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的时代悲剧(包法利夫人性压抑)

文|黏黏书怪

1857年,一部小说在法国引起轩然大波,司法当局对该作家提起公诉,罪名是:“伤风败俗,亵渎宗教”。这场审判最终以“宣判无罪”而结束,成为当时的一场闹剧。这位作家正是福楼拜,这部作品,正是《包法利夫人》。

在一百多年后的《时代周刊》评选的“世界100部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位列第七。成为了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包法利夫人的时代悲剧(包法利夫人性压抑)(1)

写“出轨女人”的小说多如牛毛,读者喜欢看,自然就有人写。而《包法利夫人》之所以长久不衰,甚至堪称伟大,是因为福楼拜将人性的欲望写尽了,写透了。20余万字,他写了五年,才雕刻出我们看到的“爱玛”。他曾说:“爱玛就是我自己。”

当你读完这部书后,你一定会觉得——爱玛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

包法利夫人的时代悲剧(包法利夫人性压抑)(2)

脱离实际的浪漫主义幻想是腐蚀思想的毒瘤

01-关于爱玛

在小说中,爱玛是典型的“空想式浪漫主义”。说白了就是“爱瞎想”,她向往小说中描写的奢侈的生活,向往轰轰烈烈的爱情,她梦中的情人应该是驾着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她总想这些,又得不到,就沮丧。生活中的沮丧,很多时候都因为“求而不得”。

爱玛嫁给查理后,新鲜感转瞬即逝。她开始厌倦查理的单调,无趣。她想要的,查理一样也给不了。她还想要什么呢,查理是个医生,收入不错,对她又很好,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她物质上的所有需求。可惜爱玛的精神世界太过跳跃,她要她的男人有“七彩祥云”。

包法利夫人的时代悲剧(包法利夫人性压抑)(3)

痛苦就是欲望造就的恶果。爱玛第一次参加舞会,就像林黛玉初进贾府一般,不过她并不像黛玉一样心生敬畏,而是很快就迷恋上了这种梦寐以求的奢华生活。那些着装华丽的英俊男子让她着迷。她在心里爱上了一个子爵,从此子爵就成了爱玛的幻想对象,对丈夫也更加厌烦,对生活也更加失望。久而久之,她竟然病了。

人如果都是切实的想法,也是够无趣的。生活需要浪漫,浪漫本身没错,错的是,脱离了实际生活的浪漫主义。爱玛从未切实感受过她的生活,她对一切都不满,而是把希望寄托于想象之中。可要知道,现实永远不会比想象美好。

包法利夫人的时代悲剧(包法利夫人性压抑)(4)

02-两个情人

因为爱玛生病,查理不得不举家搬迁到新的城镇,新的环境对病情有帮助。为此,查理不得不放弃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名气和声望,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行医。这还不够浪漫吗?一个男人放弃了稳定的事业,陪着妻子到陌生的地方,只为了换个心情。可惜爱玛心中的浪漫不是这样的。

她的第一个情人是个风月老手,富有、风趣,他看穿了爱玛美丽外表下的,热烈的欲望。一个男人的花言巧语,巧言令色,往往不是因为爱她,而是为了占有她。爱玛也曾恪守过女人的忠贞,可她心中的欲望太强烈,这些情话从未在她的丈夫口中出现过,她像是一捆干柴遇到了可以点燃她的火。

包法利夫人的时代悲剧(包法利夫人性压抑)(5)

爱玛并不是坏女人,她只是想要的太多,又爱得太热烈。她总是问她的情人,“你爱我吗?有多爱。”她把自己沉浸在偷情的快感中,仿佛这种违背道德的爱情可以满足她对于浪漫的所有幻想。她需要生活给她源源不断的刺激。人的思想越匮乏,越是渴望外界的刺激。相反,越丰盈,越是渴望平和。

包法利夫人的时代悲剧(包法利夫人性压抑)(6)

爱玛想和情人私奔,这可把情人吓坏了。就在约定私奔的前一天,情人逃跑了,这样的露水情缘本就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还谈什么结果。

