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三结义在哪一回(桃园三结义到西门庆十兄弟)

2、西门庆热结十弟兄诗解

初读金瓶梅的读者,多半会受点惊吓:

这武松西门潘金莲不是照抄水浒传吗?

这抄袭也能抄成经典?

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鲜明特点:

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得不好,叫抄袭。

抄得好,抄得有新意,这个就叫创作。

这是中国文化独有的传承模式:

你看儒林外史红楼梦三言抄袭金瓶梅多用心?

金瓶梅不是一般的抄袭,更不是一般的创作。

相对而言,金瓶梅词话本的开头抄袭水浒痕迹更重一些;

到《金瓶梅》绣像本,又提升了一大步。

你看绣像本第一回开篇,故事很有意思:

上半回,写狐朋狗友想方设法都在聚在一起不惜结拜兄弟;下半回,写亲兄弟近在咫尺却要靠大街上偶遇。

结拜兄弟并非冲着义气去结拜;亲生兄弟相聚也不是靠亲情吸引。真实的人生就是这样错位有趣,这里头到底有多少奥秘?且让我们细细品读。

我们首先看上半回:《西门庆热结十弟兄》。

(1)西门为何姓西门?抄袭水浒背后

男主角为何姓西门?西门这个姓氏很少,我现在能想起来的,大概就是小学时学过的西门豹。具体到小说里,姓西门的恐怕只有《陆小凤》的西门吹雪(这是个侠客里的贵族),及其改编的电影《大战紫禁城之巅》。随意百度一下,证实了我的记忆偏差不大——

西门氏复姓是个非常古老的多源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没有。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郑大夫居西门,因氏焉”由此可知,春秋时代的郑国有一位大夫居住于西门,其后,就以西门为姓,称西门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郑国位于今陕西省和华县东南一带。望族居梁郡(今河南商丘县南一带)、魏郡(汉高帝初置。相当于今河北省魏县、河南省浚县、山东省冠县之间地区)。

如今在北京、上海、山东等地,还有极少数量的西门氏族人零星分布。

其实,金瓶梅开始几回,跟《水浒传》渊源很深,很多情节都直接取自水浒,甚至包括男一号和男二号(西门庆和武松)的姓名。所以男猪脚姓西门也就不奇怪了。

金瓶梅不仅上达水浒传,更下通红楼梦:“西门”意象,从《金瓶梅传》贯彻到《红楼梦》——

苏州的阊门是西门,金陵的石头城也是西门。

甄士隐的“甄”是西方的土和瓦;贾宝玉的“贾”是西方的宝贝。

当然,宝贝是假的,本质还是土瓦。只是不知道是否还是秦砖汉瓦?

回到原文:西门庆早逝的父亲没机会出场,只有一个名字留作纪念:西门达。

这给了我们一个天大的启发:

上一集说到,万历皇帝由于国本之争,从此怠政三十年,才有了这酒色财气的奏疏。其中后期的表现,有明一朝最像谁?正德皇帝。相比万历的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的六不做怠政方针,正德帝可比孙子会折腾多了。

正德帝,即明武宗朱厚燳(公元1491—1521年),明朝第十位皇帝,孝宗朱祐樘长子,也是孝宗仅有的一个存世成人的儿子。

此君堪称史上最能折腾,最玩世不恭的皇帝。

有明一代,真正有行政能力的皇帝不多,奇才奇葩皇帝却不少——奇葩到什么程度?让后朝康熙大帝曾委屈不已,对大臣们发牢骚说:难道我们清朝比不过明朝吗?看看明朝有几个像样的皇帝?——大意如此。

比如万历孙子天启皇帝,就是个天才木匠。而正德帝也当仁不让,甚至在民间留下游龙戏凤的传说,堪称超级大玩家

十五岁即位的他善于脑洞大开,别出心裁地在宫中模仿民间街市建立店铺,让太监充当各店面老板,自己扮成行商巨富,往来于各店铺间谈生意做买卖,运货购物,俨然如真,其乐融融。以此观之,明朝中后叶商品经济空前发达,也不是没有来源和底气的——有上层建筑作呼应嘛。

不过,皇家大超市业态单调人员单一,正德帝很快就玩腻了。为加强现场体验感,他还下令设妓院、戏房等于“街市”其间,将宫女充塞之中,扮做妓女、戏子。静候正德帝挨门逛到,行淫、听曲,怡然自得,享乐快活。整个后宫被他搞成了刘老根大舞台。

就这样,他仍觉玩得不过瘾,玩得不够味,还时有国事、奏章惹他心烦,于是索性罢朝,废掉尚寝官和文房侍从皇帝内官,一切奏请皆以“知道了”而敷衍。

正德帝在后宫折腾一年多,觉得请进来不好玩,于是计划走出去——

正德二年,他下旨在皇城外西北处,建造更高档次的皇家别墅、行乐场所——豹房。于是开清河,挖明湖,筑假山修园池,奇花珍草、稀树异石遍布其内,飞禽异兽豢养其中,罗美女纳歌妓,先后造房二百余间。

