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最牛的文物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

我认为,在中国国内,在展出的藏品质量上,抛开业界标杆国家博物馆,除了辽宁省博物馆可以以其收藏的字画(理论上,故宫博物院是字画藏品的翘楚,然而,故宫的字画绝大多时候都不对社会公众展出,因此辽宁省博物馆实际上在画收藏质量上排第一)与陕西历史博物馆争第二,其他博物馆只能排在第三名之后。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胜过国家博物馆,因为国家博物馆太大、太杂了,从一大早开馆逛到闭馆,可能只能看到明朝。而陕博精简得多,主要涵盖秦朝到唐朝,着重展览唐朝。

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其18件国宝级(一级甲等)文物而著名。有两个收费的常设展览,分别是270元的唐代壁画(禁止拍照)以及30元的何家村遗宝。

270元的唐代壁画展绝对物有所值。这个展览可以看到十八个国宝中的5件。分别是:客使图、阙楼仪仗图、马球图、宫女图、狩猎出行图。

30元的何家村遗宝展性价比最高,可以看到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鸳鸯莲瓣纹金碗、镶金兽首玛瑙杯和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我记得在2013年我第一次来时,何家村遗宝展是免费的。

其它的展品可以在常设展览中看到,此外,鸳鸯莲瓣纹金碗有一对,在常设展览中也能看到。

以下简单的罗列一下:

唐代壁画珍品馆的国宝

唐代壁画馆中的壁画多取自唐代的皇帝、王子、公主等人的墓,因为这些都是上等人的墓,不是所谓的“P民”或一般官员的,所以画工都极其精湛。

唐代壁画馆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画精品近600幅,达1000多平方米。其中5件(组)18幅被国家定为国宝级,69件(组)82幅被定为一级品。

《客使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最牛的文物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1)

《客使图》位于章怀太子墓道中部东壁的,高185厘米,宽247厘米。画面中共有六位人物,前三位是唐朝鸿胪寺官员,均穿着初唐时期的朝服,头戴笼冠,身穿阔袖红袍,白裙曳地,腰系绶带,手持笏板,足登朝天履,呈三角状站立。三人气度沉稳,雍容自如,神情肃穆,面面相对,似乎正在商讨事宜。后面三位,为首一人秃顶,浓眉深目,高鼻阔嘴,身穿翻领紫袍,腰间束带,足穿黑靴,推断应是来自东罗马的使节。中间一人面庞丰圆,须眉清晰,朱唇,头戴尖状小冠,冠前涂红色,旁边加插鸟羽,身穿宽袖红领白短袍,下穿大口裤、黄皮靴,推断是来自朝鲜半岛的新罗国使节。最后一位头戴翻耳皮帽,圆脸,身着圆领黄袍,腰间束黑带,外披灰蓝大氅,下穿黄色毛皮窄裤、黄皮靴,应来自我国东北靺鞨族。这三位使者均躬身,毕恭毕敬,谦卑的神情中流露出期盼、等待之意。

文字描述---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

《阙楼仪仗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最牛的文物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2)

图片来源:http://www.add321.com/www.add321.com.m5.htm

阙楼仪仗图是懿德太子李重润墓中的壁画,这幅图因其能够完整反映出唐代皇家建筑的宏伟姿态,为考古学和建筑学提供了难得的研究资料,画师精湛的技艺让它成为唐代壁画中场面最大的传世佳作。然而,这幅珍宝背后是一部令人叹息的皇室悲剧,它的主人,带着无限的遗憾与悔恨,长眠于豪华陵寝之中。

文字描述---www.sohu.com/a/241533279_100183311

向量注:这幅笔画非常宏大,约有2人高,在一个连廊处,有3幅。

《马球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最牛的文物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3)

photo by 向量

1971年出土于陕西省乾县章怀太子李贤墓,图绘于墓道西壁。有20余骑马人物,均着深浅两色窄袖长袍,戴幞头,穿黑靴。壁画突出五个持偃月球杖的骑者驱马抢球。前一骑作反身击球状,其余纵马迎击。后10余骑人马,行者骑枣红马,或山间奔行,或驰骋腾空。止者着绿色长袍,红翻领,伫目凝神,无球杖。背景衬起伏山峦,五颗孤零零的古树点缀在空旷的画面上,与墓道东壁的“出行图”中的古树遥相对应。此图是有关马球运动最早的形象资料。

