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的美学特征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飘逸

二十二、飘逸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

高人惠中,令色氤氲。御风蓬叶,泛彼无垠。

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期之,欲得愈分。

飘逸以超越为基础,但仅有超越性还不足以称之为飘逸,还必须从容自然,合乎于道,乃至翻飞入于化境才成其为真飘逸(为表述方便,下暂以“化境”代替“飘逸”)。这便涉及到实境与化境的区别,实境偏重于真实性的自足,虽然其为道深入浅出的表达准备了条件,但却并不在意别人是否能够理解,就像有些中国画的含蓄,其内美低调内敛,静待知音。

楷书的美学特征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飘逸(1)

而化是以此化彼,此则自有而无,彼则自无而有,此之谓化。化从自己的角度是消化理解、融会贯通,从对方的角度则是欲使欣赏者产生合于目的性的改变,所以化境偏重于变化的充分展现,并暗含着获取人们的欣赏理解并对其产生某种实际影响的目的性。

可以说实境是化境的基础,化境则是实境的进一步升华。实境是真实不二,化境是洒脱自如,动静皆宜,犹如造化在手。相对于让人获得真实,化境追求的是创造出一个奇妙美好、令人沉醉的意境。

楷书的美学特征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飘逸(2)

所以说飘逸(化境)既要有高深的内涵,还要有浅近的入口,不同于超诣于神奇中包含一种确实的模糊,这种模糊来自于欣赏者或创作者的认知盲区。飘逸则是在神奇中包含一种确实的清晰,这种清晰来自于道的潜通万物并成之于创作者的圆成自洽。超诣有意无意地遮蔽了人们的认知路径,飘逸则是主动的、有意的为人们指示路径,是带着人们上下求索,翻飞遨游,从而使人们能够以较低的层次去欣赏、领会、企慕、向往、追寻更高的境界,这可以说是飘逸对于艺术莫大的接引之功。

但飘逸又是毫不粘滞的,这一特点体现在各个方面,形容讲的是神形合一之法,超诣讲的则是不要拘泥于种种成法,而到了飘逸则是连道也不执著拘泥了。因为道总有些内容是一时不可获知的,但这无碍于精神逍遥徜徉于已知,并从已知去推测、感悟未知。

楷书的美学特征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飘逸(3)

故飘逸于道是似离而合,将合又离,刻意的合与刻意的不合皆非飘逸。对于最高的道尚且如此,等而下之者自不待言,飘逸于种种法亦是合而即离,以法外有法。所以飘逸对于目的性的达成同样也不执著,处处不离却又处处点到为止,随缘而化。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飘逸」艺术中的自知其已知和不知其已知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飘逸」自带超越属性,洒脱自然,曲尽其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