宫中的奇思妙想自然也带到了这里:豹房内店铺、妓院、戏房、校场、佛寺等集天下之大全,无一遗漏,应有尽有,繁华都市,简直就是人间天堂。正德帝堪称华夏史上第一代帝王出身的地产开发商。不过在成本控制上表现一般,仅此一项就耗银25万两。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豹房封顶交付后,正德帝挥别帝王象征的紫禁城,于正德二年(1507年)秋入住豹房。从此拒见官臣,不理朝政,沉溺歌乐、醉酒、行淫,享其所想,行其所欲。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最关键就一句话:

正德帝在西华门外兴建供其淫乐的场所“豹房”,从西门

西门达,原来是这样来的。

由西门达去豹房,不是对老祖宗西门豹最好的纪念吗?笑笑生的妙笔让人拍案叫绝。

且,有西门达才有西门庆,有西门达就有西门庆

正德帝喜欢给自己降职不降薪。话说他身居于此,当即自封“大庆法王”,全称“西门外豹房大庆法王”(这只是个开始,后来又给自己降职为大将军一枚)。

嘿嘿,到了小说家这里,不就是西门庆的简称吗!

妙手天成有木有!

正如正德帝在豹房继续帝王之乐,西门庆在自己的府中,不也是开启了这样一妻五妾、纵情声色的帝王生涯吗?西门府中开辟花园,也是迟早的事(见第十六回),西门府的花园还相对简陋一点,到了后世红楼梦那里,以此为原型的大观园开始成长得蔚为大观。

这么会玩的正德帝最终的结局?

跟西门庆也非常相似:自个把自个儿玩死了。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正德帝在豹房病死于灞州美女王满堂怀中,时年三十一岁,无嗣。(这,才给了万历的爷爷嘉靖作为皇族旁支上台的机会。)

而在金瓶梅一书中,西门庆最终也是死在潘金莲的怀中,享年三十三岁。当时同样无子,家产最终被心腹小厮玳安继承(改名西门安)。正室夫人月娘所生孝哥为遗腹子,长大后出家。

真是无巧不成书……

更巧合的是,被袁宏道称为有明一人、公认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其他两个是解缙与杨慎)、金瓶梅的疑似作者徐渭徐文长出生,正是正德十六年,正德帝驾崩那一年春天(3月)。

有意思。

难怪金瓶梅《绣像本》改全书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为西门庆,不像《金瓶梅词话本》还是延续《水浒传》节奏,安排武松第一个出场——

这个西门庆太好玩了,如果我们仅仅把他的原型当作正德帝,那视野也太窄了!后来者如嘉靖皇帝、万历皇帝、严世藩、甚至胡宗宪身上都能找到西门庆的影子。我们后期还会继续探讨这一话题。

先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2)结义的意义,胜过兄弟本身?

刚说到姓西门的本来就少,加上父母死的早,西门庆家里人就更少了,独生子女一个,自然寂寞,所以他热衷于结拜兄弟,也是情理之中。

妙就妙在,西门大官人不仅要结义弟兄,且还一定要求是十个。少一个都不成。十者,十全十美也。所以本集的解读,不在于兄弟,而在于结义。

结义这台戏,我们首先看什么呢?

古代结义,仪式感很强的(仪式代表诚意):

结义有规范性的礼仪程序,即以自愿为基础,通过协商、同意,选择吉日良辰,在一个大家都认为较适宜的地方,如祠堂等,上挂关公等神像,下摆三牲祭品,即猪肉、鱼、蛋(按人数计算,每人一粒),以及一只活鸡(男结拜为公鸡,女结拜为雌鸡),一碗红酒和“金兰谱”(也称立誓言,内容附后)。“金兰谱”每人一份,按年龄大小为序写上各人名字,并按手印。

具体到西门庆十弟兄结义,我们要关注的,却不是仪式感(仪式感人家做得不算差嘛)——

我们重点看什么?4大块。

首先当是结拜的时机。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嘛。

其次,结义的地点:寺庙;而不在祠堂。

第三,是结义的态度:热结。热结,似乎说明还有其他的诉求(欲望),不纯粹是冲着义气去的。

最后,就是结义的道具:这个很关键。

让我们一一来看:那么,时机上有什么奥妙嘛?有。

我们注意到,刚出场时,西门庆并未一上来就有结拜这个举措。甚至,有点事出偶然。

他在书中说的第一段话,是对正室吴月娘说的:

“如今是九月廿五日了,出月初三日,却是我兄弟的会期,到那日也少不了的要整两席齐整的酒席,叫两个唱的妞儿,在咱家好生玩耍一日。你与我料理料理。”

吴月娘虽是填房,却是闺女过来当正室的,听了这样的指令当然没好气:“你也便别要说起这干人,那一个是那有良心的行货!”

