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1)

一九一零年代,远处海角,便是北角

北角在百年多次的填海工事以前,本是港岛北岸的一个海角,与东角遥相对望。昔日海角,今日已经隐没于闹市之中。

中国割让九龙半岛后,中英双方曾经划出海界,区分两国水域,其中东界便是横跨北角及启德机场,而北角更曾经设置炮台(今日堡垒街),守卫疆土,故此十九世纪末期,北角便有独特的军事价值。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2)

今日皇都大厦一带,原是昔日海角位置

1840s-1870s开埠时期,北角的海岸线横跨今日的电气道及英皇道。早期的重要建筑,是一八七一年启用的威非路警署,该署地近临海,又称“Bay View Police Station” ,位置在今日威非路道末段,电气道148号。四十年代末期,警署重建,一九五零年新署启用,八十年代,警署拆卸,今址已建商厦。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3)

一九二零年代地图,隐约可见警署位置。

1880s一八八零年代,政府打通来往铜锣湾及筲箕湾的通道,务求贯通东西,曾于电气道海旁进行少量填海,修整了原来弯曲的海岸线。 1890s 1897年,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即今蚬壳公司)于今日电气道及油街交界填海,设立油库。今日电气道仍然有蚬壳油站。约1890年,政府在昔日避风塘的东侧(今日维园网球场及泳池旁)进行填海,直至1921才命名新路为兴发街。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4)

1900s1904年,电车通车,其中一个车站设于威非路警署附近,详参下表。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5)

1908年,政府于油库东侧(即今日油街)填海,供皇家游艇会设立会所。该会前称「维多利亚赛舟会」,该会会员全是热爱航海或划艇人士,包括公务员、商人等,每个周末有赛舟活动。今日电气道丽东酒店旁边有「艇街」(Boat Street),与旧游艇会有明显关系。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6)

二十年代.皇家香港游艇会

1910s1919年,香港电灯鉴于原设于湾仔永丰街电厂不敷应用,1910年代获政府拨地,兴建新电厂,其位置与游艇会成一对角线。1929年,政府将电厂附近一带的北角电车道命名「电气道」。当时,由于新电厂需要大量水源,冷却机件,而启动机组,又需大量煤炭,煤炭又需经海路运输,节省金钱,故选址北角,并略作填海,以应需求。随着时代发展,北角电厂亦不敷需求。故1968年鸭脷洲发电厂投产之后,北角电厂亦停止运作,原址改建成今日城市花园。昔日电厂前的两条道路:电厂街及大强街(Power Street),便成为寻找昔日电厂的历史陈迹了。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7)

上图及下图:三十年代的北角发电厂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8)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9)

昔日北角电厂,今日城市花园

1920s1921至29年,政府于油库西面填海,包括今日威非路道、屈臣道、歌顿道等处。这些地方,多设仓库,而选址当时比较僻远的北角,相信是地价便宜,故可囤积货物,随时应市场需求,提供货源。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10)

二十年代.威非路道一带仓库

1921年,原籍福建的南洋华侨郭春秧投得北角地皮,发展糖厂。郭氏投得地皮后,原本打算兴建糖厂,不料糖价大跌,遂于新填地兴建四十间相连房屋,时人称之「四十间」。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11)

一九二一年《香港华字日报》载郭春秧斥资一百万于北角填海,兴建糖厂。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12)

图中横列矮屋是「四十间」,右街是糖水道。摄于一九五九年,照片由Gordon Fowler提供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13)

今日春秧街

春秧街北面新填地尚有渣华道及和富道,渣华道原名爪哇道,其名源于郭春秧兴建的爪哇运糖码头,而渣华道北面和富道,1948年由均益仓购得土地,兴建码头及货仓,由于土地用以贮存货品,故1951年政府因土地用途为路段正名,称和富道(Wharf Road)。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14)

1951-03-10《香港工商日报》载和富道命名报道

1930s

1936至38年,政府于油街皇家游艇会及北角电厂之间进行填海,兴建中央货仓,并且迁徙皇家游艇会至奇力岛。工程斥资共四十万,填海工程完成后,北角电厂、中央货仓和亚细亚火油公司连成一字,形成新的海岸线。中央货仓于一九三九年十二月落成,后改称政府物料供应处,今已关闭。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15)

1980s, 2010s

八十年代,香港政府兴建东区走廊,在沿岸进行填海,方便建设工程。

二零一零年,政府决定兴建中环及湾仔绕道,故再于北岸进行填海工程。综合北角西部填海百年工程,得出简表如下: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16)

七姊妹的部份,涉及泳棚存废、丽池酒店的故事,留待下集再续。

制作团队制图、美工:Stephen Cheung资料搜集:Nicky Wong, Fung Wing Chi, Vivian Ngo, Jacky Yu摄影:Leung Wing Hin撰稿:Jacky Yu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17)

约一九一零年代的七姊妹海滩

七姊妹道的命名及地理位置

开埠初期,七姊妹属于海旁地段。根据前人所述,七姊妹之称,原于当地海滩的七块礁石,后来民间附会地理特征,虚构七位女子,共誓自梳不嫁,不料其中一人受到家人压力被迫成婚,坚决不从,有意轻生。其他六位姊妹亦痛感身世坎坷,故七人决意共赴黄泉。由于不见尸首,只见礁石七块,该处遂名「七姊妹」。