向量注:我最喜欢《狩猎出行图》以及这幅,对动物的形态刻画的非常逼真。

《宫女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最牛的文物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4)

这幅壁画绘制在永泰公主墓前室东壁南侧,高177厘米,宽198厘米,是唐墓壁画中反映女性形象最完美的一幅。图中描绘了九位风姿绰约的宫女,头梳高髻,肩披纱巾,长裙曳地,个个体态丰盈,婀娜多姿。她们手捧方盒、酒杯、拂尘、如意、团扇、蜡烛等,在为首女官的引领下款款徐行,或低语、或回顾、或凝神,描绘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她们是公主寝宫中一群端庄娴静的宫女,她们是大唐画风中的标准美人,她们最能体现唐人喜好秀丽丰满、华贵艳媚的女子的风尚,她们也最真实的展示出唐代皇室贵族奢靡生活的某一瞬间。

文字描述---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

《狩猎出行图》

《狩猎出行图》位于章怀太子墓墓道东壁,高100~200厘米,长890厘米,是极为壮观的鸿篇巨制,也是唐代壁画中的精品。原图高近2米,长近9米,在揭取时被分成四幅。整幅画面中现存46个鞍马人物,浩浩荡荡地奔驰在长安郊外的大道上。人物排列有序,最前方为两名探路随从,两侧为执旗卫士,最后为两匹辎重骆驼和殿后随从,中间大队人马束腰佩箭,架鹰抱犬、前呼后拥。

画面用苍劲的枯笔画出了五棵挺拔的大树,显示出林荫山道古木森森,和鞍马人物、骆驼等殿后轻骑,形成了有藏有露及起、承、转、合的关系,使画面深幽空灵。同时。巧妙运用斜坡墓道,使这支出猎的众多人马,像从古木参天的大道呼啸而出,奔向山坡。全画犹如一曲优美的交响曲,由序曲引向主题与高潮,呈现出大唐达官贵族出猎的壮观景象。

文字描述--中外艺术网

向量注:我认为骆驼的描绘非常逼真,属于点睛之笔。

以下的链接可以看到高清版本的上述壁画以及所在墓的其它壁画

http://www.sxhm.com/index.php?ac=article&at=read&did=12207

何家村遗宝展馆中的国宝

何家村位于原唐代兴化坊附近,类似于紫禁城边上,二环以里的地理位置,住的都是达官贵人。

1970年10月在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窖藏文物。1970年10月5日,在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个基建工地上,施工的工人挖出了一个高65厘米,腹径60厘米的陶瓮,里面装有大量金银器;10月11日,在第一个陶瓮出土地点的北侧不远处,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个大小类似的陶瓮,瓮上面盖有一层银渣,其内装有金银器和玉器;考古人员在陶瓮的旁边还发现了一件高30厘米,腹径25厘米的银罐,银罐内装有一件精美的镶金兽首玛瑙杯。这次发现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包括各种金银器、银铤、银板、银饼、中外钱币、宝玉珍饰和贵重药材。

2010年起以《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为主题的展览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常年展出。

其中,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和镶金兽首玛瑙杯都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境的文物。

(陕西省博物馆有3件首批禁止出境文物,另一个是一个青铜鼎)

鸳鸯莲瓣纹金碗

陕西历史博物馆最牛的文物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5)

photo by 向量

一件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2克

另一件高5.6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1克

两碗造型、纹饰均相同。纯金质,捶揲制作,造型饱满庄重。侈口,弧腹,圜底,喇叭形圈足。器壁捶作出上下两层向外凸鼓的莲花瓣纹,每层十片,上下轮廓相合。每一个莲瓣单元里都錾刻有装饰图案,上层主题是动物纹,有鸳鸯、野鸭、鹦鹉、狐狸等。下层是单一的忍冬花装饰图案。莲瓣上空白处装饰飞禽和云纹。鱼子纹底。两碗内壁分别墨书“九两半”、“九两三”,应是碗的重量。墨书标重显示两碗重量略有差异,但现今天平实测重量相同。

