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冶炼技术成熟的标志(甘肃金昌熔炼技师24载优化铜火法冶炼工艺)

金属冶炼技术成熟的标志(甘肃金昌熔炼技师24载优化铜火法冶炼工艺)(1)

图为金川集团铜业有限公司熔炼分厂生产副厂长李自玺(左一)与同事在厂房检查物料。(资料图) 金川集团供图

中新网兰州9月20日电 (闫姣 王牧雨)从不被人看好的“新手菜鸟”,到行业内的“比武状元”,金川集团铜业有限公司熔炼分厂生产副厂长李自玺,用身边事勉励自己,将烫痕当作勋章,24载专注于优化、创新铜火法冶炼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初到金川集团时,李自玺只有19岁,刚从技校毕业,学历不高,身材瘦小,在一众新入职的员工中非常不起眼。他9月中旬对中新网记者坦言,那时班长来挑人,看着他说了句“能不能换个人”,认为他瘦弱干不了重体力活。

金属冶炼技术成熟的标志(甘肃金昌熔炼技师24载优化铜火法冶炼工艺)(2)

图为航拍金川集团厂区。(资料图) 金川集团供图

李自玺当时所在熔炼车间的工作,在该集团是最辛苦的活之一,强度和难度都很大。工人需要在兼具热气流、噪音、火花等因素的环境下工作,火花飞溅的高温熔炉,更令不少刚就业年轻人心生畏惧。

李自玺性格倔强,遇事不服输。虽然体格瘦小,抓2.1米长的六棱实心钢钎捣风眼难度很大,但他虚心向师傅们请教,仔细观察技巧,通过一遍遍练习。3个月后,他便能灵活挥动钢纤,手上也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烫痕,但他将它们视作勋章。

工作得到认可后,激发了李自玺学习的动力,开始抱着一堆专业书籍钻研起来。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被选拔为炉后组长。接着,他又很快拿下了炉助、指吊、高硫等多个岗位的工作,并且在创新研发方面,获得了很多成就。

金属冶炼技术成熟的标志(甘肃金昌熔炼技师24载优化铜火法冶炼工艺)(3)

图为金川集团铜业“比武状元”李自玺(右)与同事。(资料图) 金川集团供图

近年来,李自玺研发先进操作法、设备和工艺改造法,将炼铜转炉中修炉寿命提高至230炉,最高超过300炉,年节省耐火材料费2000多万元;研究了“铜转炉低冷铜比例工艺安全控制及系统生产组织方案”,保障了转炉工艺大幅改变后的安全运行;创新“转炉含渣铜五步先进操作法”,每年减少铜金属损失900多吨,创造经济效益3000万元。

由此,李自玺多次被评为甘肃省该行业内的“比武状元”,获得“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先进生产者”“首席技师”等称号。最后,还被破格提拔为副厂长,算是该企业一种“戳破天”的提拔。

作为世界500强,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戈壁上的金川集团,有力助推了中国钢铁“硬起来”、中国制造“强起来”、国防工业“高精尖”。从一穷二白到厂区林立,这里也涌现出诸多“镍都开拓者”“找矿英雄”“大国工匠”,成为指引后来人前行的灯塔。

在李自玺看来,他在这个行业最重要的一位领路人是甘肃省劳模陶广山,也是他的启蒙恩师。他回忆说,是师傅的言传身教点醒了他。“不要眼高手低,总觉得自己是千里马,而是要学着当金子,展现出才华。”这番话他记忆犹新。

提及不断钻研的动力,李自玺说,“我喜欢从身边人、身边事中汲取成长的养分,勉励自己进取。”他举例说,一位工友照顾瘫痪的妻子,抚养孩子读书,同时将工作干得很好,令他敬佩,让他学到不抱怨生活,不屈于命运的精神。

从普通工人到炉长,再成长为副厂长,李自玺身上发生了很多变化。危险活、苦活累活他都冲锋在前,动嘴问,动手干,查找专业理论书籍,观察、思考、分析、论证,再实践,诸多困难和问题在他手中一一破解。

谈及身份转换后的心态变化,李自玺说,“我一直觉得自己还是一名工人。以后尽量改善大家的工作、生活环境,让工友们满意。”(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