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化起源和传说(中华龙文化源于雷泽)

龙文化起源和传说(中华龙文化源于雷泽)(1)

龙文化

作者:潘建荣

按:龙是中华民族许多民族的图腾,是中华先民的创造,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符合的动物,专家们认为原型是巨型鳄鱼,近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M45号大墓发现六千多年前大墓中摆放的贝壳龙图案。上古传说华胥感龙生伏羲,炎帝神农氏为其母有神龙首感而生,帝尧帝舜亦有此说。《左传》记载尧舜时董父在鬷川养龙事,鬷川在定陶县东北的菏泽之滨,故曰菏泽是龙文化的发源地。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先民们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创造了中国古代文明。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就是中华先民的创造。在史籍记载中,最早见到关于龙的文字记录是在山东菏泽市所辖的古雷泽、古菏泽。

龙文化起源和传说(中华龙文化源于雷泽)(2)

西水坡大墓

一、龙是巨型湾鳄

在古代的史籍、神话、文化、艺术中,龙能上天、龙能入地、龙能降雨。龙无所不在,龙无所不能,以至人间君主亦自称为龙。从秦始皇开始被称为祖龙,汉刘邦就自称为赤龙之子,以后历代帝王都自称龙种、龙子龙孙,皇帝非龙裔莫属;就连印度传来的佛教,也不能不渗入龙的文化。龙如此神奇,它究竟是何神物?宋朝人曾把龙集九种动物于一身曰: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这种九不象的东西,在自然界中,唯一与之相似的动物就是鳄鱼。

现代学者,龙文化专家何新先生说:“在中国古代,确实曾存在这样一种令人恐怖并且因而也令人敬畏的巨型爬行动物。这就是现代生物学中称作湾鳄的那种巨型鳄鱼。”此鳄又称蛟鳄,大者可长达数米,重达数百斤,寿命极长,可存活数千年之久。它还有一种特异的功能,能敏锐地感受到大自然气压的变化而预知阴晴。每当下雨,常引吭怒吼。气象专家竺可桢先生考证,距今七千年前后,正是地球上最后一个冰期消失,迎来又一个暖温气侯的开始,时平均气温比现在高2°C。整个长江以北至蒙古草原,气侯湿温,雨量充沛,草木茂盛,动物极多。适宜的生存环境,使大象、犀牛等热带猛兽和巨鳄在北方大量繁殖。考古发掘出土的巨大湾鳄骨骼已证明这一动物在北方的大量存在。在河南濮阳发掘的M45号大墓,距今六千年前后,其蚌壳摆成的龙就是一个长达1.78米的标准湾鳄形象。

龙文化起源和传说(中华龙文化源于雷泽)(3)

巨型湾鳄

当然,被先民最初称为龙的不完全是巨鳄。在考古发掘中,鱼、鲵、熊、虎、鹿、蜥蜴、蛇、蚕都曾被先民崇拜,应称为始龙或雏龙。这在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中有五十多个形态各异的龙字,就是最好的说明。但最终被中华先民认定的龙,还是北方巨型湾鳄。

二、雷泽盛产巨鳄

上古时候,菏泽市境内有雷泽、大野泽、孟渚泽、菏泽和济水、濮水、沮水、澭水、汳水、菏水、黄水、黄沟水、黄沟枝水、句水。这四泽十三水成了北方巨型湾鳄的最佳生栖之地。四泽十三水盛产鱼虾蚌螺,陆岸丛林茂密,果实丰富,是先民的重要食物源产地。中华先祖伏羲、女娲之母族华胥氏就生活在四泽十三水一带。孟子说:“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帝尧陶唐氏是距今四千年前的时代,尚且如此;比帝尧更早2500年的华胥、伏羲时代的情况一定会比孟子说的更为荒凉恐怖。

