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来浙江语文高考作文题(快报记者专访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相关作家卢新华)

都市快报

2017-06-08 10:31

作者:韦嘉蓉 张娜 戴维 编辑:张宇璐

高考语文,每年最受关注的就是作文题。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昨天,语文科目刚结束不到一个小时,就有浙江考生赶去一个叫“卢新华”的微博打卡留念了,因为作文题里的那个“作家”就是他!

历年来浙江语文高考作文题(快报记者专访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相关作家卢新华)(1)

卢新华是谁?很多中年人应该对“伤痕文学“有印象,卢新华就是“伤痕文学”的开创者。1978年8月11 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短篇小说《伤痕》,由此开启“伤痕文学“流派,并激发此后的先锋文学。作者卢新华当时是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24岁。浙江卷的这段作文材料,源自他写的一篇文章——《读三本书,走归零路》(初发《光明日报》2015.12.10,《新华文摘》2016年第5期转载)。

专访卢新华

读书的问题不光是读书和知识 还有自然和社会

昨天下午4点,快报记者拨通了卢新华的电话。卢老师很忙,一边盯着家里的装修,一边应对各路媒体记者的采访。

快报记者:能谈下你的近况吗?

卢新华:我现在除了写作,我还有一个身份,是两个公益组织的高级顾问。

快报记者:这次您通过高考的方式走近90后的年轻人,你有什么感想?卢新华:这次高考选我做题目,有一点还是挺高兴的,因为当初这篇文章是写给《人民日报》的,证明我还有我的读者,我的知音。至少出题目的老师对这篇文章是认可的。

还有一点我认为,对我们中国人来讲,都有一个读书的问题。读书的问题不光是读书和知识,还有自然和社会。对今年高考的学子们,如果考试考完以后,温习的时候再来查一些(这个考题的)资料,对他们会有启发和帮助的。

一方面,考进大学光读书本知识对人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读自然和社会,还要读自己的心灵。把这些都融会贯通以后,这样的人生才是完备的。另一方面,即使高考没有成功,可能会走上工作岗位,对他们也有启发,一个人的成功不一定是在课堂里、图书馆里,整个世界、大自然就是一本书。大自然是所有书本知识的本源。语言和文字是有局限性的,对自然和社会的领会和描摹是远远达不到的,光读文字的书是不够的,所以还要读无字的书。

这两本书读通了还不够,还要读好自己。自己就是指心灵。从读书的角度来讲,就是读书本知识,读自然和社会,读自己的心灵。我能把对生命的体会和体悟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我还是很高兴的。

快报记者:您当年考上复旦,还记得高考的作文题目是什么吗,语文考得怎么样?

卢新华:叫《苦战》,是叶剑英的一首诗,“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我不知道分数,应该考得不错吧。当年我们不知道分数。

快报记者:浙江的作文题,怎么可以写出彩?

卢新华:我觉得对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难的,因为写好这三本大书的关系确实需要人生的阅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前两本'书'对高三学生来说就已经很难了,要读好第三本'心灵之书'更难。

重高语文老师: 怎么梳理三本大书的关系很重要

教育部考试中心,昨天发布了浙江卷作文题的专家解析:“该作文题贴近时代,立足学生生活,审题难度不大。考生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读万卷书),'生活,或自然与社会'(行万里路),'自己的心灵'(三省吾身)三方面展开。当然,也可以从'什么是三本大书?''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怎么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度展开。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不同的人会读不同的大书''人在不同阶段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等。”

快报记者采访了几位一线教师,老师普遍觉得今年的作文比较好写,这样的作文题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论述文的文体要求也都在“意料之中”。

一位重高的资深语文老师说:“这道作文题应该说是回归了'语文味',书卷气比较重。首先,给考生的材料很好理解,字面上没有设置障碍和陷阱,完成作文不难的。但有些同学说只写其中一种“书”,可能风险比较大吧。我个人认为,这个题要写得出挑,关键是怎么梳理'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三者之间的关系。”

另一位高三语文老师则有点“担忧”:“近两年,浙江卷都在考察思辨性。我们大多数学生平时都接触有字之书,应试学习,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感触很少,如果缺少经验体会,梳理好三层关系不容易,容易显得空洞。但这个关系要是描写得生动,拿高分的机会就大了。”

有学校小升初面试题

“撞”到了高考作文题

昨天语文考试结束后,网上热传宁波蛟川书院,今年5月底学校小升初的一道面试题,其中有一题神似高考作文题——生活中有许多有字的书,也有许多无字的书,请以“生活中的无字书”口述一篇时间不少于2分钟的小作文。

快报记者联系上蛟川书院,校长证实:“确实有这个事,但只能说机缘巧合,完全是碰巧。”据了解,这道题今年小升初的口试题目,由命题老师原创,并非选自资料。

昨天杭州锦绣·育才附属小学也有家长报料——前几天开的家长会,班主任竟然“撞”了高考作文题。

一(1)班的班主任周玲玲老师说:“也是巧合啊,当时家长会的主题是阅读,读什么书很关键,一是要读有字的书,我推荐了一些书,还建议家长在生活中教孩子认字;第二就是要读无字的书,参加学校、家庭各类活动的时候,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责任担当等品质;最后就是要读心灵之书,培养孩子良好的修养等。”

部分高考作文题

2017年高考,各省市作文题目随即公布。一共10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7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命制。

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下面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天津卷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上海卷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