碗在唐代金银器中的数量很大,形制变化也颇多。主要有折腹碗、弧腹碗、多曲碗、带盖碗。大多数为银质,金碗很少,最有名的当数这两件鸳鸯莲瓣纹金碗。在唐代,金碗有时还被用作酒器,如与鸳鸯莲瓣纹金碗同时出土的舞马衔杯纹皮囊式银壶上,舞马口衔之酒杯,就与金碗的形状相同。文献中也有唐代用金碗盛酒的记载,如《唐摭言》卷十五载:“王源中,文宗时为翰林承旨学士。暇日与诸昆季蹴鞠于太平里第,球子击起,误中源中之额,薄有所损。俄有急召,比至,上讶之,源中具以上闻。上曰:‘卿大雍睦!’遂赐酒两盘,每盘贮十金碗,每碗容一升许,宣令并碗赐之。源中饮之无余,略无醉态。”鉴于此,有学者认为应把鸳鸯莲瓣纹金碗看作饮酒之器。

金银器皿壁面捶揲出凸凹起伏的多瓣装饰,最早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地中海沿岸的希腊罗马,后来的西亚和中亚的金银器制作继承了这一风格。公元五世纪至六世纪,捶揲技术非常成熟的粟特银器中,就大量使用凸鼓的多瓣纹作为装饰。初期是瓣数较多水滴形的分瓣,后来又演变出桃形的分瓣。唐代,随着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往的密切,大量工艺精良的西方金银器的传入,尤其是许多粟特金银工匠进入内地,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金银加工工艺的发展。中国金银器皿上也接受了这种凸凹多瓣的作风。但是这种接受不是被动的、全盘的,而是在吸收过程中加入了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些元素,如改变了西方银器中过于夸张的造型,使之线条尽量柔和流畅,在装饰上也采取了西方银器很少见到的外表通体装饰的手法,使之更具有中国本土的特点。这两件金碗流畅的莲瓣、稳重的双重结构和华丽的纹饰,是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当然,其对西方金银器造型的借鉴和改造也体现了唐代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唐人的创新精神。

文字描述---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最牛的文物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6)

photo by 向量

馆内有十八件组国宝级文物,而在这十八件组中唯有两件是从不出境展出的,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是其中的一件。

为什么说它这么珍贵?首先从外形上看,壶身呈扁圆形,是模仿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壶制作而成。唐朝初期政权统一,很多少数民族移居中原,其中包括很多契丹族人。而这件文物恰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其次,此壶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壶盖帽为捶揲成型的覆式莲瓣,顶中心铆有一个银环,环内套接了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与提梁相连,壶肩部焊接着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像弓剑形状的提梁。壶身是先将一整块银板捶打出壶的大致形状,再以模压的方法在壶腹两面模出两匹相互对应奋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然后再将两端黏压焊接,反复打磨致平,几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迹。

而更为珍贵的还要数壶身上的两匹祝寿马,这里面还蕴含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唐玄宗在位后期越发的骄奢淫逸,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天宝年间,每逢“千秋节”皇帝的生日都会在兴庆宫期的勤政楼前,举行盛大的宴会,接受文武百官、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首领的朝贺,并以舞马助兴。这时上百匹舞马披金戴银,伴随着《倾杯乐》曲的节拍,跃然起舞,奋首鼓尾,舞姿翩翩。高潮时,舞马跃上三层高的床板旋转如飞。而此时领头的舞马便会衔起地上盛满酒的酒杯到玄宗面前祝寿。唐代许多文人曾写下很多关于舞马的诗句如“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都是形容舞马衔杯祝寿这一独特的宫廷娱乐活动。而这盛大的宫廷祝寿活动在天宝十四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弃城而逃,这批舞马散落到安禄山的一名大将田成嗣手中。有一天,军中宴乐,舞马听见乐曲声应节拍跃然起舞,士兵见状误以为是妖孽,田成嗣命士兵将舞马鞭打而死。

