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的疆域有何特点(历史上的统一多由北向南)

人常说北方人豪爽粗犷,南方人细腻稳重。“南方”、“北方”是中国历史传承下来的地理名词。中华文明自夏商周以来,政治经济中心一直位于河南一带。秦统一天下,都城才从洛邑(今河南洛阳)迁到咸阳,西汉南移至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又迁回洛阳。北宋前的中国大一统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基本都是没分开,不在河南就在陕西。

分析我国的疆域有何特点(历史上的统一多由北向南)(1)

中国朝代都城列表

以笼统意义上古代沿用至今的南北二分法划分,中国的南北方一般以昆仑山-秦岭-淮河为界。所以,北宋之前的中国政治中心一直都在北方。自宋朝南迁后,经济和政治中心开始分离,此后的元明清各朝南方普遍防御压力小,大力发展农业和商业,成为实际上的“经济中心”;而北方则肩负军事防御的重任,继续发挥政治中心的职责。

分析我国的疆域有何特点(历史上的统一多由北向南)(2)

西晋灭吴

关于南北方有好多有意思的历史规律,比如,中国历史的大多数统一过程基本上都是由北向南完成的。秦灭六国,楚汉之争,西晋灭吴,隋灭南陈,宋灭蜀汉唐,元灭宋,清灭明,包括近代史上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都是自北向南完成大一统。

分析我国的疆域有何特点(历史上的统一多由北向南)(3)

北宋开过格局

但历史上也曾有过两次短暂的例外。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就跟历史上大多数朝代不同,他正好是反其道而行,由南向北推进,通过北伐中原,最终成功推翻元朝统治,定都南京,建立明朝。

分析我国的疆域有何特点(历史上的统一多由北向南)(4)

靖难之役进军路线图

有意思的是,仅仅过了三十二年,明成祖朱棣就成功推翻了建文帝朱允炆统治。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亲叔叔,即位前被封燕王。他的封地便是如今的北京天津河北一带区域。这场由建文帝削藩引发的王朝内部的夺位战争虽未改朝换代,但事实上又把因为处于战争而南北分裂的国家从北向南统一了一遍。

分析我国的疆域有何特点(历史上的统一多由北向南)(5)

国民党北伐路线图

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北伐,于1928年攻克北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随后,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由南向北完成的统一。

仅仅过了二十一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便从北向南完成国家统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

这两次短暂的例外,有很多相似之处。靖难之役历时三年,解放战争历时四年,时间长度相仿;都是在经历了防守、僵持两个阶段后才进入反攻阶段;攻防转换之际,建文帝曾提出割地分治,当渡江战役发起前,也曾有划江而治这样不切实际的声音。

分析我国的疆域有何特点(历史上的统一多由北向南)(6)

秦岭淮河一线

从地图上看,秦岭淮河一线西起陕西甘肃,东至江苏安徽,是我国官方承认的南北分界线,采用秦岭淮河一线分界主要参考了温度和降水量这两个气候对自然环境影响最重要的因素。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的1月0摄氏度等温线,也是800ml等降水量线,还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分析我国的疆域有何特点(历史上的统一多由北向南)(7)

北场才能见到的画面:落叶与枯草

这样的自然环境差异注定了南北方的冬季是两幅风格各异的画面,秦淮以北冬夏分明,河流湖泊普遍结冰,河流水位变化大,树木大都落叶;而秦淮以南四季如春,河流湖泊不结冰,河流水位变化小,树木普遍不落叶。

分析我国的疆域有何特点(历史上的统一多由北向南)(8)

跟男朋友吵架后,南北方妹子的反应

自然环境的差异进而导致了南北方农业生产、地理地貌、生活习俗、人文风情等方方面面存在很多类似“北麦南稻、南船北马、南橘北枳”这样的差异。

当然,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地图上,秦淮这条线并没有贯通东西,西边到了甘肃就戛然而止。那是因为再往西就是青藏高原,那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习俗又截然不同。所以,还有一种更为确切的地理划分方式,按自然环境和人文习俗不同,将中国划分为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四个地区。

分析我国的疆域有何特点(历史上的统一多由北向南)(9)

中国地理分区 四分图

当然,所谓的南方、北方仅仅是一个相对概念,说上海人是南方人没有问题,说山东人是北方人也没问题。江苏人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要分情况,因为秦淮线经过江苏淮安,在那还有一个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因此,江苏淮安人有南方人也有北方人,类似的还有安徽、云南、四川、陕西、甘肃和河南,不能一概而论。

分析我国的疆域有何特点(历史上的统一多由北向南)(10)

1月零度等温线横穿河南

由此,如按二分法分,南方地区包含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包含西北地区。但如按更为精确的四分法分,青藏地区既不是南方,也不是北方,而是单独的一个地理区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