这样的话,西门大哥当然觉得不中听,于是强势反弹:“咱不如到了会期,都结拜了兄弟吧,明日也有个靠傍些。”

骨子里透着浓浓的独生子的味道,让人充满同情。

我们看看,农历的九月廿五和十月初三,都是什么时间?

我们随手对照2016年的日历,会发现农历九月廿五,对应的是阳历10月25日;十月初三,对应的是11月2日(7日即立冬);

如对照2017年日历,我们更发现,九月廿五,对应的是阳历的11月13日(也是7日立冬);十月初三,对应的是11月20日(22日就是小雪节气)。

再回看2015年或2018年的日历,也大概如此。

不折不扣的晚秋,甚至初冬——

西门庆和他的狐朋狗友们为何定在晚秋十月来相会、结拜?是学费翔来个冬天里的一把火吗?

晚秋初冬是个什么季节?

丰收过后、肃杀季节。

让我第一时间想起大学时代流行的那首凄凉悲怆的歌曲《晚秋》——还记得大学时流行的一句话:过了星期三,心里就发慌。为何?因为又一周过去了。逝水年华只能追忆……后来到了广东,听当地朋友说客家有句俗话,说中秋过了就是年。中秋一过,感觉整个年都过去了!时光流逝真可怕。

一年又一年,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青春与生命不就过去了吗?

古代人寿命偏短,七十已经是古来稀,对晚秋和初冬的感触只会比我们更深。事实上,唐诗宋词中,提到秋天不要太多,且几乎都是悲秋的格调:不妨先看看杜子美的《登高》(又叫:九日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看看,人到了晚秋,又是晚年,那是何等悲凉?西门庆大冬天的还琢磨着结义盛事,可谓有志青年。

到了宋朝,关于晚秋,最著名的诗词当属王安石《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嘿嘿,又是金陵,又是怀古。

诗人登高远眺,映入眼帘的是晚秋季节特有的白练般清澈的江水和连绵不断翠绿的山峰。

船帆飘动,酒旗迎风,云掩彩舟,白鹭腾空。

这图画难述其美的江天景色,诗人当然是极为赞赏也极为陶醉,同时也引起他深深的怀古思考:

上天赐给在金陵建都的六朝帝王,那么好的资源,可这帮家伙只知道争奇斗胜地穷奢极欲,演出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亡国悲剧。千百年来,人们只是枉自嗟叹六朝的兴亡故事。但空叹兴亡,又有何益?

桂枝香一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此处用了个典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为唐代诗人杜牧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

这里,安石复加运用,真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又让我想起上一集才欣赏过的刘禹锡金陵诗: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可谓古今一般同;而作者嗟叹之意,真是千古弥永:

华夏之煌煌历史,真的只是无意义地重复翻篇吗?

说到金陵,说到王安石,都跟金瓶梅缘分极深。

请看王荆公的《金陵怀古》其一: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王安石此诗的“豪华”和《绣像本》首尾的“豪华”涵义显然是一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已然十分清醒:

与金书作者一样,他能提前五十年预测北宋朝廷的命运,但也是无可奈何。

说回刚才的《桂枝香》,这首词兼具瑰丽与悲壮,即使在辉煌的宋词年代,在东坡稼轩柳永秦观大家辈出的岁月里,也可排到前三名。不过这个不是重点。

重点是,到了笑笑生身处的晚明季节,历史不仅再度重现,且更加不堪……特别是西门庆日常生活中,后庭遗曲只怕已成了后庭异趣;

作者已不再空叹,而是真诚地记录当下的点点滴滴。也无意中记录了一个时代。诚如巴尔扎克所说的:

小说,就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今天说到宋词,其实跟西门庆彼时心境更相似的,不是家国往事,而是闺帷之事。请看我们女词人李清照的名句:“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这首名为《凤凰台上忆吹箫》的女性杰作,全词如下: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香冷金猊”,首先创造出一种凄清幽寂的环境气氛。接下来,赫然一笔“被翻红浪”,化用柳永《凤栖梧》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句意,暗示夫妻间一夜雨密云稠,两情缱绻——我觉得简直就是明示嘛!

另外,欧阳修《蝶恋花·咏枕儿》词:“昨夜佳人初命偶,论情旋旋移相就。几叠鸳衾红浪皱,暗觉金钗,磔磔声相扣。”亦借“鸳衾红浪皱”暗写男女情事。

以此足见,这位女词人,在抒情上大胆率真的一面!

恩爱就是恩爱,所以临别夜大红被都翻起了红浪,还可能会一浪高过一浪!

相思就是相思,夫妻恩爱更衬托出离别后的寂寞难耐,为何不敢大声说?