在整个兽比人多的时代,逼迫着先民不得不与野兽、巨鳄相拼搏,在拼搏中求生存。特别是巨鳄,这种水陆两栖霸王凶猛无比,连陆地虎狼都惧而远避。每遇雷雨或发情季节,就群嚎长啸、声振湖天。先民以为其能通天、鸣雷、降雨,尊它为雷神、雨神、鼓神。《山海经》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就是说的这种巨型湾鳄。又因打雷时闪电之光连连,误以其能上天入地,更加恐惧它、崇拜它,把它尊为水神;加之陆地各种野兽都奈它不得,又尊它为战神。这从山西陶寺、内蒙发掘的古墓中出土的五千多年前的鳄鱼鼓残骸可以得知,先民是捕杀巨鳄用此作鼓,用骨做槌。

龙文化起源和传说(中华龙文化源于雷泽)(4)

雷神

《山海经》载:黄帝得一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杀之,取其皮以为鼓,“声闻五百里”。看来此兽也是北方巨鳄。先民为什么敢杀雷神?一是巨鳄是先民生存的大敌。在生活中随时被鳄咬伤、吃掉的事经常发生,故而必杀之。二是鳄为雷神,食其肉增威,皮作鼓击之扬威,以震慑其它野兽和外侵之敌。先民是多神崇拜,包括各种兽类、树木、山水,都可为神,一旦神侵于人,人必杀之以自卫。其实,在古代,神并非如我们今天所想象之具有无上权威和权力,不可反抗,不可杀。用巨鳄皮作鼓,一直到春秋战国时代还在沿用。《礼记·月令》载:“季秋七月,伐蛟取鼍。”就是说去捕鳄鱼的事。捕了鳄鱼做什么?

《诗经·大雅·灵台》说“鼍鼓逢逢,朦朦瞍奏公”,就是敲击用巨鳄皮制的鼓。不过这时已不是用于战争,而是祭祀祖先和神灵之用。巨鳄生栖在四泽十三水中,先民就把生栖雷神最多的水泽称之为雷泽。雷泽在盛水期能与东边几十里的大野泽相沟通,水面数百里。古代大亦曰夏。这一带又是夏后氏鲧、禹氏族的发祥之泽,故自夏朝始雷泽又称雷夏泽。先民根据雷神鸣则闪电的光亮形态,慢慢又称雷神——巨鳄为龙。菏泽是上古先民的发祥地,原本是沟河纵横、湖盆相连的岗丘地貌,金、元之后被黄河泥沙冲积而成平原。上古先民的活动足迹,全掩埋在五到八米之下。截止目前,全国尚无一个考古单位在菏泽古城及300聚落遗址发掘至生土。恕笔者断言,菏泽三百先民龙山文化遗址之中,一定会有惊世史前文物和古代北方巨型鳄鱼遗骸存在,这必将在今后的发掘中得以证明。

龙文化起源和传说(中华龙文化源于雷泽)(5)

岗丘地貌

三、先代圣王皆龙子

巨鳄为雷神,雷神即是龙。龙是可怕的,又是神圣的。先民希望自己的酋长能象龙那样,上天入地,所向披靡,以更好地保护先民生息。这样就出现了伏羲、炎帝、帝尧、帝舜皆为龙子的记载。

《帝王世纪》载:“太昊伏羲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为百王先。”华胥是中华先民第一位有姓名的始祖母。当时为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时代,先民以为华胥姑娘在雷泽岸边踏上雷神的脚印而怀孕,并在雷泽东岸“成”这个地方生下伏羲。成,上古地名,即古雷泽与大野泽之间的陆地,今鄄城县东境与郓城县西境、牡丹区东北境,东西约30里,南北约60里的陆地,均称成地,华胥氏族生活在这里。伏羲成了龙的儿子,其氏族图腾变成了巨鳄。后世传来传去,成了“人首蛇身”、“人首龙身”、“人首麟身”,这不过是后人附会罢了。

龙文化起源和传说(中华龙文化源于雷泽)(6)

