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1)

那罗延窟

梵音石流静,金刚通地天。

修禅石窟内,花开那罗延。

说明:文中照片拍于不同时间。有两张引用的书籍插图。奉一味崂山山野小菜以饗各位。

黄宗崇,生于1631年,字岳宗,自号石语亭主人,清代即墨人,黄嘉善之侄。清康熙十一年(1672)岁贡生,康熙十四年(1675)为拔贡。一生以教书为生。工诗文书画,著有《石语亭诗草》、《宝砚楼遗文》等。

游记原文:

环大海,绝群山,可二十里,而为那罗佛窟。二崂之胜以百数,兹与八仙墩其最也。窟居南山之枝,北出而突,为危岩,石根深蔚,若门梯,层石两折而上,其中空洞,宛若堂奥。其上高数丈,若大佛龛,中可容数十人,不能上,望见之,螺旋上开,仰首蔚蓝,如井中观。命童蹑窟之巅,视窟中仅见其半,以比八仙墩之裂山坠石而成者,盖又奇焉。信古佛之遗迹耶!每怪造物者之于奇特名胜,必置深幽之处,似不欲炫其奇。今观兹窟与墩,皆避迹绝海之滨,跫然空谷,寂寞于樵夫牧竖之登陟而已。噫!知愈希,其奇益甚,又安识夫山经所载,不更有异境也!自古奇伟灵怪之观,固不系乎人之知与不知也。(原文完)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2)

那罗延窟:禁止进入

初六日,天朗气清,去游华严寺,礼佛祈福。之后,沿石阶山道而上,去看那罗延窟。一路风缓日暖,全无半点儿冬日严寒之气。不大一会儿,已觉身上微微冒汗。目之所及,海蓝天净,山势明朗,梵音谷石流滚滚,气势恢宏,夺人心魄,似有翻腾奔流入海之势,然又静卧如栖牛纹丝不动,天地为之回转,万象为之更新,动静之势,全在一念之间。金刚台面目庄严,大显天地沧桑,通天接地,海陆并尊,呈天人合一之境。那罗延窟距华严寺约一公里,很快就到了洞窟下面。发现洞口已被挡了起来,不能进入。记得去年来还能进入洞中。古时候道路坎坷崎岖,古人尚能入洞中;今日道路修至洞前,却又把人隔离开来,不得进入,真是憾事,不能进洞细观。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3)

金刚台

游华严之前,又读了黄宗崇的《那罗延窟游记》,就跟着作者一起体验古人游那罗延窟的感觉吧。

那罗延窟,也叫那罗佛窟,位于那罗延山的北坡。洞窟是一处天然的花岗岩石洞,四壁光滑如削,地面平整。石壁上方凸出一方薄石,形似佛龛。洞顶有一浑圆而光滑的洞孔直通天空,白天阳光透射入洞,洞内十分明亮。那罗延窟为“崂山十二景”之一,在梵语中“那罗延”是“金刚坚固”的意思。那罗延窟在华严寺的西南方,距离约一公里处。在金刚台东南约三百米处。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4)

那罗延窟的位置

周至元《崂山志》记载:“那罗延窟,在望海岭北麓。由华严西上约二里许,梯石攀葛始得登。门向北,中宽豁如厦屋,高深各数丈,穹隆磅礴,一气结成。最深处,有圆窦直通岩巅。人自下仰视,如井底而观天。四壁皆有螺纹旋上。南壁之半凹入处,又如佛龛,真异观也。相传那罗佛祖于此证果。”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5)

那罗延窟洞内

孙克诚《黄宗昌崂山志注释》记载:“那罗延窟,距华严庵五里。天然巨石,结为窟,门向北开,周围约十余丈,高如之。窟中四壁完好,底石光且平,一气浑成,俨然石阁也:后壁有薄石架出,可丈许,如阁之覆板,结为龛,可供法座;其窟之圆窦冲天,径可丈余,引光入焉,俾无浑眛.古哲人说法,意其在此耶?!窟西有大石,可数亩,中有池,曰’天池’,蒲生满地,天即亢旱,诸河皆涸,蒲独茂。”

关于那罗延窟的冲天圆窍,有个说法。《华严经》中记载:“东海有处那罗延窟,是菩萨聚居处。”憨山《憨山老人梦游集》中说“东海有处,名那罗延窟。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清凉疏》云梵语那罗延,此云坚牢,即东海之牢山也。”传言那罗延窟为那罗延佛在此修炼成佛,洞中冲天圆窍为那罗延佛成佛时以法力冲开。《大宝积经》卷九十及《决定毗尼经》所载,那罗延佛为常住十方一切世界的三十五佛之一。众弟子顶礼膜拜,称那罗延窟为“世界第二洞窟”。

但又有蓝水《崂山志·名胜》记:“俗传那罗延佛在此洞窟中入定,其徒不乐供给,用柴堵门纵火,佛藉此飞冲腾顶化去。”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6)