此后,盛行一时的舞马衔杯宫廷祝寿舞的形式在历史的变革中永远的销声匿迹了,但这件银壶却成为大唐王朝的兴衰最好的见证。

文字描述---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

鎏金鹦鹉纹提梁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最牛的文物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7)

photo by 向量

这件器物是何家村窖藏文物中最华丽的提梁银罐,同时也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18件组国宝级文物之一。罐体中心以鹦鹉纹作为主体纹饰,鹦鹉抬首,展翅,翘尾,栩栩如生。折枝花团围绕着鹦鹉,将器物簇拥而绕,形成一种生机盎然的景象。鹦鹉在唐代被称为“神鸟”,其毛色多彩而艳丽,能学人言,因而刺激了唐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受到了唐人的格外喜爱。受此影响,鹦鹉成为地方和邻国向大唐王朝所敬贡品之一。器身其余空白处用鱼子纹填满象征着多子多福。花纹平錾,纹饰鎏金。银罐的肩部有一提梁,提梁能自由活动。银罐盖子内有墨书“紫英五十两,白英十二两”。紫石英、白石英均为矿石类药物,是炼丹的重要原料。由此可判断,此罐应为何家村储存药物而用,盖子经过转动盖合非常严密。古人认为用金银器盛放炼丹要物可以提高其药效,因此在何家村发现的药材均盛放在金银器中。这件银罐体现出唐代工匠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文字描述---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

镶金兽首玛瑙杯

陕西历史博物馆最牛的文物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8)

photo by 向量

这件玛瑙杯是用一块罕见的五彩缠丝玛瑙雕刻而成,造型写实、生动,杯体是模仿兽角的形状,杯子的前部雕刻为牛形兽首,双眼圆睁,炯炯有神,刻画的神形皆肖。兽嘴处镶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实这是酒杯的塞子,取下塞子,酒可以从这儿流出。头上的一对羚羊角呈螺旋状弯曲着与杯身连接,在杯口沿下又恰到好处地装饰有两条圆凸弦,线条流畅自然。这件酒杯材料罕见珍贵,是极其稀有的缠丝玛瑙,材质纹理细腻,层次分明。工匠又巧妙利用材料的自然纹理与形状进行雕刻,“依色取巧,随形变化”。细微处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其选材、设计和工艺都及其完美,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

这件玛瑙杯的产地目前学术界仍有争议,但其造型是西方一种叫“来通”的酒具却成为专家学者的共识。“来通”是希腊语的译音,有流出的意思,大多做成兽角形。一般在酒杯的底部有孔,液体可以从孔中流出,功能如同漏斗,用来注神酒,当时人们相信用它来注酒可以防止中毒,举起“来通”将酒一饮而尽是向神致敬的表示,因此也常用于礼仪和祭祀活动。

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在中亚等地的壁画中也有出现。在我国,从唐代以前的图像资料来看,这种酒具常出现在胡人的宴饮场面中,唐朝贵族以追求新奇为时尚,而这件器物的出土也是唐朝贵族崇尚胡风,模仿新奇的宴饮方式的见证。

文字描述---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

向量注:这是我最喜欢的展品,比较范围不限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可以说,这是我在中国的博物馆中最喜欢的展品。

常设展厅中的国宝

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最牛的文物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9)

photo by 向量

五代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又称青釉提梁倒注瓷壶,是五代时期的瓷器,1968年出土于陕西彬县,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1] 五代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伏凤式提梁,以花蒂象征壶盖。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母狮张口为流。球形壶腹刻饰缠枝牡丹。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造型奇巧。

五代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在设计构思上与众不同,极富创造性。其造型、结构新颖奇特,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可谓巧夺天工。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三彩载乐骆驼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最牛的文物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10)

photo by 向量

三彩载乐骆驼俑高58厘米,长43厘米,施蓝、绿、黄等单色釉。

骆驼站在长方形底座上,引颈长嘶,驼背上的驮架为一平台,铺有色彩斑斓的毛毯,共有八名乐手。其中七名男乐手身着汉服,手持胡人不同乐器,面朝外盘腿坐着演奏,中间有一站立女子正在歌唱,显然这是一个流动演出团。唐代艺术家用浪漫的手法将舞台设置在驼背上,可谓匠心独具。

