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轮岗点评(如何让交流轮岗落地又见效)

来源:【现代教育报】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2022秋季新学期,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北京市启动干部教师大面积交流轮岗。本期圆桌话题聚焦如何才能有效发挥轮岗交流促进师生成长作用,邀请参与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进行分享。

经历从物理变化到化学反应的过程

教师轮岗点评(如何让交流轮岗落地又见效)(1)

腾海涛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

在交流轮岗之前,我对集团行政工作已非常熟悉,又做过多年的年级主任和教学部门的主管,轮岗之前是有一点自信的。但真正接手校区业务,我才发现情况远比自己想象的复杂:新课标的落地实施、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结构性缺编的调整、教师因病休假的安排、开学后的核酸检测、学生少年先锋岗活动的组织……一切都需要提前统筹。

原来管理单一部门,如果出现统筹问题,可以通过加班、加点来弥补。但一个学校情况就复杂多了,因为牵涉到众多的学生,所以工作需要得到各部门协同,而且不得有丝毫差错。我意识到,在各种条件要求限制下去穿针引线、解决问题,仅凭借自己的智慧远远不够,更需要依托集体的智慧,仅凭已有经验的认知是不可行的,而是需要多方协同,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之后选择相对科学合理的方法或路径解决问题。

原来在行政部门做管理,虽然事务庞杂,但总是有章可循,但教育、教学一线不一样,每个生命都是鲜活的个体,工作中有生长、有骄傲、有惊喜、有担当、有激情也有焦虑,不确定性的东西太多了。轮岗是一次思想磨砺、本领成长的过程。

开学第一天听了化学课,老师讲:“可燃是化学性质,而燃烧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会发生能量变化,”我突发联想:干部、教师也一样,能走上这一岗位的都是能力很强的人。但在岗位上能否产生化学反应、释放能量,还取决于有没有适当的条件。集团“条块结合管理”的轮岗,对我来讲就是一次化学反应。因为,“条”与“块”之间重合的地带,就是工作重新生发的增长点,随着工作的深入,思想、方法、行动都会发生改变。

首先,本位变通透。作为集团的行政服务主管,我在小屯校区的计划中加入了“资金重点支持教育、教学课堂改革”这一项。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无疑是学校品质发展的重点工作。但老师往往会因为申请资金、走流程、报销等工作不胜其烦,从而放弃资金申请。这是我所擅长的专业,完全可以为老师们创造条件,做好服务,让老师们放手去做,没有后顾之忧。这也使我重新站在财务工作角度去思考,如何通过完备的服务,消减一线教师在申请资金方面的负担,让所有校区的一线教师都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得到最好的支持。

其次,干部轮岗有利于流程再造,有利于打通部门合作流程的最后一公里。当自己只管某一方面工作(如财务工作)的时候,多少会有些本位。现在既了解了全局,又有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我会不自觉地思考并改进以前部门之间衔接不到位的工作,这有利于打造出合理、简约、高效的工作流程,让学校工作更顺畅。

第三,轮岗为干部、教师提供了一个新平台,这是挑战,更是释放能量的节点。我们会因脱离舒适区而痛苦,但同时也获得了不同的教育生活的体验,也获得了更新观念、唤醒大脑、找到活力的机会。轮岗听上去像是一种物理学中的位置变化,但其实这种变化过程也蕴藏着能量释放的机会,条件合适时就会成为化学变化。

以学习共同体推进交流校纵深发展

教师轮岗点评(如何让交流轮岗落地又见效)(2)

张玉淑

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

交流轮岗到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任校长一年来,我把在密云城区、山区及乡村学校工作所积淀的管理经验、治校理念与育英密云分校的校情、师情和学情相结合,秉承学校“成就每一个人”的办学理念,牢牢抓住课程融合、学程优化、减负提质的课改关键,努力建设全学习生态系统,通过架构学习共同体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育英分校建校较晚,青年教师较多,他们的成长决定了学校的持续发展。为此,我们成立了“桃李成蹊——青年教师成长营”和“青年班主任工作坊”,从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两个主渠道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成长营”和“工作坊”坚持问题导向,确定梯度研修目标,创建“读书、写作、课例、课题、课程,访学和分享”“5﹢ 2”教师自主成长模式。策划“科学管理,智慧工作”班主任带班育人沙龙,组织《如何进行师友小组合作》《如何设计班会课程》《落实“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等系列讲座,为青年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助力他们迅速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引领教师聚焦“目标系统、主干问题、学程优化与嵌入式评价”四个方面,关注“教学评一体化”,让课堂学习由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通过骨干教师、党员教师的示范课,从备课、磨课到上课、听课、评课,以“学程优化”为中心,带领全校老师牢牢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把学习任务以问题情境的形式整合起来,将评价融合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利用自主、合作、探究、评价的系统化学程闭环,在大概念问题化系统建构过程中逐步实现单元学习目标的高达成度。

我们以微课题为纽带组成教师联盟进行共同体研修,以“问题牵动——科研引领——校本课程开发”为基本行动路径,让教师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引领教师成功申报了市级课题《“双减”下提质减负的作业生态系统行动研究》和区级课题《信息技术支撑下正向操行数据引导的德育实践研究》等项目,区级课题《“全学习”理念下全学科阅读育人实践研究》也顺利结题。各学科逐渐探索出了由“全学科学习”到“全学科育人”的有效路径。

我们还借助课程建设,形成跨学科融合教学共同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包括以课后服务拓展课程为途径,进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以传统节日为依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劳动教育为载体,落实五育并举;以红色节日为契机,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等。以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的红色节日为例,我们开发了历史、地理、道法、语文、音乐五学科教师参与的“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跨学科主题实践课程,实施效果非常好。

在交流轮岗中借势成长

教师轮岗点评(如何让交流轮岗落地又见效)(3)

李嘉萌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小学

交流轮岗是教师走出熟悉的环境,走出工作“舒适区”,学习借鉴的好机会。在与同学科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效果,策划教学过程,尝试新的方法和手段教学,再通过反思和改进,来丰富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与交流校学生的接触,也能进一步借鉴班级管理的方式,发现自己带班经验的不足,为今后工作的创新打下基础。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青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机会更加珍贵。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的当下,我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精神,在教学中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美术学科教学尤其注重中国传统绘画的绘画学习和鉴赏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挖掘其中的“育人点”,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专业知识,引导他们生树立文化自信。在交流学校,我恰好和美术学科的老师学习中国画绘画技法,通过交流水墨画的绘画经验,欣赏教师个人的作品,参与教学实践和备课教研,我的专业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站稳课堂的是教师基本能力的体现。在交流轮岗工作中,我所担任的是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教学工作,需要进行跨年级教学。从学生的基本情况来看,两个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这非常考验教师的学情分析能力和教学设计水平。

在三年级的美术教学中,我尽可能多安排教师示范和欣赏的时间,利用这样的方式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并通过教师示范筑牢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养成良好的绘画以及学习习惯。而在四年级教学中,我会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利用课前时间,让学生进行自助学习,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扎实的学情分析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来促进自己不断调整教学方式,进而不断丰富教学经验,提升个人的备课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总之,在交流轮岗工作中,教师要以积极踏实的态度,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提升自我,积极探索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方式方法,实现师生的同步成长和发展。

策划:赵艳国

编辑:张秋颖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本文来自【现代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