只是,李易安填词是挂念的自己的丈夫(刚远别),西门庆结义则惦记的是别人的娘子(在隔壁)——

这一男一女,一文一商,一北宋一南宋,二者的境界真是相去道里计!

……

说到底,《金瓶梅》“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根本就是一部关于生死的书,甚至,就是关于死亡的书。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金瓶梅可谓给了孔夫子一记响亮的耳光!

不知死,焉知生?

故事还没正式开始,西门大官人的父母就双双早逝,同样早逝的,还有他的首任正室夫人陈氏;快要死的,则是西门的三房卓氏;刚刚死去的,则是十弟兄之一的卜志道……甚至,死的不光是人,还有猛兽:

下半回给武松打死的吊睛白额大虎。

晚秋初冬开始的故事,一开始就处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独生子女兼父母早逝的西门大官人,我们没理由不同意你结拜兄弟,何况是在晚秋初冬的季节抱团取暖?

还有,沿着我们上一集提到的徐渭王世贞作者之争这条线发散开来,我们还能对这两个时间继续联想:

西门庆的会期原定在九月廿五;而徐渭的生平知己、宗主胡宗宪则生于九月廿六,只有一天之隔。

后西门庆改主意要结义,时间则定在十月初三;

而胡宗宪受严嵩父子牵连二度下狱,死在狱中的时间也是十月……

九月廿六和十月,徐渭多半对这两个时间刻骨铭心。这,难道又是一种巧合?

(3)兄弟结义三要素:地点、态度和……逻辑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结义的地点。

结义者,古又称义结金兰。故形式很重要,往往在宗庙祠堂中进行。

金瓶梅书中人物为此发生了一些有趣的讨论:

伯爵道:“到那日还在哥这里是,还是寺院里好?”希大道:“咱这里无过只两个寺院,僧家便是永福寺,道家便是玉皇庙。这两个去处,随分那里去罢。”

西门庆道:“这结拜的事,不是僧家管的,那寺里和尚,我又不熟,倒不如玉皇庙吴道官与我相熟,他那里有宽展又幽静。”

结拜去和尚庙还是去玉皇庙,有那么重要吗?

当然,这是个问题。尽管没有哈姆雷特生还是死那个问题大,作者还是在此处巧妙进行了暗示:

寺庙,是佛家所在。前面刚说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佛家经典《心经》里倡导的,佛家讲究清心寡欲,普度众生,自然与声色犬马喜欢热闹的西门大官人格格不入。

道观里就不一样了。看过电影《卧虎藏龙》的都知道,道家是走采阴补阳的路线,李慕白下山先找俞秀莲试图重温旧情,然后又火速移情更年轻颜值更高的玉娇龙,个中缘由不言而喻。

历代以来,国人气质都是远佛而近道,只有唐朝崇佛。从王羲之,到李白,文化精英们都对修道成仙感兴趣。北宋末年被劫持的徽钦二帝,都是道家的超级粉丝;明朝则是个超级崇尚道教的朝代,从朱元璋开始,一直到崇祯都是极其崇尚道教的。朱棣在登基后干脆把道教奉为国教。

到了金瓶梅成书的嘉靖、万历年间,更是对道教崇尚到了新高度,对修道乐此不疲。连四大名著里的《西游记》在明朝都是禁书。原因无二,西游记尊佛抑道。因此被列为禁书。

所以,西门庆热衷玉皇庙结义不足为奇。结拜兄弟之外,官哥寄名、瓶儿荐亡等极盛极热的事件还将在此上演。而春梅葬金莲,玉楼改嫁等极冷极悲之事,自然交给永福寺去见证。

同在一座县城,永福寺与玉皇庙的距离却何其远也,堪称世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不是我爱你或不爱你,而是此岸到彼岸的距离——

道教炙手可热,在世人特别是西门庆,自然成了热闹此岸;佛家式微,让其庙宇成为芸芸众生之凄凉彼岸。只是终西门一生,沉湎于酒色财气,意识不到罢了。

其实,永福寺在《金瓶梅》里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西门庆迎送远道客人的场所,更是胡僧为西门庆提供“减寿药”的地方。

西门庆从这里走向死亡,潘金莲在这里找到墓地。

骤然发达了的昔日丫鬟庞春梅、日渐萧索的先前主子吴月娘,戏剧性地在这里重逢。

在全书一百回的目录上,以永福寺为题的,就占了两三回。

可以说金瓶梅主要人物,都出自玉皇庙,归于永福寺。这一寺一观,在小说中的地位,远高于《水浒传》的上清宫、相国寺;《红楼梦》里的铁槛寺、清虚观。

但我们今天先看结义选址的玉皇庙。

玉皇庙的主持是吴道官。因其无道,所以才和西门庆之流打得火热。但人家也很负责任。你看他写的结义誓词,不仅郑重提到桃园结义,还提到管鲍之交。真是会给西门庆长脸。

维大宋国山东东平府清河县信士西门庆、应伯爵、谢希大、花子虚、孙天化、祝念实、云理守、吴典恩、常峙节、白赉光等,是日沐手焚香请旨。伏为桃园义重,众心仰慕而敢效其风;管鲍情深,各姓追维而欲同其志。