唐代的开放,迎来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他们带来的各种奇珍异宝,让唐代人爱不释手;带来的异域音乐和舞蹈,使唐朝人喜不自禁。能歌善舞的各国艺人在唐代首都长安这个大舞台上,尽情演绎着人们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件载乐骆驼俑表现了一个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巡回乐团,有主唱、有伴奏,骆驼背上放置一平台。一般人坐在高高的骆驼背上都有点心惊肉跳,而这七个人却围着圈坐在平台边沿上演奏,个个神态坦然,全神贯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尤其是那位唱歌的女子,你看她梳着唐朝妇女典型的发型,身穿高束腰的长裙,线条流畅,头向上扬,右臂动作优美,神态优雅、自信,骆驼在走,她却站在乐队中间婉转歌唱,显然已是唱到了动情之处。整件作品中人物形象个个生动鲜活,连骆驼也显得沉稳有加,好似踏着乐步徐徐行进。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为研究唐代雕塑艺术、音乐舞蹈、人物如实提供了宝贵资料,它既是唐代文化艺术、制作工艺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与融合,2013年8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文字描述---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

黑釉油滴碗

陕西历史博物馆最牛的文物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11)

photo by 向量

陕西渭南出土。高8.5cm,口径30cm,底径10.6cm。

灰白胎。敞口,腹由口至底渐收,圈足。黑釉。碗内有因窑变形成的油滴状结晶体。油滴釉碗出土较多,但如此大口径的油滴碗并不多见。

文字描述---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

西周旟鼎

陕西历史博物馆最牛的文物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12)

photo by 向量

旟鼎所属年代:西周,通高77厘米,口径56.5厘米,重78.5千克。1972年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

旟鼎内壁共铸铭文四行,28字,大意是说:某年八月初,王姜将原赐予师栌的土地收回,转赐给旟,旟便做此鼎纪念。鼓腹,敛口,折沿,立耳,柱足,沿下和足上饰竖扉和饕(tāo)餮(tiè)纹。腹内壁铭文27字,记王姜(周康王后)把师栌的三田转赐给旟(yú)。为纪念受赏之荣耀,旟特作此鼎。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实物资料。

旟鼎为立耳,三柱足,口沿下方饰有兽面纹,地衬细雷纹,耳外侧饰两条蟠龙。雷纹是一种带有方折角的回旋曲线,蟠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条像龙而只有一只脚的动物。这些都是青铜器上常见的纹样。

铭文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土地占有制形态。王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可以将土地和耕种土地的人任意赐给他的下属,也有权将土地收回,其臣属对君王所赐的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青铜器的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是我国文字史上继甲骨文之后又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根据旟鼎的形制及铭文可知,这件鼎是西周早期成王时代的器物,之所以确定为国宝,很大程度就是源自与这补史、证史的铭文。

文字描述---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

五祀卫鼎

陕西历史博物馆最牛的文物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13)

图片来源自网络

陕西历史博物馆最牛的文物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14)

photo by 向量

国宝级文物。鼎造型简单大方,内壁铸有铭文19行共207个字,讲述了西周中期一件土地交易事件。大意是说西周共王五年的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想与他的邻居邦君厉交换土地,于是他把这件事报告给刑伯、伯邑父、定伯等大臣。经过询问,邦君厉表示同意并立下誓言,大臣便命令三有司(司徒、司马、司空)以及内吏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这篇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实际已属私有,但土地的转让、交换和买卖,仍需通过王朝重臣。同时这篇铭文中有确切纪年,因此五祀卫鼎是判断西周中期青铜器的标准器,非常珍贵。

文字描述---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

多友鼎

陕西历史博物馆最牛的文物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15)

photo by 向量

西周晚期

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腹深31厘米

重35千克

1980年陕西长安斗门镇出土

青铜器发展到西周中晚期,形制逐渐趋向定制,尤其在进入晚期以后,各类铜器都进入了整齐划一的时代。以青铜鼎为例,这一时期的青铜鼎主要只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克鼎类,主要特征是盆形体,腹宽大而呈扁体形,蹄足上部一般有兽面装饰,装饰纹样一般为环带纹和窃曲纹,散伯车父鼎属于此类;另一种为毛公鼎形,主要以半球形体、蹄足为特征,装饰纹样简单,一般仅以弦纹、重环纹或窃曲纹装饰,多友鼎就属于这一类。

