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地理口诀大全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惠崇和尚是北宋初期名噪一时的大画家,他的一部分画作能流传至今但是我们并不熟知,然而有一幅失传的画我们却家喻户晓,这幅画就是《春江晚景图》(也有人说是《春江晓景图》),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看地理口诀大全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看地理口诀大全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看地理口诀大全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惠崇和尚是北宋初期名噪一时的大画家,他的一部分画作能流传至今但是我们并不熟知,然而有一幅失传的画我们却家喻户晓,这幅画就是《春江晚景图》(也有人说是《春江晓景图》)。

这幅画在创作完成后大约过了一百年左右,落到了一位“流量大咖”的手中,大咖妙手题诗让它名传千古,想必读者们已经猜出这位“流量大咖”就是地表第一才子苏东坡。

苏轼为这幅画题了两首诗,其一叙述地上景,其二描绘天上物。其一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中国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之一,背不会要挨罚的。

然而世人大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看过其二的人都能感受出来,水平绝对不低于其一,那么我们就来重点看一下其二的内容。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

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

更待江南半月春。

来一个土俗的翻译就是:一队大雁两两照齐往北飞,飞着飞着队形就乱了,个别大雁产生了退群的想法。依依不舍啊,就像在温暖的江南住久了的北方人回家的心情一样。身在南方,心里明白此时的北方仍旧是一片沙漠风雪景象,真不如在江南再待上半个月啊!

诗的后两句,描述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地理现象,我国南方和北方在冬春季节气温上呈现巨大的差异。北方气温低,春天来的晚,南方气温相对较高,春天来的早。

南北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世界气温分布最明显的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我国南方地区离赤道更近,北方地区离北极更近。

2、蒙古、西伯利亚是冬季风的发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形成后迅速南下,我国北方地区首当其冲。而冬季风在南下途中受到重重山脉阻挡,到达南方时,风力也大大减弱了。

3、春分节气到来之前,北方的白昼时间比南方更短。由于北方纬度比南方高,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接受到的太阳光热更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