综观七姊妹一带的填海工程,基本由西向东进行。而今日七姊妹道的范围,原是昔日七姊妹全区所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由于开辟道路,七姊妹礁石所在被填,今日找不到石块痕迹。

二、三十年代: 七姊妹泳滩盛极一时

一九三零年,七姊妹开始进行填海。然而,工程的进展并不顺利,糖水道以东填海项目,历时二十二年,才告终结。究竟有什么力量阻碍工事进行?原来与游泳热潮有密切关系。

一九三三年,对于七姊妹泳滩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当年,年仅十五岁、经常于七姊妹习泳的香港女飞鱼杨秀琼打破全国运动会四项纪录。正当七姊妹泳滩备受华人注目之际,政府却公布翌年收回泳场,用以填平泳滩,广设货仓,开拓道路的消息!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18)

香港女飞鱼杨秀琼(1918-1982)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19)

约三十年代.南华会七姊妹泳棚(照片由南华会提供)

当时,八大游泳场公推南华会张宝树、华人会黄锦英、银行会卢宝贤等人为代表,祈求政府收回成命。张宝树等人决议透过「联禀」表示不满。所谓「联禀」,便是今日的收集签名,聚众联署,增加声势。此举虽令政府暂缓填海,而七姊妹泳棚最终于日军进攻香港期间,全部毁于炮火。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20)

约一九三二年.北角七姊妹海旁,填海工程即将开始。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21)

今日七姊妹道东望,难以想像这条街竟是昔日海岸线。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22)

今日七姊妹道西望

重光之后,由于泳棚被毁,再没有人反对填海,故政府遂得再度开始工程,填海直至一九五二年结束。

抗战前后:新填地的北角难民及集中营

早于一九三零年,政府已经开始于七姊妹进行填海,这幅新填地虽无地标,却随着日本侵华而出现了具有时代符号的建筑物。

一九三八年,大量国民党军队率家眷南下,人数逾万,鉴于南下人数极多,香港中外善长自组「紧急难民救济会」,觅地兴建营舍,收容难民,并供给衣食,务使黎民不饥不寒。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23)

一九四五年.北角鸟瞰图。North Point Camp即集中营所在

一九四一年,日军占领香港后,急需囚禁大量敌军。北角难民营立即改成集中营,主要囚禁加拿大军人。日军为纪念阵亡将士,决定于宝云山山顶兴建忠灵塔,大量战俘因建塔劳役至死。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24)

日建忠灵塔,重光后被炸毁

香港重光后,难民营恢复原有用途,由社会福利处负责,安置本地灾民。根据一九六六年资料,北角难民营设木屋十间,安置人数超过一千人。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25)

昔日集中营,即今日英皇道游乐场

四十年代中期:丽池举办香港小姐选举

根据约一九四零年由日本皇军绘制的香港地图,丽池一带,尚未填海;而参照一九四五年的香港鸟瞰图,丽池一带,已经填海,由此推敲英皇道海岸线稍稍突出的小块土地,是来自四十年代的填海工程,而究竟由港府还是日占政府所填,即有待考证。一九三九至四零;四七至五二年,政府于北角进行填海,东至丽池为止。直至一九五二年,丽池以西的沿岸地带才成为一条直线。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26)

一九五零年十月北角填海示意图,填海前,丽池兀出于海岸线之外

重光之后,浙江宁波人李裁法出任丽池总经理,上任后,为了令这个偏远之地吸引贵客光临,特意开办香港小姐选举。不少人以为第一届香港小姐选举由无线电视于七十年代首办,其实早于一九四六年,李裁法已经将上海选美的做法引入香港,引起舆论热潮。当年选举,由李兰胜出,这位出炉港姐,相信大家也很熟悉,看过以下广告便会知晓了。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27)

关德兴与李兰.今日经已成为海天堂的二次创作

五十年代初期:丽池夜总会走向衰落

一九五二年五月三十日,李裁法再办香港小姐选举,最后由但茱迪夺得冠军。但茱迪其后代表香港出选第一届环球小姐,再夺得殿军,更参演由尤伯连纳领衔的《国王与我》饰演嫔妃,算是为港争光!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28)

左一为但茱迪

然而,由于李裁法涉嫌招收黑社会会员,被勒令离港,丽池亦随之走向衰落,未几改建成今日丽池大厦。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29)

今日丽池大厦

五十年代后期:建于新填地的公屋楼王

一九五七年落成的北角村又称「渣华街廉价屋」,被誉为「亚洲最壮观建筑计划」,无论在设计及用料,皆特别讲究,造价亦较其他屋村略高,导致当年曾有三分一中签者嫌贵不愿入伙。然而,这个面临海景,环境优美,有「富贵廉租屋」之称的北角村,长期位居港岛区的公屋楼王,可惜该村于二零零二年拆卸重建,其风景人情只能从相片追忆,能不惘然?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30)

拆卸前的北角村(感谢网民Benny Lai借出照片)

综合北角七姊妹多年填海发展,得出简图如下:

黄金海岸线漫长(消失中的海岸线)(31)

制作团队制图、美工:Stephen Cheung资料搜集:Nicky Wong, Fung Wing Chi, Vivian Ngo, Jacky Yu摄影、撰稿:Jacky Yu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