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园地七词句段运用(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知识内容很丰富)

三年级语文上册园地七词句段运用(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知识内容很丰富)(1)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师笔记1

本语文园地七的重点是:

1.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2.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3.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特点,写好掌握“父、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字的书写。

4.朗读、背诵并会默写古诗《采莲曲》。

一、交流平台

同学们平时是怎样读课外书的,读课外书时,是否会摘抄好词好句呢?我们应该如何摘抄好词好句,请同学们翻到书本99页,随着书本上的同学学习摘抄。

  • 读书时,我会画出写得好的语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 摘抄时,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我会在旁边写写感受,特别喜欢的我还会背下来。

①什么叫做写得好的语句和写得生动的语句?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举例说一说吗?

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如: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颗颗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这太阳,挡风雨。(比喻)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拟人)

具有画面感,带有生动语言的句子,或者用词优美的句子。

如:春天,树木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②在旁边写写感受,指的是什么呢?

做批注。

如: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感受:两个“并没有”突出了父亲对鸟习性的了解,而我对鸟一无所知。

③除了要会辨别好的语句,会写感受,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背诵和运用。

  • 我喜欢归类摘抄。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别类地写下来,经常翻看,对我的习作很有帮助。

①什么叫做归类摘抄,你能说一说吗?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举例说一说吗?

写景的句子就抄到写景的句子里。

如:

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同是写景写风的句子归为同一类。

我会在合适的地方给摘抄的内容注明出处。

①什么叫做注明出处,你联系我们所学的知识举例说一说吗?

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二、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想象句子描写的情形,然后照样子写句子。

如:妈妈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2.请你找一找仔细观察“得“后面所接词语,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提示:”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前面的动作怎么样,倾向于程度深浅。

3.根据这个规律,我们一起来补充下列句子。

①他哭得像只小花猫。

②妈妈累得______________。

③弟弟____得______________。

4.扩展”的“和”地“的用法。

①这里有一朵_____________的小花。

②一米_____________的阳光晒在田野上。

③树木___________地变绿了。

④他___________地笑了。

提示:”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的“后面的事物。

结构:形容词、名词、代词 的 名词

如:美丽的小花

灿烂的阳光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形容词、副词(如:慢慢) 地 动词

如:树木慢慢地变绿了。

他开心地笑了。

三年级语文上册园地七词句段运用(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知识内容很丰富)(2)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师笔记2

5.学习顶针(顶真)的修辞手法。

①看书本上100页两句话,发现规律。

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规律: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

②仿写句子

弯弯的小桥旁边……

如:弯弯的小桥旁边是那挺拔的杨柳,挺拔的杨柳树上有个可爱的小娃娃。

③总结什么叫做顶针。

顶针(顶真),也叫联珠,蝉珠。总的来说就是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

三、书写提示

1.观察字形,注意生字的笔画,特别注意这些生字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2.请同学们自己书写生字在书本上。

四、日积月累

1.读古诗《采莲曲》,《采莲曲》为乐府旧题,内容多为描绘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采莲女的纯洁活泼及她们美满甜美的生活。想一想《采莲曲》写的主角是谁?

(采莲的少女)

2.了解作者——王昌龄

王昌龄号称“七绝圣手”,别名王少伯、王龙标、王江宁。明代王世贞称“七言绝句,少白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

3.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理解古诗意思。

(1)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2)一色裁:像是用同一种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3)芙蓉:指荷花。

(4)乱入:杂入、混入。

(5)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6)闻歌:听到歌声。

(7)始觉:才知道。

4.总结诗意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和荷叶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到来。

5.哪一句话写出了少女与荷叶融为一体?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