昆高铁宏伟壮观成为新的旅游景观

D.高速铁路方便了游客游览沿线的众多景区

二、综合题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中,新的裸露、湿润土地的形成,为树木的生长创造了条件。河漫滩上不同树龄树木的分布隐含着河道演变的许多信息。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图(如下图)。

2022届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答案(2023年江苏省地理高考模拟题)(9)

(1)甲乙丙丁四处中废弃的曲流是________和________,并说明判断依据________。

(2)一般情况下,弯曲河道裁弯取直常形成牛轭湖,但图中未见牛轭湖。试分析其消亡的自然原因。

(3)简述河道裁弯取直对河流流速、含沙量产生的影响。

25.下图示意某城市发展及工业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22届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答案(2023年江苏省地理高考模拟题)(10)

(1)1978年城市各工厂布局合理,判断河流流向并说明理由。

(2)就现状钢铁厂需要搬迁,说明其需要搬迁的理由。

(3)说明2018年该城市空间形态呈星形的形成原因。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低层大气由多种成分构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气成分,并引发了一系列大气环境问题。下列左图为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示意图,右图为近150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和全球气温的变化示意图。

2022届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答案(2023年江苏省地理高考模拟题)(11)

2022届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答案(2023年江苏省地理高考模拟题)(12)

(1)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这是因为臭氧可以____。分析图示时段内臭氧含量的变化对地球生命造成的不利影响____。

(2)简述近150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3)近150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特点是____,简述为减缓气温的这种变化趋势可采取的措施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A

【分析】1.读图,鄂尔多斯和包头经度相当,其纬度差略大于1°,在同一经线上,纬度差1°的两地,其实际距离约为111km,结合选项信息,两地的实际距离约为120km,故选B。

2.阴山北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景观以温带草原景观为主,D正确,A错。阴山南侧属温带季风气候,农业多种植业,但并非棉花主产区(我国棉花主产区:南疆地区、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BC错。故选D。

3.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包头纬度更高,昼长更长,日出时间更早,A正确,C错。呼和浩特位于巴彦淖尔的东侧,日落时间早于巴彦淖尔,B错。包头纬度略低于呼和浩特,同一天同一地方时刻太阳高度略大于呼和浩特,D错。故选A。

【点睛】在经线圈上跨越一个纬度的实际距离约为111km,在纬线圈上跨越一个经度的实际距离约为111×cosα(α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因此在赤道上跨越一个经度实际距离约为111km,在南北纬60°上跨越一个经度的实际距离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4.D

【详解】上午十点到十一点晒太阳,此时随着气温升高,空气对流增强,空气质量较高,与中午相比太阳高度小,紫外线偏低,使人感到温暖柔和,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故选D。

5.A 6.C 7.D

【解析】5.由岛上大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的可知,岛上大多植物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气候进化的结果,反映了该岛气候干旱的特征,C、D错误;图示该岛所处纬度较低,属于热带,全年高温,因此A对、B错。故选A。

6.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分析资料可知,石灰岩层遍布全岛,但因气候干燥,无法形成溶洞,故D错误;该岛纬度较低,不会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A错误;该岛在北半球,不受东南信风的控制,B错误;冬半年受东北信风控制,本来就是气候干燥。夏半年来自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影响该岛,由于西南风是从索马里半岛吹来的离岸风,降水稀少,这才是该岛气候干燥的根本原因,C对。故选C。

7.该岛的经度约为54°E,温哥华岛上某市(123°W,49°N)的经度之和接近180度,非常接近在同一条经线圈上,而且两地都在北半球,所以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可以按过北极的经线圈计算,即可根据经线圈上的纬度差进行近似计算。索科特拉岛与北极点的纬度相差约是90°-12°,即78°,温哥华岛上某市与北极点的纬度相差约是90°-49°,即41°,两者和为119°。根据飞行速度每小时660km,约纬度6°,故飞行时间约为20小时,因此D对,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在南亚,夏季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形成了西南季风。夏季,由于西南风是从索马里半岛吹来的,属于离岸风,所以降水稀少。

8.B 9.A

【解析】8.该岛屿位于10°N附近,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是一年中的旱季;据材料可知,每逢旱季末期,小丘上的草干枯变为咖啡色,5月是旱季末期,故观赏咖啡色巧克力山的最佳时间是5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薄荷岛中部有一片石灰岩小丘,石灰岩地貌广布,山上土壤发育条件较差,土层较薄,适宜草地的生长,山下土层较厚,适合林木生长,A正确。海拔在40-120米之间,坡度应该不大,B错误。该地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森林破坏不严重,C错误。处于低纬度地区,且海拔在40~120米之间,故热量丰富,D错误。故选A。

