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参加的考试(一进士在北京进行科举考试)

景泰二年(1451年)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钰登基的第二年,此前的明朝刚刚经历了一场大劫难——土木之变。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带着二十万大军出征,结果皇帝被俘,全军覆没。死在那场战役中的不止是精锐,还有几乎满朝的文武,为了给朝廷补充新鲜的血液,让明朝廷继续运转。

进士参加的考试(一进士在北京进行科举考试)(1)

明廷于1450年开始了一场科举考试,就在这次考试中出现了一件奇事,在北京考试飞走的卷子,竟然跑去了朝鲜,这是怎么回事?先说说飞走卷子的这位考生,他名叫王越,生于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十一月初五日(12月3日)。年少时期经常感慨两宋的灭亡,痛恨外族入侵,因此苦读兵书,希望自己有所作为。

景泰元年开始科举考试时,他刚好到了年纪,参加乡试中第三名。第二年,也就是景泰二年(1451年),王越前往参加会试。这是中央考试,也称之为春闱,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一般来说是在北京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王越信心十足的前往贡院,但考试中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进士参加的考试(一进士在北京进行科举考试)(2)

明史是这样记载的:旋风起,扬其卷去,更给卷,乃毕事。意思是他正奋笔疾书,然而一阵旋风刮过,眼睛都被吹得眯了起来。等王越一睁眼,好家伙,卷子呢?他满地的找,结果就是没看见,没办法,只好跟监试说。一开始监考还不信,检查之后果然没发现,于是重新给了他试卷。这一出意外倒也没影响他发挥,王越再次奋笔疾书,成功的完成了考试。

进士参加的考试(一进士在北京进行科举考试)(3)

后来王越登进士第,为第三十三名,史料的记载还不止于此。还有下文:或云堕于朝鲜,次岁送还,上喜,擢越御史。就是说,第二年,朝鲜前来进贡,使节却带来了一张试卷。原来半年前,朝鲜国王文宗在朝会的时候,正巧看到风中吹来一张纸。他感到奇怪,让人捡起,一看明朝的科举试卷,便让使臣上贡时带去。

进士参加的考试(一进士在北京进行科举考试)(4)

朱祁钰听说之后很是奇怪,一问,正是王越的卷子。这种事情放现代都纳闷,思想封建的古代更不用说了,朱祁钰认为这是上天的点化,因跟风有关,便让王越做了风宪官(执掌监察的官员)。民间听说后,都认为他将来会封侯万里,后来的王越确实风光过一段时间。因为战功,成为明朝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另外两位是王骥和王守仁。

他可是明朝中期的名将,三次出塞,收取河套,两次远袭鞑靼。文更不用说,公认的诗才直追盛唐,文章远溯秦汉,在明朝颇受追崇。有意思的是,王越跟风的奇事还不止这一桩,某次,他带着人突袭敌人。正在快要到达时,又遇上让人眼睛都睁不开的风暴,都认为这是上天助他们,大风正好让敌人无法察觉。

进士参加的考试(一进士在北京进行科举考试)(5)

更巧的是,王越的部队在上风处,敌人得逆风而行。只可惜这位名臣也是含恨而终的,孝宗宠爱的宦官李广得罪自尽,谏官却弹劾王越是李广的同党。孝宗没有过问,王越内心却忧恨,最终在弘治十一年十二月一日(1499年1月12日)抑郁去世,享年73岁。他死后被追封为太傅,坟墓还是王守仁负责督造的。

参考资料:《明史》、《弇山堂别集》、《列朝诗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