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四次战争(此民族曾与隋唐两朝抗衡)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间,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一个强大的民族政权---高句丽。这个神秘王国,隋唐之前一直占据着中国边陲史的重要部分,自隋之后,历经两朝四帝终于将其消灭。

隋唐四次战争(此民族曾与隋唐两朝抗衡)(1)

高句(gōu)丽(lí),史书称作“高句骊”,本是扶余古人的一支,于秦汉之季建国(公元前37年)。建国之初,仅在浑江、鸭绿江中游占据一小片土地,面积还不到今天中国一地级市大,人口也少。与其说是建国,到不如说是一个部落领地。

隋唐四次战争(此民族曾与隋唐两朝抗衡)(2)

可是高句丽和其它民族不同,他们善于长远筹划,对中原王朝采取表面顺服,暗地积力的策略。经过500年不懈努力,至六世纪,高句丽已发展成东亚地区仅次于中原王朝第二大强国,领土扩大了十倍,直接控制了百济和新罗,威胁中国的复兴。

公元589年,隋文帝在灭陈统一全国后,就将征高句丽做为一项战略任务提了出来。598年,隋文帝命部下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丽。由于天气等因素,军中疫病流行,士兵毫无力战斗力,最终不敌而归。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更是念念不忘高句丽之患,一直在寻找借口讨伐高句丽。公元611年,隋炀帝以高丽不遵臣礼为由,亲统113万人征讨高句丽。高句丽大将乙支文德采取诱敌深入的计策,引诱隋军,致隋军疲于奔命。炀帝第一次征讨以惨败告终,近百万人葬送在辽河以东。

隋唐四次战争(此民族曾与隋唐两朝抗衡)(3)

公元613、614年,隋炀帝又发动二、三次攻高句丽之战,皆以失败告终。隋炀帝狂征高句丽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由于广征丁夫,糜费巨大,加上修运河等工程,造成大量壮丁死亡,以致出现“男丁不足,役使妇人”的可怕局面,各地纷纷揭竿而起,隋由此走向了灭亡。

隋炀帝征高句丽,结果高句丽还在,隋朝却大乱灭亡。之后的唐朝深知隋亡原因,太宗继位后,国家治理有条有理,可唯独在征高句丽一事上,却和杨广如出一辙。贞观十九年,太宗以高句丽欺负新罗为由,御驾亲征高句丽。唐军渡辽水后,却在安市城遭遇守军殊死抵抗,唐军久攻不克,数万将士殒命沙场,太宗被迫班师。

隋唐四次战争(此民族曾与隋唐两朝抗衡)(4)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更是将最后消灭高句丽提上了日程。高宗虽没太宗的雄才大略,但逢上历史的最好机遇。公元666年,高句丽王泉盖苏文死后,世子男生代为莫离支(相当于丞相),为二弟男建所逼,降于唐,高句丽内乱。唐高宗借此机会,分道合击高句丽。自此,高句丽国家不再存在于世。

隋唐四次战争(此民族曾与隋唐两朝抗衡)(5)

唐高宗平高句丽后,将其境分为九都督府、42州、100县,并于平壤统管。据史记载,高句丽贵族及大部分富户被迁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国各民族中。另有部分留在辽东,成为渤海国的臣民,而其余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罗,高句丽的主体高句丽族也早已融入到其他民族,逐渐消亡了。

由于高句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及南韩、北韩,这个已经消亡了1400年的民族,韩国一直在争是他们的祖先。中国史学家认为高句丽的历史应当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主要证据是——高句丽的统治中心和主要领土均在中国东北。而朝韩认为高丽王朝就是高句丽的继承者,是大韩民族的先民,是朝韩历史的一部分。

但实际上,高句丽是高氏王朝,此时早已灭亡200余年,与王氏建立的高丽根本就是两回事。显然,韩国将高句丽当做国史,是认错祖宗了,新罗白济才是大韩人的祖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