是了,吾国最出名的结义故事就是“桃园三结义”。这个结义地点很有意思,不在宗庙不在祠堂,而在桃园。

桃园,是个多么美好的地方。唐代王勃有《春庄》诗: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桃园,又是个静谧的所在。幸好大诗人天纵奇才,打破了这个沉静。请看太白的《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碧草已满地,柳与梅争春。  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  今日非昨日,明日还复来。  白发对绿酒,强歌心已摧。  君不见梁王池上月,昔照梁王樽酒中。  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  分明感激眼前事,莫惜醉卧桃园东。

李白这首诗就说了一个意思: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兄弟们,我们今朝有酒今朝醉。

你可知道吗?这梁王池塘上空的月亮,也曾经和今天一样照耀着梁王的酒盅。

梁王呢?去了,只有这明月还在,只有这柳树上的黄鹂看着愁醉之人在春风里哭泣。

分明是为眼前的我而感动,而哭泣,要珍惜时光,今朝有酒何不醉?醉了就卧在这桃花园,连家都不想回。

只看表象,跟西门庆热结十弟兄何其像也!

你诗人眼前有如花人,想着当年谢公的东山妓,我西门对着跟前十弟兄,心里也是惦记着隔壁花四哥家的小娘子啊!

诗人不想回家,因为不知家乡在何方;西门经常不回家,却是流连勾栏,包养妓女。西门大官人的及时行乐,比诗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乐”之境界,则差了去了:太白之乐,在诗酒之乐,在知己之乐,在山水之乐。西门之乐,在酒色财气也。

酒色,在李白只是乐之道具,乐之皮相,故易超脱,升华诗歌;在西门,却是乐之所在,乐之根源,故容易沉湎,不求解脱。

这,莫非就是盛唐与晚明的国人精神分野吗?

说到底,西门庆十弟兄在寺庙中结义,本身就是十足的功利心体现。都知道国人没有真正的宗教信仰,很少人会定期拜佛(就像基督教徒那样虔诚地做礼拜)。前往寺庙,总是带着极功利的目的,不是求升官发财,就是求长寿生子,诸如此类。

佛门如此,道观亦然。

我们再看结义的态度。还有,逻辑。

西门为此提前大半月着手筹划,各项流程也是精心制定,端得是热闹非凡:

起先是与月娘闲话,这是预热第一轮;伯爵希大相约而去,是第二轮预热;初一回收份子钱,又是一轮;初二日提前知会道士这边,又一轮;初三日和应子虚一起吃早饭,再一轮;到庙里调笑、吴道士请烧纸这些环节就不用说了。总之这些干弟兄场面搞得热闹缤纷,跟后来武松他们亲兄弟相遇之冷,成鲜明对比。

到兄弟结义排序这个环节,“热结”主题浮现,得到了最好的展示——

当西门庆推辞老大席位时,且听应伯爵如是说:

“……如今年时只好叙些财势,那里好序齿!”

财势么?是的。一开场作者就交待了:

“这西门庆生来秉性刚强,作事机深诡谲,又放官吏债,就是那朝中高杨童蔡四大奸臣,他也有门路与他浸润……因此满县人都惧怕他。”

以上第一个关键词是“放官吏债”。所谓放官吏债,不是简单放债给官吏,而是和官吏一起放高利贷、分红。官商勾结,互相护卫,可谓万无一失。

回想上一集,当太白挥洒“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时,何曾想到,人家西门庆是如此的具体操作,确保千金散尽回来的是万金呢?

这,就是想象力与执行力的区别。

也是诗歌与小说的分野。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看到这里,我们只能感叹一声:这不是一般的热结啊!然后默认了应伯爵的结义逻辑:独生子女西门庆这辈子是注定要跟这帮趋炎附势的闲人绑在一起了——

不在热结中逍遥,就在热结后消失。

试问还有第三条路可走么?

那么谁消失,谁逍遥?

下面很快见分晓。

热结中的“热”字,在古诗中很少出现,再次验证了君子之交淡如水。且,这水是凉水。不是热水。

思来想去,让我想起毛泽东的一首诗《看山》: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晚莺。

这是主席晚年难得的一首纯粹山水诗。绝对轻松之作。扇子即“扇子岭”,美人指美人峰,都在杭州的北高峰附近。面对东南山水之妙,冷热已不重要。

既然排定座次了,那我们来看看西门庆这十弟兄,都是些什么货色?