春秋战国双人首龙身佩饰

无独有偶。大约过了近千年,诞生了炎帝神农氏,他也是龙的儿子,且也生于雷泽湖畔。《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虫乔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春秋元命苞》载:“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於常羊,生神子,人面龙颜,好耕,是为神农。”以上都是说,少典妃,在华胥泽北岸游,和神龙相交而生炎帝,故而炎帝也成了龙的儿子。雷泽,因华胥氏族长期生活于此,也称华胥泽。华阳、即为雷泽之北的羊里水,亦曰姜水。同时,与黄帝大战的炎帝蚩尤也是生在这里。

又过了千年,陶唐氏帝尧又是出生在这里,也同样是龙的儿子。《春秋元命苞》说:尧母庆都“年二十,寄伊长孺家,无夫,出游三阿,奄然阴风,赤龙与庆都合,有娠而生尧。”《宋书·符瑞志》载:“庆都观於三河,常有龙随之……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於丹陵。”《帝尧碑》载:“有神龙首出於常羊,庆都交之,生伊尧,不与凡等。”三河、三阿,为一字之讹,都是指羊里水一带,是濮水、沮水和瓠子河的交汇处。丹陵又名历山。历山即今鄄城县历山村一带,在古雷泽的西南岸。看来在从华胥到帝尧的两千年中,雷泽湖周围确是中华先民的繁衍生息之地。

龙文化起源和传说(中华龙文化源于雷泽)(7)

龙袍

史载,伏羲之后尚有十五世,炎帝尚有八世,黄帝、颛顼、帝喾,至帝尧约千年。大概当时人传说自己的酋长都是龙的儿子。史书没有说舜是龙的儿子,但《宋书符瑞志》说:“舜母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於姚墟,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这不是龙子又是什么。舜生姚墟、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都是在菏泽境内,就连“卒于鸣条”,也是在菏泽西境。他从出生、渔耕、辅尧、禅让、立邦、死亡,几乎都没有离开菏泽周围数百里之域。先王们是龙子,后世的皇帝无不把自己也装扮成龙子、龙孙,以利于自己统治人民。不过,这已和上古先民的崇拜无关,多为自吹自擂,以利于震慑豪强和天下百姓。

龙文化起源和传说(中华龙文化源于雷泽)(8)

三皇五帝图

四、豢龙在定陶

先民在惧龙中敬龙,在敬龙中捕龙,捕后杀而食之。后来巨鳄减少,就捕捉來畜养。《左传》就记载尧舜时董父在定陶为帝舜养龙的事,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

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鬷川,在今定陶县东北菏泽之滨也;扰龙,即训养鳄鱼也。以上是说一个叫董父的人非常善于饲养训练鳄鱼。帝舜立国于陶,就把董父赐姓为董,封为豢龙氏,命他在菏泽之滨鬷川这个地方为部落养鳄鱼,直至舜整个执政时期都在饲养。故唐以后菏泽称龙池即源于此。不光在定陶,《濮州志》也记载鄄城有豢龙井。看来舜时还大量养鳄。养龙一方面是食肉,但主要是为祭祀仪式用。商周时的鬷夷就是董父的后代。到了夏朝的第十二代国君孔甲时,又有帝尧的后代叫刘累的也学会训养鳄鱼之术,专为孔甲服务,并赐氏御龙。后因训养不善,龙多死亡,刘累遂亡于他乡,更姓为范氏。

龙文化起源和传说(中华龙文化源于雷泽)(9)

