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的定义(什么是感觉统合)

我们的身体与生俱来就有许多的感觉,如感官的视觉(视知觉)、听觉(听知觉)--辨别力、触觉(全身的皮肤觉)、肌肉关节的运动觉(用手拿东西送到嘴巴吃、手脚可以弯曲、伸直)及内耳前庭的平衡觉(如在旋转、加减速度时能维持身体的平衡、不会摔跤)等,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体内外各个器官、部位的情况,以及与生活环境接触的情形,经由神经系统传达到大脑干部,再由犹如指挥总部的脑部将这些讯息加以组织、整理、判断、也就是将许多部分的感觉统合成为一个整体,再给予该怎么做的命令,也就是指挥身体和外在环境做适当的互动和反应,因而形成认知和学习,个人也会觉得满意、愉快。

以一个苹果为例,视觉告诉我们那是红色、椭圆的物体,触觉让我们了解苹果皮摸起来是光滑的,苹果肉是脆脆的,嗅觉传达了苹果特有的芳香,再靠双手十指的协调,将苹果切开送入嘴巴,嘴巴是靠着肌肉关节咀嚼、磨碎的运动产生味觉,让我们知道吃起来是甜甜的或酸酸的,是多汁的还是干涩的。有种子的时候会知道要吐出来。这么多感觉神经讯息就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在脑部加以整合,所以当我们再看到、听到、或摸到苹果时,就对苹果有了一个整体的经验,完整的认识。看到红色的球不会认为是苹果。

其实在尚未出生之前,胎儿还在妈妈的子宫内时,就已经在发展他们的感觉了,如妈妈走路、上下楼梯、或从事其他的活动,都会刺激胎儿前庭的感觉。出生时,经过妈妈产道的挤压,就是最重要的触觉学习,可促进婴儿对感觉接受的敏锐度,也会影响往后对各种感觉的辨识能力。出生后,经常抱抱他、摇摇他、摸摸他、对他说说话、对他微笑等,都对婴儿的感觉器官及前庭感觉提供许多刺激。

对婴幼儿而言,要认识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并能有适宜的反应,与其有和谐的互动,都是要透过感官的直接接触,并从中学习,即所谓的[做中学]---用手听、用手说、用脚学—运用肢体学习。因此一个正常的孩子会不断地以其身体动作来增加感官和运动的经验,作为心智成长的开始,在尝试错误中学习、练习、修正、建立生活常规,也奠定了日后心智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

由此,我们也可反省目前的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育环境,许多家长、老师对孩子学习的要求,仍偏重在读、写、算能力的提升,使他们的学习内容充满了记忆、背诵、抽象符号的运用等,完全背离了直觉式、亲身体验、自由操作的学习方式,使其感官知觉能力的发展受到压抑,更提早承受大人给予的压力。

若是感觉统合失调,脑部感觉接受器及感觉神经通路就不能正确地接受外在环境的讯息,而形成动作的迟缓或不协调、反应迟钝,让家长、老师、同学误以为他们是故意捣蛋、不专心、或只能有障碍等,因此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自信,进而产生情绪困扰或行为问题,无法有效学习,甚至拒绝学习,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有这方面困扰的孩子无法获得协助和改善,生活在痛苦之中,令周围的人也一起受苦。

感觉统合的定义(什么是感觉统合)(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