那罗延窟冲天圆窍

尽管冲天圆窍的说法不少,其实现代科学从冰川地质学的观点来看,那罗延窟是由上洞和下洞共同形成的。两洞相连,构成英文字母“L”形结构。那罗延窟的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冰臼的形成,导致了那罗延窟上洞的形成。当全球气候进入冰消期的时候,覆盖在那罗延窟所在山丘顶部的冰川不断融化,导致初期冰臼的形成。由于当地花岗岩的节理特别发育,节理缝中的水体逐渐成为冰白水外流通道。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7)

上冰臼,因当地的节理面特别发育,古冰川融水入洞中会逐渐流失,又古冰川拖动作用,渐成L形洞穴(书图)

第二阶段是古冰川的拖动作用,当全球进入冰期时,部分水体渗入那罗延窟附近的节理缝隙后,由于冰冻作用而不断膨胀,使节理裂缝增大,久而久之,节理发育的花岗岩块与周围的冰体融为一体,当冰川运动时,就把岩层中的花岗岩块带走,促进了那罗延窟下洞的形成。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整个那罗延窟洞链的形成。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8)

古冰川的拖动作用形成了下洞(洞内有光)(书图)

佛教提倡遁世修行,主张自我解脱和超度求生,僧侣们选择山中的幽僻之所修凿石窟,在此修行。社会动乱之际,遭受苦难的百姓通过佛教寻求一种心灵的寄托和安宁。那罗延窟就是开在九天之外的一朵莲花。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9)

那罗延窟

作者说那罗延窟环绕大海,远离群山,大约行走20里就到了那罗延窟(作者大概在即墨附近住)。他认为在崂山的名胜之中,那罗延窟和八仙墩为最。那罗延窟有其奇特之处。那罗延窟处于崂山东麓的那罗延山之上,约有7米宽,高达约15米,四周的石壁陡峭如削,石纹清晰。峭壁之处有薄石,像佛龛,阳光如佛尘,拂来拂去,如梦境。石壁四周的危岩,不能攀爬,洞顶有一圆孔,从底下望去,层旋上升,抬头可望天空,恰如井中坐观天。阳光照进来,非常亮。那罗延窟的岩石是罕见的花岗岩,质地坚硬,而“那罗延”在梵语中恰恰就是坚牢之意。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10)

虔诚的拜洞者

作者好奇,让小童爬上洞顶,从顶上看下来并不能看到全貌,只能看见一半。那罗延窟有其神奇之处,因为那罗延窟是古佛的遗迹。黄玉瑚有诗曰:“荒山留佛骨,卓锡何年至?那罗延窟存,东来识大意。”大自然造化弄人,最独特之胜景偏置于幽深僻静之处。崂山莫如八仙墩和那罗延窟,在当时,崂山东部应该居民甚少,所以当时看来那罗延窟确实处在僻静幽深之所,仅有牧童樵夫可登而观之。今日道路通达,民宿林立,十分便利,不可以今日之势去看当时的情况。作者认为最奇特的风景,知道的人愈少且在险要处。正如王安石所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11)

在洞内向外看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12)

在洞内向外看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13)

在洞内向外看

风景名胜因名人及其名作而闻名,彰显文化内涵于后世,应该来欣赏一下古人关于那罗延窟的诗作描述。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14)

洞口向外看

据记载明憨山上人初来崂山时,寻“菩萨聚集居处”,来洞窟居住修禅,有达观禅士相访而来,晤参甚欢。憨山因作十偈以赠之。附上十偈供各位读者慢慢体会。要详细悟明白这十偈 ,大概需要了解一下憨山的前世今生,所作所为吧。

其一:“冷冷三脉自曹溪,到处随流路不迷。忽自石梁桥上过,为谁沾惹一身泥。”

其二:“久向天台卧石梁,水晶宫展是行藏。因知多病非为酒,且向曼殊问治方。”

其三:“冷照一钵望空行,拄杖横担不计程。才踏清凉台上月,万年冰雪太无情。”

其四:“拟欲舍身入窟中,窟门紧闭不通风。饮牛池过牵牛叟,只道文殊不是依。”

其五:“蓦鼻相逢是一家,三乘相悟总无差。痴心欲向其中住,劈面浇来一盏茶。”

其六:“低头一跌失行踪,视见寒岩百尺松。因恨老曼心甚毒,就中何苦不相容。”

其七:“曳回拄杖下层峦,破衲蓝毵又渡关。遥望海天空界月,夜深烟水正弥漫。”

其八:“凄凄抱恨福城东,入望烟波日转浓。此去不知千里外,德云可在妙高峰。”

其九:“入门一笑见来端,醒眼殊非醉眼看。信手擎来香积饭,劝君于此更加餐。”

其十:“向曾无著识天亲,梦里相逢信有因。此处固非兜率院,知君应是白头人。”

