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石舫码头的石船的来历(天津天石舫VS大清石舫)

“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

老天津人开口就是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天津自古河多,所以桥梁也多。

“九河”的“九”是虚指,是很多很多的意思,并非真是九条河。若是认真起来,你会发现,天津的母亲是由南运河、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永定河这五条河流汇聚而成的。而这五条河流又是由华北平原大大小小的河流汇聚而成的。

这可就真称得上是“九”河了!

天津天石舫码头的石船的来历(天津天石舫VS大清石舫)(1)

“九河”为天津带了财富,也同样带来了苦难。

每年的汛期,对三岔河口这个天津最早的居民聚集、人口稠密的地区,是个严重的威胁 。

为了有效的减轻洪水对进入海河处(三岔河口)的压力,从很早就有开挖减河泄洪的拟议。

天津天石舫码头的石船的来历(天津天石舫VS大清石舫)(2)

明天启五年(1625年),太仆寺卿董应举就提出疏浚河道。

至于从东北方向开河道分洪,那是在乾隆年间的事情了,但开挖的减河到同治年间便已经淤塞了。

天津天石舫码头的石船的来历(天津天石舫VS大清石舫)(3)

于是,直隶总督李鸿章便于光绪七年(1881年)上书朝廷,请求开挖新减河。

光绪十九年(1893年),新开河正式开工,是一闸一坝的格局。这闸外面全用石块砌成,石块间剔槽镶铁再用水泥灌缝,是一个中西技术相结合的建筑。

为了纪念李鸿章,天津人将连接耳闸的一条路命名为李公祠大街,李公祠呢?片瓦无存。

天津天石舫码头的石船的来历(天津天石舫VS大清石舫)(4)

站在百年耳闸旁你就能看到就是这座天石舫了,从碑文上看建成于2008年,是为了纪念天津建城六百年而建。

天津天石舫码头的石船的来历(天津天石舫VS大清石舫)(5)

天津人喜欢拿这座石舫和北京颐和园的石舫相提并论,说是比那个要大。

我看这没什么比头,人家北京的清晏舫建于1755年,比天石舫早了200多年。

而且山不在高,水不在深,一个古迹闻名于天下,是因为它背后承载的文化和历史,而清晏舫承载的也不是什么好名声。

天津天石舫码头的石船的来历(天津天石舫VS大清石舫)(6)

1755年,那个写了无数首诗却一句也没有留下来的乾隆皇帝在颐和园建造了一座石舫,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唐代名臣魏征劝谏太宗皇帝时说过的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乾隆皇帝不信这个邪,他要用石头做成船,象征着大清王朝稳如磐石,你们这些“水”其奈我何?

谜一样的自信——爱了爱了。

之后,就剩下呵呵了——

从1873年开始,慈禧太后先后挪用军费100万两修建圆明园,其中就包括颐和园那座永不沉没的大清石舫。而此时,日本天皇带头私人捐款60万两,并号召日本全国捐款完成了海军扩展计划。

1894年11月7日,慈禧太后的60寿诞奢华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北洋舰队也全军覆没灰飞烟灭。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花了几千万两所建造的船只,除了颐和园的那个石舫,大概没有剩下什么了。”

大清永不沉没的石舫,还在颐和园,大清朝呢?还是得信魏征的话啊,石头船也不行啊——

走在李公祠大街上,看着海河石舫,据说是从旧耳闸上拆下的石头建成的,李鸿章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天津天石舫码头的石船的来历(天津天石舫VS大清石舫)(7)

夏季傍晚,这里是看晚霞的地方,人少景美,凉风习习。

是非成败转头空,绿水依旧,几度夕阳?

(关注龙猫,分享天津之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