和西门庆关系最密切的人,叫做应伯爵,此人有个外号,叫做“应花子”,什么意思呢?原来应伯爵本来家底不错,是个绸缎庄老板的二儿子,可是一来不是长男,继承的东西本来就少些,加上应伯爵本人吃喝嫖赌,结果没几年家道就完全败落了,应伯爵整天就是跟在一些有钱人后面,说些好话,讨那些大款欢心,用书中的原话叫做“帮嫖贴食”,白吃白嫖,冤大头请客。西门庆就是这样的冤大头。而作者为什么给取名叫应伯爵呢?伯爵就是白嚼,应白吃的意思。

  这应伯爵本事很大,会双陆棋子,会踢蹴鞠,公子少爷的游戏,那是件件精通。自然应伯爵成了全书中西门庆的第一跟班,只要有西门庆,几乎都可以找到应伯爵。

第二个人叫谢希大。此人出身不简单,本来是清河县千户老爷的公子,可是因为父母双亡,加上自己游手好闲,爵位就给官府收回了,但是公子的生活又不愿意丢下,会玩琵琶,手艺不错。经常和应伯爵成对出现。

在十位兄弟中,西门庆和应伯爵、谢希大关系最好,首先是因为应伯爵和谢希大家世不错。虽已经没落,可毕竟曾经是富贵人家,精气神还在,和西门庆也多些共同语言。其他的七个兄弟,就多少有些上不得台面了。

第三个人叫祝实念,谐音着实念,念什么呢?念想着西门庆的钱财吃喝是也。

第四个叫孙天化,谐音顺天化(顺应天命造化),外号叫做孙寡嘴。寡嘴本来是少嘴,可此人最是家长里短,蜚短流长,寡嘴其实是多嘴。

第五个叫吴典恩,谐音无点恩,一点恩情没有,明显是白吃白喝西门庆,到了最后西门庆没有落下一点恩情。这吴典恩有个爱好,对西门庆影响挺大,本来此人是县里的认可的进行星相、占卜、看风水的阴阳生,收入应当不错,可是得罪了人,被老爷给革掉了职务。专门在县衙前面牵线搭桥,介绍一些穷官给西门庆,西门庆向这些穷官放高利贷。

第六个是云参将的兄弟叫做云理守,开篇的介绍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名字。什么意思呢?就是云里手,翻云覆雨靠不住的。在全书最后,西门庆的妻子吴月娘带着一家老小去投靠云理守,云理守发达了,可是见到昔日兄长的妻子,一点情义没有,作为自己接纳吴月娘等人的一个叫唤条件,让吴月娘必须嫁给自己。吴月娘又羞又怒,拒绝了云理守,结果云理守就要把吴月娘和儿子孝哥杀死,完全是一个薄情寡义的白眼狼。

第七个人叫做常峙节,字坚初,谐音是能够长时间坚守节操,坚守如初。其实常峙节正是个一点节操也没有的人……

够了,都快说不下去了:西门庆丢得起人,我还丢不起这人呢。但第八个不得不说——

第八个人叫做卜志道,谐音不知道。此人开篇第一回就挂了。简称开挂。也不知道咋死的。应伯爵到西门庆家闲坐,西门庆笑骂最近应伯爵怎么没来串门,应伯爵说卜志道死了,还说卜的老婆感谢西门庆打了礼去,千恩万谢什么的。

有些人的死真是轻如鸿毛,如西门庆第一任夫人;但卜志道这个人死绝对重若泰山:他不仅引出重要角色如李桂姐;还给人让道,如花子虚;还引出不能说的人。

你看当时提起此事,西门庆和应伯爵并没有什么感伤,随即就聊起了新出道的妓女李桂姐。说不定西门庆当时还想点赞一声:兄弟你死得太及时了!李桂姐是能说出口的,不能说的是——李瓶儿,花子虚的老婆。

这卜志道就是个过渡人物,好让隔壁邻居花子虚顶班,而花子虚也纯粹是个死跑龙套的:不仅跑龙套,而且得死——

西门庆之所以要热结十弟兄,非要凑成个兄弟,不仅是要图个热闹,更是心中有佳人:

为了更好地吃喝玩乐,为了更好地接近兄弟的娇妻。跟我们传说中的义结金兰共同理想,没一毛钱关系。

后来李瓶儿果然做了他的第六房小妾,可谓人财两得。只是不免为人不齿。

西门庆,花子虚,李瓶儿的三人转,又让我想起另一个结义故事:极富传奇色彩的风尘三侠。

风尘三侠的老大虬髯客本名张仲坚,隋末人,姓张行三,赤髯如虬,故号“虬髯客”。据说他原是扬州首富张季龄之子,出生时父嫌丑欲杀之,获救从师于昆仑奴,艺成后欲起兵图天下,见李世民后自愧不如,认定天下将归李世民。有意于红拂,得知红拂嫁于李靖后,三人结为兄妹,并将家产赠于李靖夫妇后独自离开,去扶余也就是现在的朝鲜,当独立王国的国王去了。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分家财。