多友鼎,半球形体,器腹较深,蹄足。装饰花纹简单,仅在器腹上部装饰两道弦纹。器内壁有铭文二百七十余字,是建国以来陕西地区出土铭文最多的青铜器之一。铭文记载的是西周厉王时期与猃狁的一场战争。猃狁此次入侵危及京畿腹地,厉王命令武公派遣多友率兵迎击,激战半个月,先后在采阝、龚、世、杨冢等地战斗,共打了四次大仗,都取得了胜利。杀掉敌军三百余人,俘获二十多人,缴获战车一百二十七辆,夺回了被掳去的人民,将猃狁逐出了周境。武公将多友的战绩报告给了厉王,厉王给予以多友重赏,赐给多友青铜一百多钧。多友特铸此鼎以纪念这件事情。

西周晚期的青铜器铭文,许多都记载着周人反击猃狁的事件。猃狁是西周时期北方地区重要的民族之一,与西周王朝经常发生战争。当时的猃狁是西北主要的边患,时常侵扰周,劫掠财物、人口,严重威胁着周王朝的统治。

在铭文中涉及到猃狁的铜器中,多友鼎是最为重要的一件。这篇铭文对战争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些资料对研究西周晚期的历史、西周晚期同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及古文字研究、历史地理研究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字描述---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

皇后之玺

陕西历史博物馆最牛的文物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16)

陕西历史博物馆最牛的文物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17)

图片来源自网络

国宝级文物。玉玺印面为正方形,上雕一只螭(chī)虎形象做纽,四面刻有云纹,印面篆书“皇后之玺”四个字,书体流畅,刀法自然娴熟,可见当时的篆刻艺术已达到了高超的水平。此玉玺质地为新疆和田的羊脂玉,温润洁白、有着凝脂般的光泽,极具观赏性。

我国最早的印章实物发现于安阳殷墟,是商代晚期物品。秦统一后,确立玺印制度,规定帝后印章称“玺”,其余均称“印”。据《汉官旧仪》记载:“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钮。”还记载:“皇后之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钮。”螭虎是一种神话动物,像龙有耳无角,用螭虎做钮表示君临天下,威服臣官的绝对权威。从这件“皇后之玺”的质地、钮式和文字来看,应该是属于西汉的物品。又因它的出土地点距汉高祖和皇后吕雉合葬墓东侧有一千米,由此推测它很可能是吕后生前所用的印章。“皇后之玺”是迄今发现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鎏金银竹节熏炉

陕西历史博物馆最牛的文物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18)

陕西历史博物馆最牛的文物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19)

图片来源自网络

国宝级文物,1981年出土于陕西兴平茂陵一座陪葬墓。这件熏炉为青铜质地,通体鎏金鎏银。熏炉的底座上透雕着两条蟠龙,两条龙昂首张口咬住竹柄。竹节形的柄分为五节,节上还刻着竹叶,柄的上端有三条蟠龙将熏炉托起。熏炉为博山形,炉体下部雕饰蟠龙纹,底色鎏银,龙身鎏金,炉体上部浮雕四条金龙,龙首回顾,龙身从波涛中腾出,线条流畅,造型奇妙。整件熏炉被分为三个装饰区域,共有九条龙装点其间。“九”在我国古代象征最高数字,是皇权的一种体现。炉盖外侧铭文可知,此炉是西汉皇家未央宫的生活用器。从同时出土的“阳信家”刻铭的铜器分析,加之历史文献的记载,得知这件熏炉原在未央宫,建元五年(前136年),汉武帝将其赏赐给姐姐阳信长公主。

我国自古就有熏香的习俗,战国时人们就在室内放置各种熏炉,一方面净化环境,另一方面人们认为袅袅香烟就像进入了飘渺的仙境。这件竹节熏炉的炉盖形似多层山峦,云雾缥缈,再加以金银勾勒,宛如一副秀美的山景。青烟袅袅飘出,缭绕炉体,造成了一种山景朦胧,群山灵动的效果,仿佛是传说中的海上“博山”。西汉时,封建帝王为了求得长生不老之术,大都信奉方士神仙之说,博山炉就是在这种风气影响下产生的,并在汉代广为流行。

总结:

我曾经四次前往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参观,次数仅次于十余次中国国家博物馆和5次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与上海博物馆依靠高质量的外展(我看过亚述文明、俄罗斯巡回派画展、法贝热珍品展)、故宫博物院依靠不定期的展品公众开放不同(千里江上图、清明上河图、600周年特展)等,陕西历史博物馆凭借其常规展览就获得了我的喜爱,某种程度上,由于这两个常规展览过于精美,一般程度的特展只能算锦上添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