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后刘娥简介 二婚皇后刘娥皇帝的真爱

刘娥,宋真宗章献明肃皇后,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大女主之一。

她是二婚当上皇后的市井女子,后来还做了皇太后,垂帘听政11年,生前曾穿龙袍祭祀太庙。

她是皇帝的真爱,一见钟情,十几年金屋藏娇,进宫后椒房之宠,宋真宗力排众议,放弃宰相的孙女,也要立她为后,并且椒房专宠。

她聪明好学,皇帝重病后她辅佐朝政,皇帝临终遗诏托付她垂帘听政。她具有超常的胆识和魄力,教养少年天子,决策天下大事。《宋史》盛赞她:“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就连对女性充满偏见和鄙夷的司马光,也不得不承认:“章献明肃皇太后于赵氏实有大功。”

刘娥是真正逆袭翻盘的独立大女主,困扰她一生的问题绝不是什么“贞洁牌坊”,宋代的王侯将相、文人士大夫对她的攻讦,始终只是低微的出身和以女性身份执掌朝政而已。

官宦女沦为市井妇,前夫哥把她献给王爷,她开启逆袭之路

刘娥的人生与生俱来的不是传奇,而是苦难、穷困与坎坷。

宋史这样记载:“(刘皇后)其先家太原后徒益州为华阳人。祖延在晋、汉为右骁己大将军;父通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从征太原道卒。后通第二女也。”

刘娥本是官宦之女,她在婴儿时期就父母双亡,被好心人收养。等她十来岁嫁给前夫哥龚美的时候,两人流落东京市井,开了小门店,丈夫拉风箱炼银子,她在门口摇着拨浪鼓唱小曲招揽生意。

来来往往的纨绔子弟见刘娥年少美貌,也少不了觊觎的眼光和撩拨的言语,前夫哥生计困难,肯定不敢得罪这些大客户,刘娥也只能强颜欢笑。

这时候,当时还是襄王的宋真宗赵恒出现了。

大宋皇后刘娥简介 二婚皇后刘娥皇帝的真爱(1)

赵恒和刘娥的故事就是“北宋版的灰姑娘”,赵恒对感情,一句话也可以总结,那就是:“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终于人品。

不管是赵恒强取豪夺,还是前夫哥趋炎附势,反正十几岁的刘娥就这样结束了第一段婚姻,进了襄王府,成了王爷的宠妾。

没错,刘娥一开始只能是赵恒的妾室。

因为赵恒是有王妃的,他在立刘娥为皇后之前有两个嫡妻,原配潘氏是忠武节度使潘美之女,续弦郭氏是太原宣徽院使郭守文之女。此外还有不少的姬妾,这些妻妾在跟赵恒之前应该都是冰清玉洁的女子。

可是人家赵恒根本完全不在乎这些,他才不介意刘娥二婚的身份,爱刘娥爱得掏心掏肺,专房专宠,如胶似漆,夜夜同宿,王府里妻妾全都被冷落一边。

这在很多脑缠裹脚布的现代人看来,也是无法理解的事情,但在北宋却真实又自然地发生了。

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却看不下去了,但她也没有羞辱刘娥不贞洁,而是因为她瞧不起刘娥卑微的出身。

她认为刘娥一个乡野女人,市井粗妇根本不配侍奉高贵的皇子,屡次劝谏赵恒无果,直接把这事儿捅到了赵恒他爹,老皇帝宋太宗那里。宋太宗是对赵恒寄予厚望的,指望他将来做接班人,岂能容许他把精力都耗费在一个女人身上?

于是,宋太宗一怒之下就亲自下旨,要求赵恒把刘娥撵出去,并明示暗示这关系到他将来能不能顺利继承皇位的问题。

赵恒也是干大事的人,二话不说就把刘娥撵出了王府。

当然这也只是做给他爹和秦国夫人看的,实际上他鸡贼的很,把刘娥金屋藏娇藏到了心腹指挥使张耆家里,还是经常偷偷地去幽会一番,刘娥相当于是宠妾变外室。

只是苦了张耆,家里藏着太子的女人,吓得他有家不敢回。《涑水纪闻》:“耆避嫌,遂不敢下直”,意思就是张耆只能天天晚上在单位睡觉。

刘娥和赵恒偷偷摸摸的地下情,一直持续了十几年。

那么刘娥在张耆家里干什么呢?每天化妆打扮,扫榻以待,准备迎接赵恒突如其来的临幸吗?才不是呢!