对此,清代的赵翼曾写下《读史》诗之四,赞曰:“得地可自王,身为虬髯先。”

这是什么风度?这是什么胸怀?刹那间,我以为魏晋风流又归来了。

同样是老大,同样觊觎兄弟的娇妻,虬髯客之慷慨大气,与西门庆的偷鸡摸狗可谓天上地下,判若云泥。都说朋友妻,不可戏。如今成了兄弟妻,关系更近一层,却更利于西门庆之辈明火执仗了……

后来,金庸大侠也推出了他心目中的结义兄弟,就是天龙八部里萧峰、段誉、虚竹这三兄弟。其时在北宋中后期,基本与西门庆这十弟兄同时,还稍早些。

大家也不妨对比一下:当时少林少室山上,千百名江湖豪杰,哭着喊着要杀萧峰报仇,结果虚竹挺身而出,在段誉的引荐下,和萧峰结拜兄弟,共同面对群豪,何等豪气干云!真正的患难见真情!

三兄弟联手击退中原三大高手,威震江湖豪杰,再次证明了,兄弟,贵精不贵多。如果换作是西门庆十弟兄,大敌当前,估计早一溜烟儿跑光了。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留下的是义,堪称千古佳话;后来的风尘三侠,也曾留下一段风流传奇;西门庆十弟兄?却留给我们一段兄弟妻可以戏……

所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高风亮节的诗,注定是和西门庆之举无缘了。

但我们不能看人下菜碟,更不能你什么货色,我就给什么脸色——

晚明的社会运转钥匙,就深藏在这十弟兄的日常生活中。也是这十弟兄,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晚明社会风情画卷。一如小说版的明代清明上河图。

从三到十,固然鱼龙混杂,保数量不保质量,却让我们知道,兄弟原来还有另一面,真是功莫大焉。

千年以后,我想这热结十弟兄,依然存在我们身边。甚至,给了电影《投名状》很多的灵感启发。

(4)诗酒趁年华:这是结义最好的道具

结义的时机地点态度逻辑都说完了。最后,还得说一下结义之道具。

结义最重要的道具是什么?当然是酒。

连东坡都在《望江南》中温馨提示过: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结义趁诗酒,诗酒趁年华!

诗酒这样的道具,才对得住自己的人生啊。

东坡站在超然台上都不能超然,何况西门?

西门大官人结义可以没有诗,但不能没有酒。

西门大哥的故事从晚秋开启,也呼应了金瓶梅开头说的“酒色财气”中的头一个:酒。

古人告诉我们,酒者,酉也,酉,指的就是秋天(《释名》)。秋天才有糯米粳米收成,才会有酒,这个很好理解。过了晚秋就是冬,谁喜欢冬天——四季的终结者?所以,西门庆们没理由不聚会不喝酒,用热闹来抵抗肃杀寒冷的冬天。你看西门庆热结十弟兄,必然要带上五六坛金华酒。

酒,何止是饮食中的尤物,更是人类对冬天对自然四季最大的反抗。

所以才会有大量的饮酒诗:军歌嘹亮,反抗到底。

岂乐饮酒,酌以大斗,不醉无归……这些出自诗经的诗句,惊心动魄,有些甚至成了我们的口头禅。包括曹操也说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至此我们不免感叹:古人怎么个个千杯不醉?

嘿嘿,也是也不是。最喜欢饮酒的古人,其实不是唐朝,也不是宋代,而是晋朝人——

有一年,御史中丞孔群给族人写信说:“今年只收了七百斛的谷子,还不够用来酿酒。”;荆州刺史王忱“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感觉身体跟精神都开始分离了);竹林七贤简直每天都要喝酒。但他们真的酒量都很大吗?

孔群的信里已泄露了天机:

他们喝的大都是低酒精度的黄酒。包括打虎英雄武松上景阳冈前连喝18大碗的,也是这种低度酒!

