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如何理解组织(如何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

工作中如何理解组织(如何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1)

有句话说;不管是人和组织,要多做对自己未来有意义的事。

我们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有时候还是很迷茫,不知道怎么确定自己的目标,不知道路该怎么选,怎么走。

那么,一个人,一个组织该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事,并以此规划目标?

工作中如何理解组织(如何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2)

首先,我们来听听单仁牛商董事长,央视凤凰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有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没有目标的人生,只能随波逐流,没有目标的组织,注定没有长远的未来。

人生的目标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它会激励我们的行动,为了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让我们无限的逼近目标。

工作中如何理解组织(如何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3)

我想从我自己人生几次设立目标当中分享一些感悟。

第一次设立人生目标是在我报考大学专业的时候。

我当年选大学和专业,既没有请教老师,也没有问过家长,而是问我自己:“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因为我初中毕业回农村参加了两年生产队的劳动,对大队会计的专业和受人尊重的感觉特别羡慕,所以在我报考大学的时候,毅然决然的报考了财经大学财会专业。

因为大队会计是当时在我的世界里,我能接触到的、让我心动的榜样。

工作中如何理解组织(如何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4)

有了这个目标,我在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非常认真,最终因为成绩优秀,大学毕业被留校任教。

研究生毕业,我来到广东,首先从事工厂的财务会计工作,从成本会计做起,两年多的时间,我做到了商业集团的财务总监,也参与了公司上市的进程。

工作中如何理解组织(如何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5)

但经过了两年多的实践,我把自己的人生目标设定为成为一家大公司的CEO。

确定这个人生目标的原因,是我看了一本《艾柯卡自传》,艾柯卡帮助福特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又在危机中接手克莱斯勒,用三年时间扭亏为盈,保证了16万人就业。

他在自传中提到:“一个优秀的CEO,是一个能看得懂财务报告的营销高手”。

我学了七年财务,当了五年大学老师,做了三年的外企财务工作,我自认为对财务报表不管是国内版本还是国际版本,我都能看得懂,所以对我来说,去补足营销的短板,成为我达成这个目标的重要一步。

于是我大胆向公司老板提出来,要从事业务工作,而且愿意接受只有原来1/4的薪资。

因为目标的指引,因为这样的转型,后来才有机会操盘几家上市公司的业务。

设立人生的目标就是要找一个榜样,找一个在你的心目当中要成为的那个角色,朝着那个方向去行动,去靠近自己的目标。

但是,组织目标制定方式不一样,组织目标是多元而且有时间性的,组织目标要分成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

工作中如何理解组织(如何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6)

远期目标跟公司的愿景有关。

要告诉所有人,公司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就像单仁牛商的愿景目标是“完善治理结构,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公司,活过2108年,要帮助企业成长,创造更多就业。”

中期目标,也就是3-10年时间中要达成的目标,单仁牛商的中期目标是“成为引领时代发展,推动企业成长的数字营销服务平台”。

近期目标就是年度目标。

年度目标是一个实实在在、需要稳扎稳打的目标。年度目标除了有总体经营目标,还要按经营管理的不同方向,按部门,按产品,按时间分解目标。

只有把近期目标分解成多方面,才真正做到跟中、远期目标的衔接。

一个组织的年度目标,是实现中期和远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目标当中包括但不限于行业排名、股权改造计划、上市计划、经营总目标等;

经营总目标又包括年度销售收入、回款,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利润率,净资产回报率等。

工作中如何理解组织(如何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7)

在经营目标之下,还要分解为市场发展目标:品牌形象与单一用户价值提升目标、广告推广模式与投入预算、销售开拓与布局、区域市场布局、市场占有率、渠道布局与模式建设等目标;

除了这些具体数量化的经营指标之外,组织文化建设不可缺少。

年度文化经营目标包括员工待遇提升目标、制度建设与员工职业行为规范、企业向心力、凝聚力、执行力增强;

我经常说,目标是组织的灯塔,架构是组织成长的阶梯。

在年度目标当中,一定要有人才战略目标,包括高中低层人才规划、储备、培养、晋升目标。

如果是一家制造业企业,我们还要有新产品开发目标,新产品营收增长目标,高新设备引进计划,企业产能提升幅度、人均生产产能提升目标等等。

总结起来,组织发展更加复杂,目标设定的指标也更加多元。

工作中如何理解组织(如何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8)

接下来,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观点。

我总结了40岁之前一定要做的四件事,其中第一件事就是要弄清楚自己的能力类型,也就是你的能力圈。

工作中如何理解组织(如何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9)

我看到巴菲特、比尔盖茨、乔布斯多位大神对年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建议,就是选择做自己热爱和擅长的事。

这也是我多元共性学习法的核心,找到绝大部分人成功的共性,如果你能做到,就和成功差不远了。

就像传统企业家四十而不惑创业,互联网大佬是三十而立创业,为什么?