【点睛】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0.C 11.A

【解析】10.分析图可知①②均为降水,根据①转化为地下水和泉水、②转化为冰川可以确定①为雨、②为雪;雨、雪都是从大气中而来,故④为大气;大气中的水分由蒸发而来,故⑤为蒸发;地表径流最终汇入海洋,故③为海洋。C正确,A、B、D错误。

11.海洋→蒸发→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海洋,把海洋和陆地联系起来,由此可知此图代表海陆间水循环。A正确,B、C、D错误。

12.D 13.B 14.A

【解析】12.由图示信息可知,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定位为资源型区域,主要向北京、天津输送矿产资源、劳动力和初级产品及农副产品,因此M表示河北的产业结构应以采掘业、重型加工工业为主,不可能仅以农业、林业、畜牧业为主,D正确,A错误;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河北相比天津仍较为落后,难以发展服务业,且天津为北方重要港口城市,应以仓储物流业、交通运输业为主,B、C错误。故选D。

13.相对北京、天津,河北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慢,且定位为资源型区域,因此其优势条件是资源丰富,包括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且重工业基础好,①②④正确;北京是知识型区域,因此科技水平高,③错误。故选B。

14.由图可知,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主要举措为调整区域内产业结构及布局,加强区域分工及协作,最终促进三省市实现产业结构升级,A正确;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仅对北京进行了城市职能的疏解、分散,这会导致北京就业机会减少,B、D错误;实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主要是作为资源型区域的河北省,C错误。故选A。

【点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15.C 16.B 17.D

【解析】15.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定边降水量最少(小于400mm)而蒸发量最大(大于2400mm),因此最为干燥,故C正确。

16.读图可知,该区域降水量最大值为700—750mm(东南部),最小值为350—400mm(西北部),因此降水差为300—400mm,故B正确。

17.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特征强,气温日较差大,利于水果糖分的积累,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以及农业的区位因素,难度一般。仔细解读图文资料即可。

18.B 19.D 20.D

【分析】18.城市中的绿化树木主要的生态功能是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B正确;修剪整齐会叶片减少,会影响其生态效益的发挥,A错误;行政管理严格对灌木修剪会起到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而是通过严格的行政管理来定期修剪的已达到城市景观的美观、整洁才是真正的目的,C错误;长势快对土壤肥力消耗大,但绿化植物对土壤肥力一般要求不高,也不需要大量施肥,D错误;故选B。

19.入冬前浇透水,因气温低,水蒸发量较少,故降温作用较小,AC错误;而水的比热大,在气温下降时,水会放出热量,起到保温作用,B错误;因此通过增加土壤水分而减小昼夜温差,从而防止灌木冻害,同时还能起到消减害虫,减轻春旱等作用,D正确;故选D。

20.防寒绿化无纺布使用的时候,非常的便利,有一定的韧性不容易损坏,透气性也是相当的不错;而且价格便宜,焚烧的时候无色无味无毒,不会给环境造成污染,ABC不符合题意;冬季寒冷,不易发生虫害,城市绿化带之所以选用无纺布给植物防寒的原因不是为了减少虫害,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绿化带在美化城市、消除司机视觉疲劳、净化环境、减少交通事故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高速公路绿化带的作用。能够分隔交通,具有安全功能。能消除司机视觉上的疲劳。第二、城市绿化带的作用。在环保方面,首先是增加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其次,低矮的灌木和乔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净化空气,同时降低噪声。第三、人行绿化带的作用。人行道绿化是街道绿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美化市容,丰富城市街景和改善街道生态环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1.D 22.C 23.D

【分析】结合铁路经过地形区的特征分析,沪昆高速铁路贵昆段位于我 国西南地区,最后建成通车的主要原因是贵昆段地质、地貌复杂,施工周期长。沪昆高速铁路以客运为主,主要作用是促进了云南、贵州等省得第三产业发展,方便了游客游览沿线的众多景区。

21.与其它城市间相比,沪昆高速铁路贵昆段位于我 国西南地区,最后建成通车的主要原因是贵昆段地质、地貌复杂,施工周期长,D对。贵昆段线路长短不是主要原因,A错。贵昆段线路跨越地形单元是云贵高原,B错。贵昆段建设资金及时到位,C错。

