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文化遇到弱势文化(聊聊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

《天道》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视剧,对王志文扮演的丁元英这个角色尤为喜欢和羡慕。喜欢他那份看透世情之后的淡然与理性,羡慕他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

这其中,他对于文化属性的描述,令我印象尤其深刻。

强势文化遇到弱势文化(聊聊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1)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在我的理解中,强势文化,就是借助一切可借助的力量,从社会的各种角度出发,去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和社会价值的显现,也就是《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而弱势文化,就是等靠要的思想主导之下的一切听天由命的思想、行为。在内,弱势文化者怨天尤人,潜意识自觉得社会、国家、他人对他有所欠缺,将外在助力视为理所当然,同时对外在陌生助力无条件的怀疑。

这些,在整个天道中那一场扶贫活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就像丁元英所说,所谓扶贫,不过是让他们爬上井沿看一眼,又让他们掉下去,这反而对他们来说更残酷。

因为出身农村,对农村和农民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出于一些工作上的原因,我曾经接触过一些参与到脱贫攻坚的干部,听他们聊过一些关于扶贫方面的故事,这让我对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强势文化遇到弱势文化(聊聊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2)

去年全面脱贫攻坚收尾的时候,我曾经问朋友这样一个问题:脱贫攻坚咱们也搞了好几年了,国家真金白银花了也不少,到现在这一步还没有脱贫的,到底是因为什么样的困难?

他回答我说:那些真正踏实肯干,愿意抓住机会的人,政府稍微扶一把,提供一个机会,早就脱离贫困过上好日子了。现在还迟迟脱离不了贫困的,要么是因病致贫,要么是家庭成员有不良习惯,基本上希望不大,只能是尽人事安天命。

他给我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在他负责的范围内,有一户老两口,儿子是已经释放的服刑人员。不管他们按照政策给老两口发放多少补助金,都免不了让这个儿子拿走填进赌博的无底洞。

后来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就跟那老人说,要不这样,我给你们另外办一张卡,把钱打到新的卡里面,你们千万不要给儿子了,但是没用,老人嘴上答应的好好的,最后还是拗不过儿子。

他说,因病致贫的其实我们还好办一点,因为病总有好的时候,就算是好不了,这么大的国家,其实也不差养几个失去劳动能力的人,这都有政策,这种沾了黄赌毒的,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们这些基层干部拿人家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或许就是弱势文化的一种体现了吧,这老两口的儿子已经对好好过日子不抱希望了,根本就是自暴自弃,自然也就没什么自强不息的想法了。

我曾听我父亲说过,在我们隔壁村有一个出名的懒汉,懒到什么程度,就是他种地的方法十分粗糙,把种子撒下去,然后就等秋天收获。有时候秋天懒一点,粮食就干脆冻死在地里了。

后来国家开始扶贫的时候,我们村干部和乡上就把给他报成了贫困户,相关的各种政策安排上,还全心全意地帮他找工作,希望能够提高他的收入。

实话讲,最开始我以为这会是一个像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中的麻迷糊一样经典的成功案例,但是后来我听到的消息狠狠地打了我的脸。

强势文化遇到弱势文化(聊聊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3)

听说,他拒绝了每一次政府给他介绍的工作,拒绝外出打工;

听说,他经常对扶贫的干部骂骂咧咧,只因为他不知道从哪里听到的扶贫面粉没有给他送到家中(听我爸说那是因为当时还没有轮到他)。

听说,他不愿意养羊,不愿意种经济作物,也不愿意盖房子。因为这会加大他的劳动量,还有可能让政府把他的贫困户待遇取消掉。

因为他的岁数要比我们大得多,所以我对他是不怎么了解的,只是父辈那些长辈们一说起这个人总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人唯其自助,然后天助之。脱贫攻坚的大决战已经取得了胜利,但是这些仍然存在于城乡之间的问题,任重而道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