爱玛又病了,她每一次得而复失都要大病一场。从书中的描写不难发现,爱玛的病不是因为“痛失所爱”,而是幻想破灭后的极度沮丧。她爱的不是情人,而是平庸生活中的,非道德的情人关系所带来的快感。一旦快感消失,她便不得不坠入生活的深渊,她厌倦的是生活本身。

包法利夫人的时代悲剧(包法利夫人性压抑)(7)

第二个情人是年轻的莱昂,面对莱昂的追求,爱玛嘴上在拒绝,身体却很诚实。很快,她又一次沦陷了。她要莱昂给她讲巴黎的生活,讲她向往的,却从未经历过的繁华。她比第一次更大胆,也更放纵。曾经对丈夫的愧疚,随着丈夫一次手术的失败而烟消云散。失败的男人配不上她。她更有理由爱莱昂了,她喜欢把欲望冠上爱情的名义,好让龌龊变得高尚。

包法利夫人的时代悲剧(包法利夫人性压抑)(8)

03-关于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并不相悖,而是很少有人能在现实中找到浪漫。人们因为对现实的不满而追求浪漫,这无可厚非,但脱离现实主义的浪漫是虚无缥缈的过眼云烟。当人的思绪飘到九霄云外时,便再也看不见花开花落。那梦中花,水中月,再美又能怎样呢?

包法利夫人的时代悲剧(包法利夫人性压抑)(9)

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迷恋:物欲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

在《包法利夫人》中,福楼拜对于浪漫主义和奢华生活的批判随处可见,他鄙视资产阶级的腐朽,憎恨情爱小说对人精神的腐蚀。所以他要爱玛死于债务。

爱玛要过有品质的生活,她要漂亮的窗帘,华丽的服饰。她想买,又囊中羞涩。商人看穿了她,同意赊账。就像信用卡给人的诱惑,不用花现钱就能买到自己心仪的东西,至于债务,以后再说吧。

包法利夫人的时代悲剧(包法利夫人性压抑)(10)

商人挖好了坑,爱玛义不容辞地跳了下去。她在小乡村过上了巴黎般的梦幻生活,关于债务,丈夫毫不知情,爱玛以为到了年底,丈夫收到诊费后便可以偿还。可人的欲望往往是脱缰的野兽,易放难收。当她收到必须在24小时内偿还的债务清单时,才知道自己消费了怎样一个天文数字。如果债务偿还不了,法院将会没收包法利家的全部财产。

包法利夫人的时代悲剧(包法利夫人性压抑)(11)

爱玛去求商人,商人告诉她,难道我要免费供给你一辈子吗?她去求莱昂,她深爱的情人跑路了。她又去找第一个情人,那个富有的风月高手,得到的答案是,没有钱。就这样,爱玛梦幻的生活被现实的债务狠狠击碎。

爱玛太过自私,且没有面对生活的勇气

爱玛什么都爱,又什么都不爱,她唯一真爱的,只有她自己。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满足自己的欲望,不要自己受一点委屈,她从不考虑爱她的,而只考虑她爱的。就连女儿的哭泣都不如情人的皱眉更牵动她的心。

包法利夫人的时代悲剧(包法利夫人性压抑)(12)

面对巨额的债务,爱玛选择自杀。世上还有什么比还债更现实的事情呢?恰恰爱玛最不能接受的就是现实,她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的生活,又哪里有面对生活的勇气。爱玛的自杀,是赤裸裸的逃避。

爱玛的死异常痛苦,她服用了慢性毒药,死前备受折磨。当她与这个世界告别时,听到的只有丈夫的啜泣声。或许她在死之前才明白,真正爱她的只有查理,这个她从未正视过一眼的男人。

包法利夫人的时代悲剧(包法利夫人性压抑)(13)

总结:

爱玛空想式的浪漫主义,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完全地以自我为中心,这三大死穴将她一步步拖入了毁灭的深渊。

《包法利夫人》的经典,正是在于爱玛的欲望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追求不切实际的幻想,过度消费,把自私当自我,不正是现代人最大的通病吗?

欲望并不可怕,人本身就是一团欲望,幸福与否全看我们如何看待欲望。与其追求镜花水月的缥缈生活,不如追求内心的祥和宁静。


读人生,读众生。

记得点赞哦,感谢关注我的账号@黏黏书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