她在刻苦学习,读书破万卷。刘娥深知自己被王府扫地出门的原因是她出身卑微,文化水平不高。如果只靠这张美丽的脸和这青春的身体,赵恒早晚有一天会厌弃她。

人家赵恒是王爷,又当了太子,将来是要做皇帝的。他想要找什么样的美女找不少呢?到时候她的命运只会无比凄惨,侍奉皇帝的女人被抛弃,只有死路一条。

刘娥拼命提升自己,她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不能选择自己头婚和二婚的命运,但是她可以选择充实自己的头脑,她要让自己成为靠才华和灵魂,也能让赵恒痴迷离不开的女人。

事实证明,她做到了。

从四品女官到正宫皇后,刘娥的上位史堪称逆天

终于熬到了宋太宗驾崩,赵恒继位,当家做主。他才光明正大地把刘娥接进了后宫,可是也只能封她为四品美人,当时的皇后是郭氏。

刘娥上面还有婕妤、九嫔、四妃、贵妃,总之她一开始,她在后宫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

而且当时刘娥已经三十多岁了,在古代已经算是高龄了,再美貌的容颜也不如年轻时绝色了。但赵恒对她是真爱啊,依然是盛宠不衰,晋封速度就跟坐火箭差不多。

大宋皇后刘娥简介 二婚皇后刘娥皇帝的真爱(2)

刘娥很快就晋封为二品修仪,又晋封为一品德妃。1007年,郭皇后薨逝,赵恒就开始精心筹谋,全面运作要把刘娥推上皇后的宝座。

刘娥封后遭到了巨大的阻力,却不是因为刘娥二婚不贞洁。北宋根本不介意二婚皇后,北宋当时的王侯将相、文武百官没人拿这个说事儿。甚至刘娥的儿媳曹皇后,也是二婚,还是大臣们齐心协力举荐的,人家也是一代贤后。

反对刘娥封后的朝臣们攻讦刘娥的点,仍旧只是她卑微地出身。在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才是刘娥背负的最沉重的枷锁。

宗室和大臣们不同意她当皇后,因为这关系到封建社会的血统论和伦理道德,大臣们认为皇后母仪天下,必须要出身高贵、地位高,血统正的女子才能胜任。

这件事被上升到了朝政朝纲的高度,当时刘娥的竞争对手是沈才人,这位沈才人是宰相沈伦的孙女,不仅德才兼备,而且母家也够强大,朝臣们认为只有这样360度无死角的贵族女子当皇后,才是实至名归的。

看上去刘娥根本没有什么胜算了!可惜,宋真宗并不这么认为。他虽然不能直接跟大臣们硬刚暴躁翻脸,也不能陈述自己刘娥爱得多么刻骨铭心,但他是皇帝可以自己修改规则。

1012年,宋真宗赵恒通过回避朝臣公议立后的程序的办法,特事特办,一切礼仪简化,直接拟好了封后诏书下达中书省,昭告天下。反正木已成舟,立后这么大的事,岂能反复无常,反对派的大臣们无奈只能接受现实。

刘娥当上皇后这一年,已经四十四岁了,可是赵恒依然爱她爱得无以复加。他不仅要让刘娥当皇后,还要让她以后坐稳太后的位子,这就要说道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了。

众所周知,宋真宗的继承人是宋仁宗赵祯,但宋真宗其实有六个儿子,赵祯是最小的那一个。

宋真宗的前五个儿子都不幸早早夭折了,包括郭皇后的二皇子赵祐,虽然活到了八岁,其实也没能被立为太子。

不管这些事跟刘娥有没有关系,反正她多年来在后宫也没闲着,绝不是只“以色侍人”给赵恒侍寝那么简单。

她在后宫长袖善舞,结交杨淑妃等后宫嫔妃,并且宽仁待下,口碑和声望多年来积攒得非常不错。

大宋皇后刘娥简介 二婚皇后刘娥皇帝的真爱(3)