要知道,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酒,就是黄酒:以糯米、粳米为主要原料,添加酒曲发酵而成。

酒甘易酿,味辛难酝——曹操不仅爱喝酒,还研究过酿酒,他给朝廷献上“九酝春酒”法,声称“三日一酿,满九斛米止。”但后来西晋的张华反复试了这个方法没有成功。辛辣的白酒,我们一直要到元代才能品尝到(明朝大规模开始酿造蒸馏白酒)。

金瓶梅里,围绕西门庆日常生活大概写了二十几种酒,如:老酒、白酒、烧酒、金华酒、葡萄酒、黄米酒、荷花酒、黄酒、豆酒、菊花酒、竹叶青酒、滋阴摔白酒、河清酒、茉莉花酒、药五香酒及南酒等。

这些酒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白酒类、黄酒类、果酒类和药酒类。如金华酒就属于黄酒。

西门庆府上女性多,自然更青睐低度的金华酒。《金瓶梅》至少有16处写到金华酒,绝对是书中提到次数最多的酒,如第三十五回写到吃螃蟹,月娘吩咐小玉:“屋里还有些葡萄酒,筛来与你娘们吃。”金莲快嘴说道:“吃螃蟹得些金华酒吃才好。”

宋元已开始流行金华酒——元朝有种说法是“晋字金华酒,围棋左传文。”当时金华酒已被誉为字、酒、棋、文四绝中的一绝,誉满京城。到了明代弘治年间,更升级成一副对联:“杜诗颜字金华酒,海味围棋左传文”。把金华酒与杜甫的诗、颜真卿的字、左氏的文章这些中国文化的精粹相提并论。

可见当时饮金华酒非常风雅、时尚,跟我们现在品红酒一样。

金华酒为何有如此魅力?各大文豪给出了答案。

明代王世贞在《酒品前后二十绝》中提到:

“金华酒,色如金,味甘而性纯,食之令人懑懑。即佳者,十杯后舌底津流旖旎不可耐,余尤恶之。”

清康熙年间,学者刘廷玑在他的《在园杂志》中写到了历史上的金华酒“京师馈遗,必开南酒为贵重,如惠泉酒、芜湖四并头、绍兴酒、金华酒。”可见金华酒在古代京都,不仅风雅而且高贵。

清乾隆年间,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金华酒,有绍兴之清无其涩,有女贞之甜无其俗,亦以陈者为佳,盖金华一路,水清之故也。”

袁枚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位烹饪家和美食家,他把金华酒与绍兴酒、女贞酒相比后给予金华酒很高的赞誉。

自古知音难觅。伯牙子期如魏晋风流,早成遥远的绝响,以致于后来红楼梦的作者也辛酸地感叹:“都云作者痴,谁解个中味?”——金瓶梅中屡屡提到史上美妙的金华酒,是否有作者的夫子自况在里头呢?

呵呵。

从金瓶梅、金华酒到潘金莲,是金子总会发光。

不过知酒容易知书难,二者甚至是一对矛盾体:喝酒能减少思考的痛苦;阅读则会增加思考的频度——时代发展到今天,早已不仅是“刘项原来不读书”,而是整个民族都不爱阅读。缺乏阅读基因及阅读氛围:

据报道,现代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人的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70本相去甚远,阅读量简直可怜,跟我们五千年文明古国身份殊不相称。

想当年,笑笑生在金瓶梅中大写特写酒色财气,是否也有吸睛之无奈考量呢?

解读第一回上半部分的关键词,还不只是热结十弟兄,还有个绝妙的意向——

“墙”。

西门庆跟花四哥的李瓶儿只有一墙之隔哦。且看他如何交代自己的小厮玳安:

“你到间壁花家去,对你花二爹说,如此这般……你花二爹若不在家,就对他二娘说罢。”玳安应诺去了。

间壁,就是隔壁。一墙之隔的花家。西门庆怎么知道花子虚多半不在家的?真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他的交代又有何用意?——且看玳安怎么回复?

“他二爹不在家,俺对他二娘说来。二娘听了,好不欢喜,说道,‘既是你西门爹携带你二爹做兄弟,那有不来的……’”

看李瓶儿的反应,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这兄弟咱是结定啦!人没问题了,墙,还会是问题吗?

从前,人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如今,西门是结拜之意不在义,在乎手足之妻也。

兄弟睨于墙已成往事。兄弟妻戏于墙,才是趋势。

西门庆之前,历史上最懂墙的,莫过于苏东坡了: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一墙之隔,对文人雅士来说,还真的就是个问题,因为它意味着名花有主切忌松土;于是他只能感慨一声:天涯何处无芳草?罢了罢了。

确实,没什么正当借口好让东坡登堂入室的……

但一墙之隔,对于商人混子来说,只是小菜一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西门欲望释放;于是他直接派手下人串门发出试探信号!我要我要!

接着,大官人想方设法要亲自上阵翻墙入室……

墙,固然能挡住君子的目光,挡不住的只是君子的想象,但,绝对挡不住流氓的动向……

这个墙(间壁)的意象,在第一回第一次出现,却不是最后一次: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发现墙的妙用……这里暂且不提。

说完了上半回的结义兄弟,接下来我们该说说亲兄弟了。亲兄弟,就一定比干兄弟好吗?也不一定。为什么这样说呢?

请看下集解读:《武二郎冷遇亲哥嫂》。

桃园三结义在哪一回(桃园三结义到西门庆十兄弟)(1)

——徐渭手书李白诗:兰陵美酒郁金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