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小河在故乡(一条故乡的小河)

我的出生地是在四川泸洲市泸县,对故乡我没有半点记忆,因为离开的时候太小了,只有三岁多对故乡的唯一记忆,就是一条小河,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一条小河在故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一条小河在故乡(一条故乡的小河)

一条小河在故乡

我的出生地是在四川泸洲市泸县,对故乡我没有半点记忆,因为离开的时候太小了,只有三岁多。对故乡的唯一记忆,就是一条小河。

母亲说,这条河是长江的一个支流,雨季的时候河水会很宽,河里还能跑船。三岁的我,不知怎么就走到这条河的桥上去了,是邻居阿姨发现我,把我抱回家。

故乡是一个小山村。虽然是穷乡僻壤,但四季的绿色也让家乡披翠载绿。母亲说,山上绿树长青,常年绿色,不像北方,到了冬天树都光秃秃的了。

每年的三月,是油菜花开的季节,遍野金灿灿的黄花,是一方风景,也是家里人一年的期盼。

外公把得到的油菜花油,小部分自家吃, 大部分卖了换钱,用来家庭开支。

外公是一个厨师,常年挑着担子走乡串户,四处游走,哪家有红白喜事,就去哪家给人家做饭。

也许是受外公的遗传,母亲做饭很好吃,她腌的咸菜,我们姐妹学了,但都腌不出她的味道。

我出生的六十年代,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的末期,物资匮乏;穷,似乎就是那个时期的写照,农村更是缺吃少穿。

不过,我们家要稍好点,因为我父亲在部队有供用,还能喝到牛奶,母亲在供销社上班,也可以吃到破碎的鸡蛋。

记得母亲做一种稀饭,把大米熬的黏糊糊的,掺入牛奶,米的香味加上牛奶的香味,那个香糯的味道,以至于我离家在外的时候,还常留恋那种味道。

我母亲1933年生人,是典型的南方人形态,身材瘦小,皮肤白皙,她很勤俭,剩的菜从不舍得扔了,也很能吃苦耐劳。

她十六七岁就出来参加工作,她工作年那年是泸县刚解放,工作组任务繁重,通宵达旦是寻常事。有的时候,工作需要,一个人走几十里的夜路,也不害怕。

工作组结束后,母亲分到了供销社上班,后来经人介绍,跟从山东当兵打仗,一路打过长江,到了泸县部队的父亲结了婚。

我们家住的是部队的房子,对于住的环境,我自然是一无所知。

我在家排行老二,父母都忙于工作,我和大姐只能找人看管。所以,有一天,三岁的我不知怎么就自己溜了出来,溜到我们家附近那条小河的桥上。

大院里一位阿姨发现了我,我正在看着桥下的河水发呆。阿姨说,“这不是王部长家的小二吗?”把我抱回了家。

那个时侯,小小的我一定是被奔流的河水震慑了双眼,而忘了回家的路。

岁月荏苒,几十年过去了,母亲乡音未改,我却不会说半点故乡话。听母亲操着乡音说这段往事的时候,我心里在描绘着那条河,潺潺流水也在心底流淌。

我常常怀念那条河,随着日子一久,那条河的影子越发在心里清晰起来。

我常在心里凝视它,凝视它的模样,它是不是几经流转,把涓涓细流汇入长江,然后,与长江水合为一体,奔腾地流淌,一泻千里,千年不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