她利用身边的侍女李氏“借腹生子”,这件事做得天衣无缝,甚至宋仁宗继位多年以后都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生母不是刘娥,这也反映出刘娥强大的手段和人脉关系。

《宋史·列传第一·后妃上》:“终太后世,仁宗不自知为妃所出也。”

刘娥甚至早早就开始布局前朝势力,她没有强大的娘家,就干脆认前夫哥龚美为兄长,赵恒也支持她这种做法,也没啥别的原因,这俩人感谢前夫哥成人之美。

龚美被赐姓刘,曾任右侍禁、内殿崇班、洛苑副使等职。前朝吴越国君嫡系、北宋秦国忠懿王钱俶第七子、北宋名臣钱惟演,把将妹妹嫁给了国舅刘美为妻。

虽然他这种攀附权贵的做法为士族不齿,但也的确加强了刘娥在朝堂的势力。再后来扳倒寇准时出力不小。

直到刘娥薨逝,宋仁宗得知生母是李氏,并追封为太后时,也是钱惟演冒着有违礼制的风险,上书宋仁宗请刘太后与李宸妃(仁宗生母)并入真宗庙,保证了刘娥死后不被清算。

临朝称制11年,刘娥没有做第二个武则天,但她穿上了龙袍祭祀太庙

刘娥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武则天的女人,她离“称帝”只有半步之遥,而她的聪明智慧,政治才华也是历史公认的。

《宋史》记载:后(刘娥)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真宗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闱事有问,辄博引故实以对。

刘娥本就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又凭借在宫外十几年韬光养晦的生涯,自学成才。她的凭借自己的博学广闻、触类旁通的能力成了宋真宗的完美贤内助,赵恒倚重背后的智囊。

每当赵恒遇到朝廷大事难以决断,刘娥就会旁征博引,把古代很多类似的案例搬出来供他参考,这哪里是什么宠妃,这是明明是高能秘书、机要参谋!资质平庸的宋真宗赵恒不爱她才怪呢!

随着赵恒越来越多地让她参与到处理朝政的过程中,《续资治通鉴》记载:刘娥勤谨恭密,有参与朝政的热情。刘娥也借机从理论走向实践。

大宋皇后刘娥简介 二婚皇后刘娥皇帝的真爱(4)

她的这一段经历,和武则天非常相似,甚至刘娥还没有武则天幸运。因为武则天当年还跟唐太宗学了不少,唐高宗的段位也不在赵恒之下。刘娥则只有平平无奇的宋真宗,其它事全靠自己了。

宋真宗晚年中风瘫痪在床上好几年,皇后刘娥一边侍奉皇帝,教养太子,一边帮皇帝处理国家大事。这期间,出现了“女主昌”的谣言,各路人马蠢蠢欲动,风声鹤唳。

刘娥以雷霆手腕诛灭想要密谋造反的宦官周怀政,也是宋真宗最宠信的心腹;还与丁谓联手,扳倒了支持“太子监国”的宰相寇准,又借“伪造天书”一案,进一步打击寇准和他的势力,平息了寇准永兴军心腹朱能的起兵反抗;并阻止了八贤王赵元俨与她共同辅政的可能。

宋真宗临终前,亲自留下遗诏:“尊后为皇太后, 军国重事, 权取处分”,刘娥扶持十三岁的赵祯登基,开启了她长达11年的垂帘听政生涯。

大宋皇后刘娥简介 二婚皇后刘娥皇帝的真爱(5)

在这11年里,北宋的政权牢牢把控在刘娥手里,她教养少年皇帝,决断天下大事,与朝中势力博弈,步步为营,谨慎周密,沉着冷静的渡过了一次次惊现的杀机。

她垂帘听政后做过很出名的一件事就是一招反套路了所有宗室权贵。

在宋仁宗登基之初,刘娥不仅重用有能力的真宗旧臣,还下旨说要例外推恩,加封勋旧子弟,大臣们赶紧把自己的儿孙亲朋都报上来。

结果刘娥把这份名单抄录出来,作为黑名单贴在墙上,除非有真才实学,否则若是有人举荐,只要在名单之列,一概不用。

因此选拔出大量真正的贤能人才,如王曾、鲁宗道、吕夷简等能臣,不仅稳固了她的统治,也给北宋的统治走向鼎盛时期“仁宗盛治”,打下了基础。

刘娥的政绩非常多,她在仁宗登基后,就坚决终止了真宗任性搞出来的“天书运动”,整肃朝中政治风气;

