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的烦恼给我们的启示(一口气读完少年维特之烦恼)

德国文学史中,有一位作家至始至终都是难以被忽略的。这个人就是歌德。

说起歌德,我们总会想他那本写了六十年之久的《浮士德》,但是真正让歌德一举成名,在整个欧洲引发阅读狂潮的小说第一名却不是《浮士德》。而是《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以第一人称写就的书信体小说,充斥着一个处在德国“狂飙突进”时代的青年人----维特的爱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腐朽社会的控诉。它篇幅并不长,情节也不复杂曲折,是歌德在25岁时,整本书的创作仅用了四个星期的时间,一下子就轰动了整个欧洲并且掀起了一股“少年维特热”,在战场上呼风唤雨英勇作战的拿破仑把《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了七遍之多,远征埃及的途中仍然不忘阅读此书。

少年维特的烦恼给我们的启示(一口气读完少年维特之烦恼)(1)

“凡是让人幸福的东西,往往又会成为他不幸的源泉。”

鄙陋的环境、污浊的人际关系、压抑个性窒息自由的现存秩序,都使维特无法忍受:他在公使馆当了办事员。他尽可能使自己适应这份工作,然而官僚习气十足的上司对他的工作吹毛求疵,处处刁难他,他的同事们也戒备提防,唯恐别人超过自己,俗世人情又令他产生了很多烦恼。正当他深感百无聊赖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位令人敬重的C伯爵。C伯爵谦逊老实,博学多才,对维特也很友善和信任,给青年维特带来一丝安慰。维特受邀请拜访伯爵,平静很快被一群意外到访的贵族打破,他们带着高傲鄙视的神情看着维特,连和他认识的人也不敢和他说话了,伯爵前来催他赶快离开这里。但是不管他走到哪里,他都能看到嘲笑的面孔,听到讥讽的话语,年轻气盛的维特终于辞了公职。

少年维特的烦恼给我们的启示(一口气读完少年维特之烦恼)(2)

“我生平最厌恶的事就是人事的倾轧,尤其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本可以坦坦荡荡享受一切欢乐。”

其实,维特身上恰好折射出时下年轻人中间流行的丧文化。刚步入成人世界的他们,总是对社会的一套套陈规陋习看不顺眼,却又经常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地位和影响力来改变世界,因为只是应付生存的压力,就已经压弯了他们瘦弱的肩膀。"于是一代代的颓废青年,在愤怒与无力造就的恶性循环中垂头丧气,要么在跟自己的较劲中精疲力竭,要么在和世界的较劲中玉石俱焚。"唱着小幸运,过着小确丧,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没有维特式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给我们的启示(一口气读完少年维特之烦恼)(3)

“残冬行将消失,春天恍若来临。”

怀才不遇的维特重返绿蒂身边时,发现意中人已是他人妇,这份无法成全的爱最终成为他情感与理智的交锋中不堪心理负担,而只能让自己跟随这破碎的爱以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自我灭亡-----用一支手枪(绿蒂丈夫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维特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失去爱情的他就如同搁浅的鲸鱼,找不到归途,走不出困境。读者当然可以指责他懦弱,也可以说谁都不是完人,最终他采取了反抗黑暗现实的消极方式----自杀。维特在后期身上有青年人的丧,但是作者的意图是希望我们理解作品的真正意义,进步青年们崇尚自然,追求主观情感的抒发;他们要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采取多种形式对社会丑恶现象和专制暴改进行抨击和揭露;他们歌颂生命,歌颂自由,赞美爱情。青春字典注定包含了烦恼这个词条,也许会伴随某个阶段的丧,你可以用大把时间迷茫,别忘了青年们终归还是这个世界的希望,请记得在几个瞬间要学着成长。

翻滚吧少年,走出迷茫的青春,天空依旧很蓝。

少年维特的烦恼给我们的启示(一口气读完少年维特之烦恼)(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