御龙

《左传》所记,使我们知道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尧舜禹时代,确曾有豢养和训练龙的专业人员。他们具有训鳄的知识、经验和技术,深知鳄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能使龙驯服驭使,专门为部落酋长服务,主要用于祭祀和扬威。今人祁庆富先生考证,豢龙即养鳄,是十分正确的结论。直到今天的东南亚国家,还有专门驯养鳄鱼的场所。据《中国体育报》报导,非州的瓦格尼族人,还有骑鳄比赛之类的竞技。“参赛者驱赶着训练有素的鳄来到河边,每条鳄都拴有绳子,如同马套上了缰绳,比赛鼓声一响,勇敢机智的选手就跃上鳄鱼背,驱使鳄鱼向终点冲击”。现代人能养鳄、训鳄,而古代具有数千年与鳄龙拼搏历史的先民们,也能养鳄、驯鳄,当不是凭空记载。

菏泽诸泽水系中产鳄鱼的最后记载是《后汉书》载“延光三年,龙两见濮阳”,又载“龙见於句阳”。句阳,汉时句阳县,今菏泽市牡丹区小留镇境内。其县域范围东北辖雷泽西南水面;濮水、句水上游通濮阳。说明在东汉末年,雷泽水系中还有鳄鱼的存在。

巨鳄的消亡有两大原因:一是人类捕杀;二是南北朝以后,小冰期到来,气候变冷,大象、犀牛、鳄鱼等无法在北方生存。西晋时还记载周处水中杀鳄鱼的英勇事迹。再以后,就很少见史书记载北方有鳄龙了。

龙文化起源和传说(中华龙文化源于雷泽)(10)

驯鳄鱼

自距今七千年前后的母系社会直到今天,龙贯穿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并在政治、宗教、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充当着重要角色。这种现象在人类发展史上是难觅其二的。尤其是春秋以后,巨鳄越来越少,其神圣的地位也越来越高。龙逐渐成了皇帝的专利品和象征。越是看不见、虚无飘渺的事物,经加工修饰,就愈神奇。唐宋以后,龙越来越神秘,形象越来越复杂,成了封建皇帝的化身;龙成了聚云降雨的神灵,保佑平安、赐人幸福的菩萨。现在龙文化已赋予新的内涵,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努力图强的一种新的力量。以龙字出现的成语词汇,如龙腾虎跃、龙盘虎踞、龙飞凤舞、龙跃凤鸣、龙骧虎步、龙凤呈祥、龙凤和合、生龙活虎、龙吟虎啸、龙威虎猛等十几个之多,无不表现为一种新的精神。菏泽是龙文化的原产地,更应发扬中华神龙一往无前的精神,把龙的故乡建设好。

龙文化起源和传说(中华龙文化源于雷泽)(11)

舞龙

作者简介:

潘建荣,山东菏泽定陶人,曾任菏泽市政协副主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任菏泽历史文化与中华古代文明研究会会长。

主编书目有:巜中华上古人物分类史料汇编》巜庄子故主考辩》巜二十五史人物与菏泽历史文化》巜史前文明与菏泽历史文化》《商都亳研究论集》《商汤伊尹文化概览》巜临济宗故里菏泽佛教文代概览》《菏泽儒学文化概览》《张咏研究汇编》《帝尧陵研究论集》等书:抢救点校明清曹州各县方志十余部:撰写《伏羲生于雷泽考》《虞舜生于姚墟考》《尧都城阳考》《雷泽成阳华夏祖原文化圣地考》《麒麟文化研究》巜宋江起义研究》《金日磾家族封秺研究》等考证文章近百篇。十五年来,先后发现勘探《先秦宛朐故城》巜先秦成阳故城》《先秦乘氏故城》,定陶西汉王陵,定陶十里铺北龙山岳石小城,定陶何楼北辛太昊遗址,鄄城城内王堌堆常羊遗址神台,曹县商汤陵遗址,郓城负夏遗址等先秦见手文献的遗址30余处,先后被国家发掘的六处。

龙文化起源和传说(中华龙文化源于雷泽)(12)

著名历史文化专家学者潘建荣

图文编辑:

黄艳生,济宁伏羲文化学会专家顾问团副团长,济宁市中华文化促进会伏羲专业委员会主任,济宁市伏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安徽亳州谯城区药用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