她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补黄河,修海塘,减免百姓赋税,鼓励开垦农田,允许部分地区佃农自由迁徙,减轻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促进了当时的农业发展。

她改革茶、盐的官榷制度,批准了使用交子,汇通天下,这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币;

她完善科举教育制度,兴办州学,编撰书籍;恢复制科,增设武举考试,广泛选拔人才;

她调整职官机构,设计置司、废礼仪院;先后六次下诏,惩戒贪官污吏,设置谏院,广开言路。

她铁腕治理朝廷中的朋党,罢黜野心勃勃的宰相丁谓,除掉权倾内外,以勋旧功臣自居的曹利用,让北宋的朋党之风得到有效抑制。

刘娥在当时的外交方面,继续奉行宋真宗时期对辽的和平政策,与辽国互派使者,增加朝贡贸易,也让双方的朝贡贸易达到了北宋历史上的最高峰。

总之,在刘娥垂帘听政,掌握皇权的11年里。北宋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她的智谋、魄力和出色的才能都堪称古代成功的女政治家。

《宋史》盛赞她:“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对女性有极大偏见的司马光,也不得不承认:“章献明肃皇太后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

最难得的是刘娥并没有称帝,当然这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她没有强大的外戚支持,朝廷士族朝臣直言犯谏的风气大有关联。

但刘娥一开始可能就没有这个打算,她拉拢朝中刘姓朝臣,大概率也是为了自保而已。因为她对宋仁宗赵祯的培养真的是非常的用心。

她多年来,广邀全国最有名望的博学鸿儒,给宋仁宗教授学业,严格督促宋仁宗朝夕诵读,修身苦学,在学问和品德上方面的培养上,都没有丝毫的松懈。宋仁宗能够亲政后坐稳帝位,成为一代中兴明君,离不开刘娥这位嫡母的功劳。

面对那些想要奉承她,上书建议她仿效武则天称帝立庙的臣子,比如方仲弓、程琳之流,刘娥的态度是怒斥拒绝。

刘娥已经拼劲全力做到了这一切,可无论她的执政能力有多高,她对少年皇帝培养的多好,她始终无法摆脱朝中和民间对她的诟病之声,比如著名的“狸猫换太子”的传说。

这一切依然源于当时的臣民对她的出身不够高贵,以及她作为女人执掌朝政的偏见,一句“牝鸡司晨”就是古代男权社会对女性满满的恶意。

明道二年,即公元1033年,刘娥的身体越来越差,她感觉自己大限将至。就索性任性了一把,不顾朝中百官反对,执意要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太庙行祭祀之礼。

大宋皇后刘娥简介 二婚皇后刘娥皇帝的真爱(6)

宋仁宗当时还不知道刘娥不是他亲妈,最终以“皇帝衮服减二章,衣去宗彝,裳去藻,不用剑”,并更名为“衮衣”,让刘娥实现了心愿。

刘娥临终遗诏:“吾爱遗先朝,保助今圣,绵历十载,忧勤一心, 以天下之母仪,沐人君之荣养……迄臻大宁。”

尽管刘娥薨逝之后,宋仁宗得知生母是李氏,愤怒开棺后,也面对刘娥给李氏的宸妃仪制无言以对。尽管他追封生母为章懿皇后,还把刘娥遗诰里:“皇帝与皇太后裁处军国大事”的表述删掉,也不能抹杀刘娥的智慧和才能,以及她为北宋历史做出的突出成绩。

刘娥的一生,历经坎坷,波澜壮阔,堪称是逆风翻盘的真正励志大女主。

她生前没有因为二婚皇后被指责过“失贞”,一千多年以后,也不该背负这份羞辱。“贞洁牌坊”这种封建糟粕垃圾,本身就是对女性的羞辱和伤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