我总结了他们三个特征之一。

互联网大佬马化腾、李彦宏、丁磊等都是独当一面的码农出身,第一个产品都是自己一个个代码用键盘敲出来的,属于技术驱动型。

工作中如何理解组织(如何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10)

四十不惑的传统企业家,大部分属于资源整合型。

任正非、王石都是贸易起家,任正非倒卖交换机,王石捣腾玉米、录像机,后来的产品研发都不是自己亲手做的,而且依靠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和人才。

对我们投资者来说,也有不同的能力类型来选择投资的方法。

作为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不喜欢参加股东会,除非股东会就在自己办公室附近召开,而且格雷厄姆从不和管理层交流,他认为一切都在财报的数字里,投资者和管理层交流,可能受到管理层的影响甚至误导。

不过作为格雷厄姆最成功的弟子巴菲特,就非常喜欢调研,在听说格雷厄姆是美国盖可保险公司董事长,马上就坐地铁跑到纽约去调研,和总经理聊了一天,终于了解盖可保险公司区别于同行的特点,客户画像是政府雇员,出险率低,自然保险费率低,销售更有竞争力。

巴菲特回来就马上全仓买入,小赚了一票,在70年代盖可保险公司出现经营危机的时候,巴菲特还收购了这家公司。

老师和弟子有两种不同的模式,对企业价值分析的方法不一样,性格和侧重点也有区别。

格雷厄姆擅长通过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而巴菲特更擅长交流去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会被情绪左右,就算对方说得再好听,戏演得再好,巴菲特也可以冷静分析实际情况,这是他的长处。

作为外部投资者,要么擅长通过财务语言和上市公司沟通,要么通过股东会、调研,用社交语言和上市公司管理处沟通,了解企业的发展,或者是通过你对消费品、渠道、供应链的熟悉,来调查上市公司的销售情况。

对自己能力、性格优劣势有着清醒的认识,这就是能力圈。

然后根据“能力圈”设定自己的目标、能力类似和成长时间表,一步步的成长。

附图是我的【企业家投资训练营】的成长路径规划,供大家参考。

工作中如何理解组织(如何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11)

工作中如何理解组织(如何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12)

最后是资深企业家、单仁行专栏作者士老帽老师的看法。

今天的话题,藏着朴素的自然法则与辩证的人文道理。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无知到有知,到学然后知不足,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没有资格前,多听;没有能力前,多学;没有话语权前,多做;没有知情权前,多忍耐。

当过程就意味着结果,人生的意义不过是:一切要为我服务,以我当先,不可以忘我,先自私而后无私,是大我。

工作中如何理解组织(如何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13)

南师讲: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五千年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杜润生先生说:中国的事,不在于你想要干什么,而在于只能干什么;不在于你想要怎么干,而在于只能怎么干。

至于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至于“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这一切道理,关于工作,关于事业,关于生活,更加关乎今天与明天。

我们的商业行为也好,事业也罢,都需要通俗易懂的概念描述;我们所有的努力和方向,要想方设法用一句话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放大归宿感。

工作中如何理解组织(如何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14)

这个归宿感的前提可能是,世界无论多大,都要以家为单位,人的一生,走不出家,这可能是一切的意义。

每一件事发生先想到我,这件事和自己有没有关系,许多没有关系的人与事,其实有很大关系,你看不到,这个是认知问题。

一个人,不能总干些没有目的的事,目的之间要有关联,或者结果能够孤立存在。

目的还要发展的看,人与人之间的机缘巧合是种善因,得善果。

要懂得,人与人之间相遇,是机缘巧合,更是人生的机会。

将来会发生什么?能不能发生?靠什么?时来运转是未知,靠得是经营!

准确说,这缘分的中间藏着使命,每个人都是一块拼图,不同人在一起,会拼出不同的图案,不同的图案代表不同的使命。

所以,人的缘分基于相识,都是使命必达。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因缘际会的结果,可能是时机不成熟,或者缺少什么,少一块拼图也未可知。

工作中如何理解组织(如何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15)

这一张拼图,在生活中、工作中、事业里,有它的样子和存在。

生活无始有终,一个人的生活,可能取决于家庭,但会终结于寿终正寝;工作有始有终,工作不过是养家糊口的事,起起落落颠颠倒倒,再正常不过;事业有始无终,你得喜欢,顺从自己的心。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