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洛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二)

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二:鹤鸣九皋

作者按:

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都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大运河中心”“丝路的东方起点”四张靓丽的名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洛阳,历史事件和名人文化活动很多,因此蕴藉于河洛文化中的成语典故俯拾皆是。这里撷取100个与洛阳相关的成语典故予以介绍。今天推出之二:鹤鸣九皋

鹤鸣九皋

“鹤鸣九皋”是出现在洛阳最早的一个成语典故。语出自《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据王琦所著《河南通志》记载:鸣皋山,在河南府嵩县东北五十里,又名九皋山 ,昔有白鹤鸣其上,故名。”

出自洛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二)(1)

“鹤鸣九皋”的典故,起源于我国的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相传远古时期,洛阳龙门以南为大海,名字叫汝阳江。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凿通了龙门口,水落山高,遂形成九皋山。“九皋”就是有着众多高地的山。传说山顶有三池,水分黄、白、黑三色,常年不涸。至今伊川仍有“鸣皋”一镇。九皋山北连伊川,南接嵩县,位于鸣皋之东南。九皋山的得名至少三千年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这样描写鸣皋:“脱屣将相守冲谦,唯於山水独不廉。枕伊背洛得胜地, 鸣皋少室来轩檐。”这说明九皋山在古代的名气要远远大于现在。

出自洛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二)(2)

古人把九皋山看做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通过占卜确定洛阳的王城时,“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伊洛,毋远天室”。“三涂”即九皋山,周武王把它看作天室。九皋山是洛阳南的屏障,古人形容其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现在九皋山的南面有姜太公庙,为嵩县所立。山北有伊川所建的圣水寺,山顶还有一座两地共立的祖师庙。

出自洛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二)(3)

鹤作为一种珍禽,在中国文化里具有较高层次的文化内涵。常用来寓意清高、孤傲、雅致。从语言学的意义上看,作为成语,“鹤鸣九皋”的本意是指鹤鸣于高山之巅,它的声音传得很远。将“鹤”与“九皋山”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喻意高远,既比喻贤士隐身于高雅之所,又有高人发声于不同凡响之处的意思。

出自洛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二)(4)

由于“鹤鸣九皋”一成语的寓意不凡,古人曾根据其意境谱成曲,曲名就称为“鹤鸣九皋”。 最早的曲谱见于明代琴谱,是一首古琴曲。关于作曲者,《神奇秘谱》说“是曲者,古曲也”。《太音补遗》云“是曲乃臞仙所补”。琴曲《鹤鸣九皋》与我国古代的名曲《高山流水》、《阳关三叠》等,均为著名古曲。从曲子的意境上去欣赏,与洛阳的渊源是很深的。

鹤鸣九皋的另一种喻意,还指贤士身隐名著。这体现于中国古代为数众多的隐逸之士。如西汉“商山四皓”,东汉富春江“钓翁”严光,北魏“四隐士”等,无不以各自的行为艺术生动阐释了“鹤鸣九皋”。

出自洛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二)(5)

最具有神秘感的隐士,是五代前后的陈抟。陈抟据说是亳州真源人,也就是河南鹿邑县人。中国道教思想家、太极文化传人、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也是一位道门高隐的学术大师。他先是隐居在武当山的九华岩,寄情山水,辟谷练气,钻研周易,后迁隐华山,修心养性。并游历名川,交结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成为朝野瞩目的隐士。民间传说,他整日闭门高卧,“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周世宗柴荣听说后,半信半疑,命人将陈抟请到宫中,将他单独锁到一个房间,不给饮食,以检验真假。一个多月后,周世宗命人将房门打开,只见陈抟仍然酣睡如故,旁若无人,令周世宗大为惊奇。

五代十国的这一段历史,是中国改朝换代最频繁的,百姓深受战乱之苦。相传陈抟骑驴游历华阴之时,听到城里人们相互传道:“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做了皇上”。他高兴地从驴背上摔了下来,笑着对人们说:“自此天下安定了。”赵匡胤平定天下后,亲自到华山访聘陈抟,接到开封的宫中,礼之甚重。他向陈抟请教宋祚长短始终。陈抟不假思索地说:“一汴二杭三闽四广。”宋太祖不解其意,请陈抟详细解释,陈抟摇头道:“此乃天机,臣也不知其意。”后来两宋的历史发展果然证明了其预言。陈抟诸多传奇性的记述,也许有一些迷信色彩,但也反映出人们对这位隐士的崇敬之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