22.沪昆高速铁路主要作用是促进了云南、贵州等省得第三产业发展,C对。距长江三角洲距离远,对加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型和升级意义不大,A错。高铁主要是客运,不能提高西南地区农矿产品的外运能力,B错。暴雨洪涝对沪杭段列车运行影响小,D错。

23.沪昆高速铁路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铁”的主要原因是高速铁路方便了游客游览沿线的众多景区,D对。沪昆高铁东西都在一个自然带内,是亚热带,A错。在高铁上不能欣赏到不同区域的自然风光,B错。沪昆高铁宏伟壮观不是誉为最美高铁的主要原因,C错。

24.(1) 甲

两者都位于两个陡坎之间,都被弯曲河道裁弯取直而废弃。

(2)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河道进一步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牛轭湖;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形成河漫滩,最终消亡。

(3)河道裁弯取直之后,河流弯曲程度降低,河流流速加快;流速加快使得河流侵蚀作用加强,对两岸的侵蚀量增大,河流从两岸土地获得的泥沙量增多,河流含沙量也增加。

【分析】本大题以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的分布情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河流堆积地貌、河流侵蚀地貌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废弃的曲流仍然保存原河道的地貌特点,即河道两侧地形相对高出,甲乙丙丁四处中甲丙位于两个陡坎之间,都被弯曲河道裁弯取直而废弃;丁位于河漫滩上,大部分树木年龄超过100年;乙位于现存的曲流位置。

(2)根据河道改道观察可知,该区域未见牛轭湖,只余河漫滩形成的原因主要和河流的裁弯取直后一系列地貌改变有关。根据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的原理可知,会使河道进一步弯曲,使得弯曲程度更大,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牛轭湖,而新的牛轭湖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形成河漫滩,牛轭湖最终消亡。

(3)结合所学和材料中现存河流的形态可以推测,河道裁弯取直之后,河流弯曲程度降低,区域内河流流程变短,河流流速加快;流速加快使得河流侵蚀作用加强,对两岸的侵蚀量增大,两岸水土流失现象加剧,河流从两岸土地获得的泥沙量增多,河流含沙量也增加。

25.(1)自北向南流。自来水厂应位于城市河流上游(或造纸厂应位于城市河流下游)

(2)钢铁厂位于城市中心,地价高,发展用地紧张;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水、废弃物,污染城区环境。

(3)初期城区沿河流南北向延伸,后因东南——西(北)向公路和东北——西(南)向铁路修建,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变化带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城市沿公路和铁路向外延伸。

【详解】(1)根据自来水厂或造纸厂位置进行判读。自来水厂需要清洁干净的水源应位于城市河流上游,造纸厂对城区有污染应位于城市河流下游,以此为据可分析出河流自北向南流。

(2)从2018年图可看出钢铁厂位于城市中心,地价高,发展用地紧张,同时钢铁厂的原料和产品运量大,易造成交通的拥堵;钢铁厂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水、废弃物,污染城区环境。

(3)本题主要考查交通线路对聚落形态的影响。从图中可看出初期城区沿河流南北向延伸,后因东南——西(北)向公路和东北——西(南)向铁路修建,城市沿公路和铁路向外延伸。

26.(1) 吸收紫外线 臭氧含量降低,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2)化石能源的燃烧排放大量的CO2;破坏植被,导致植被吸收CO2的能力降低

(3) 波动上升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恢复和保护天然植被;加强国际合作;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节能减排意识等。

【分析】本题考查全球大气环境问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是因为臭氧可以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减少到达地表的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命造成的伤害,紫外线过多会引起皮肤疾病的增加,白内障疾病的增加等。图示时段内臭氧含量在减少,尤其是高纬度地区臭氧含量减少得很多,这种变化对地球生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的能力降低,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2)

读图可知,近150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在增加,产生原因主要是化石燃料的使用,通过化石能源的燃烧排放大量的CO2,把地质时期固定在地层中的碳释放到大气中,使大气中CO2含量大量增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消耗二氧化碳,现在由于人们对植被破坏,导致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减弱,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能力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也增加。

(3)

读图可知,近150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针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应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具体表现,可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植树造林,恢复和保护天然植被,增加植被对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全球变暖是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应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碳减排的目标。同时应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的节能减排意识,鼓励全民积极参与,保护环境。

【点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