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朝鲜战争伤亡对比(中日两国第三次战争)

从唐朝开始至今,我国共援助朝鲜抵抗倭寇侵略四次,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援朝抗倭之战,李如松在碧蹄馆之战中率领六千人击败了两万人的倭寇。

碧蹄馆之战虽然精彩,却只是李如松援朝对抗倭寇其中之一场战役,这次援助朝鲜抵抗倭寇持续了7年,最终以倭寇全败结束战斗,也让日本300年不敢再来侵犯华夏。

能征善战的李如松

李如松生于1549年,是辽宁省铁岭人,父亲李成梁任职辽东总兵,是明朝的有名将领,师父是博学的徐渭。

李如松从小就展现了惊人的军事才能,跟随李成梁征战四方又积攒了不少的战争经验。

1592年李如松因为平定了宁夏之乱,升为太子太保。同年,日本丰臣秀吉率军攻打朝鲜,李如松被派遣援助朝鲜。

万历朝鲜战争伤亡对比(中日两国第三次战争)(1)

其实倭寇觊觎中华之心已有千年,在唐朝时候就曾经想要攻打朝鲜侵犯华夏,但却被唐朝大将刘仁轨以少胜多打得落花流水,最终不得不向大唐臣服,派遣使臣到大唐学习。

丰臣秀吉攻打朝鲜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的1591年,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结束了日本国内的党权纷争。

在消停了一年之后,为避免武士们的战斗力在太平岁月中消磨殆尽。

也为了完成千百年来祖宗们没有完成的夙愿,丰田秀吉在1592年3月份,率领15万大军浩浩荡荡来到朝鲜,朝鲜国小兵弱,根本就没有招架之功,只好向明朝请求救援。

明神宗接到求救信和大臣们商议是否派出援兵,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明朝其实已经开始走了下坡路,且彼时的明朝也正在平定宁夏之乱,一时半会儿抽不出很多人前去助战。

万历朝鲜战争伤亡对比(中日两国第三次战争)(2)

但这次战役又不得不支援朝鲜,倭寇目的很明确,攻占朝鲜下一个目标就是明朝,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明白,更何况明朝和朝鲜一直邦交很好,那时候的明朝还是朝鲜的宗主国。

平壤战败

为了摸一下丰臣秀吉的底,明神宗第一次派遣出去的人只有五千精锐骑兵,由祖承训率领赶赴朝鲜战场。

此时的朝鲜王庭已经被丰臣秀吉的军队打得节节败退,不得已放弃了京城退守平壤。

祖承训率众赶来支援,还没摸清楚究竟什么情况,就中了倭寇七百火绳兵的埋伏,导致全军覆没,祖承训八百里加急向朝廷求援。

明神宗得知消息震怒,怎么也没想到五千骑兵竟然死在了七百日军之手。

平壤大败,也让朝鲜王庭不得已再次退避到了中国境内躲避,而倭寇则是盘旋在鸭绿江畔,随时都有攻打华夏的举动。

万历朝鲜战争伤亡对比(中日两国第三次战争)(3)

明神宗意识到情况危机,命令刚从宁夏战场上凯旋的李如松,率领五万兵马支援朝鲜。

李如松首战获胜

1593年的1月8日,李如松同样率军抵达平壤城下,向祖承训了解了城内的情况之后,他身先士卒披挂上阵,鼓舞士兵,指挥得当,迅速占领了平壤城外围,这次的胜利也扭转了当前的战局。

平壤城易守难攻,想要强行攻下必须使用火炮,李如松调集了百门大炮对着平壤城轰炸,倭寇也依仗坚固的城墙放射弓箭火枪,击中李如松坐下战马。

李如松巍然不动,更换战马之后继续指挥战斗,正是他这种镇定的指挥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

李如松下令派遣身手矫健的一千名士兵攀爬上城墙,砍倒了倭寇的军旗,插上了明朝的军旗,倭寇误以为大军已经攻占了平壤便纷纷逃走。

万历朝鲜战争伤亡对比(中日两国第三次战争)(4)

以少胜多

在平壤普通门督战的小西行长,率领主力军约9000人倭寇藏在练光亭等堡垒周围准备着最后的战斗。李如松深知穷寇莫追的道理,倘若非要强攻可能双方都会损失惨重。

因此李如松果断下令瓮中捉鳖,将城池三面派重兵把守,只留下南面的河道。被逼无奈的小西行长别无他法,即使知道是陷阱也不得不踏进去。

北方严寒河面结冰可行人,起初小西行长怕被明军埋伏,只派小股势力过河,眼见无人阻拦,才命令大部队过河,刚走到河中间,突然听到炮声震天响,冰面被炸出了大大的窟窿,无数的倭寇掉入冰水中丧生,日军越是混乱越想要逃走,就加速了冰面的破裂。

仅仅一场战役下来,十几万的倭寇只剩下了六千余人,再也没有了斗争的勇气。

万历朝鲜战争伤亡对比(中日两国第三次战争)(5)

与此同时,李如松安排的水军又切断了丰臣秀吉的运粮通道,逼得丰臣秀吉不得不主动向明神宗提出议和,要求明神宗将李如松调回。

和谈失败

李如松和倭寇开战到求和也只有一个月而已,不仅打掉了丰臣秀吉的气焰,同时也收复了多个城池,著名的碧蹄馆战役也发生在这个时期,李如松以六千人歼灭了倭寇两万余人。

明神宗答应了撤回李如松,也提出要倭寇俯首称臣的条件,同时驻扎边境三万人马,以备不时之需。

可其实提出议和,只是丰臣秀吉的缓兵之计,丰臣秀吉根本就不愿意对任何人俯首称臣,这次和谈也在1596年9月宣告失败。

等他养精蓄锐之后,丰臣秀吉亲率30万大军攻打朝鲜,得知丰臣秀吉再度来犯,明朝立即征调四万大军开赴朝鲜战场,但明军加上朝鲜的士兵总人数大约只有十万人。

万历朝鲜战争伤亡对比(中日两国第三次战争)(6)

丰臣秀吉以为人数上的巨大差异可以碾压明军,可万万没有想到明朝的武器竟然那么先进,大炮火药齐上阵,打的丰臣秀吉的部队丢盔卸甲再次惨败。

而丰臣秀吉本人也因为郁结于心一病不起,1598年8月病死在了前线,没有了丰臣秀吉,倭寇就更是不堪一击,不得已班师回朝,这场为期七年的战争最终以倭寇失败而结束了。

正是由于丰臣秀吉的一意孤行,导致日本多年经济无法恢复,丰臣家族也因此失去了领导地位,而日本300年都未敢再踏足中国一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