达观禅士离别时,对憨山曰:“崂山非佛界,不可居。”憨山不听,在崂山建海印寺,后因道士耿义兰控告,憨山和尚以私建佛寺罪被逮入狱。达观禅士在庐山闻知,拟赴京营救,旋闻已被流放雷州,且已起程南下,乃俟于长江渡口。及见憨山后,叹曰:“公负荷大法,公不生还,吾不有生。”达观与憨山之友情由此可见,而达观的慧根也似乎比憨山更深。“入门一笑见来端,醒眼殊非醉眼看”,憨山认为达观和尚具有“醒眼”,而自己是“醉眼”蒙眬,参悟尘世的功力不如达观。他承认自己曾经“到处随流路不迷”,如何“忽自石梁桥上过”,就“沾惹一身泥”了?他似乎也知道结局“才踏清凉台上月,万年冰雪太无情”。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15)

梵音谷向上观

刘月川诗:“菩萨僧长住,皈依上翠微。山亮疑日近,海阔觉天低。岛屿屏中国,波涛限外夷。重来迷失路,拂石一留题。”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16)

那罗延窟

周璠《游那罗延窟诗》:“入深幽不已,陟险胜弥贶。我寻那罗窟,造化营心匠。阴阴树交横,森森石相向。岩风吹落花,山禽吐灵吭。人语答邃谷,日色含青嶂。纡余行益窄,攀窦宇始旷。翻从井臼中,道出青筠上。海天跃诸秀,群岛沸高浪。千里一似俯,指点绝屏障。超然足道心,咄哉万乘相。二崂天下奇,面面俱殊状。诘朝穷搜览,振衣气慨慷。得意乃忘疲,足茧故无恙。”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17)

看北面的山

黄宗臣诗:“咫尺灵岩不可寻,秋山迢递绿萝深。相逢共会无言意,持得白云赠素心。”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18)

那罗延窟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19)

那罗延窟(网上图片)

蓝立世诗:“华严之西那罗窟,穿衣怪石竟崒嵂。游人晓起理轻策,云梯直上蹑鹏鹘。雨色霁气天濛濛,深山封闭无人踪。层峦叠嶂不可见,但闻海水薄虚空。行行失路忽深省,劈面削壁压参井。欲进不进却不却,徘徊石上空引领。山僧幼小如猿猱,跳掷轻捷狎峻岭。攀萝附葛褰衣上,前人脚踏后人顶。那罗山窟高且寒,人迹不到鸽飞烟。云消日出海历历,石齿流水声潺潺。六花詹葡清静域,我闻此窟达诸天。老僧知我皈依久,煮茗同参山水禅。”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20)

梵音谷回望石流入大海

江如瑛诗:“面壁沧溟不计年,玲珑石室尚依然。云穿窟底侵苔湿,珠老空中坠露圆。失足佛光皆火宅,回头东海即西天。蒲团坐破青山在,雨雨风风总是禅。”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21)

回看大海

黄植诗:“谁凿混沌岩石间,涧门中开忽豁然。如何排闼更延伫,巨石横亘不可攀。依约脚踪微有迹,蹑迹方得登石盘。上有空明通一窍,玲珑下彻顶正圆。高坐悦若栖大厦,石屋直可坐群仙。造化设施中雷象,昭昭何妨坐井观。呼声遥与谷声应,虚极生灵玄又玄。人心虚灵亦如此,须当透出性中天。”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22)

花开那罗延

周至元诗《那罗庵窟》:“大如穹窿屋,圆石高通天。谁凿沌浑窍,相传大觉仙。中有石龛静,顶透佛光圆。更为卢敖爱,声纳涧底泉。”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23)

那罗延窟外观(冬日)

又有周至元《那罗延窟》诗:“危岩洁峰巅,中虚成石室。混沌窍激开,应是神功凿。一径云梯登,四壁宝镜摩。啚窦直冲天,天色如满月。传昔大罗仙,面壁曾此坐。说法石点头,纷纷天花落。仙去迹久荒,蔓草侵加座。松风作水声,使我尘念绝。”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24)

梵音谷看大海

周璠《游那罗延窟》诗:“入深幽不已,陟险胜弥贶。我寻那罗窟,造化营心匠。阴阴树交横,森森石背向。岩风吹落花,山禽吐灵吭。人语答邃谷,日色含青嶂。纡余行益窄,攀窦宇始旷。翻从井臼中,道出松筠上。海天跃诸秀,群岛沸高浪。千里一以俯,指点绝蔽障。超然足道心,咄哉万乘相。二崂天下奇,面面具殊状。诘朝饱搜览,振衣气慨慷。得趣乃忘疲,足茧故无恙。”

石台百丈崖风景区旅游攻略一日游(跟着古人游崂山)(25)

秋日那罗延窟(网上图片)

(——谢谢阅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