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全民间传说田螺姑娘(民间故事寒山拾得阿妹)

#民间传说#​#传奇故事#​#聊斋故事#​

寒山寺位于苏州枫桥镇上,初建于一千四百多年前六朝时期梁代天监年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改名寒山寺。因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七绝,寒山寺名闻遐迩,成为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

关于这寒山寺还有一段奇幻的传说哩。

且说一日日薄西山之时,丰干和尚云游至江南名山一古刹寺院,忽听得一阵婴儿啼哭,其声格外嘹亮凄苦,便举步入内,问及寺院清一禅师。

清一禅师愁眉答道:“前日清晨,在山门外的青草露水地拾得一男婴儿,大概是被哪个狠心父母丢弃的。”

“善哉,善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居。”丰干和尚道,“可否将小儿抱来,容贫僧一看?”

清一禅师当即命人将小儿抱来。男婴未满周岁,圆圆的脸,长得眉清目秀。丰干在禅椅上坐定,凝目细细端详,不由得心中又惊又喜。

故事大全民间传说田螺姑娘(民间故事寒山拾得阿妹)(1)

原来慧眼发觉一道血光,知小东西日后长大必有一段难了的姻缘。不由叹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清一见丰干眉宇凝结,便问:“大师有何见教?”丰干没有回答,只是反问道:“吾兄日后有何打算?”

“早晚伺弄些粥饭与他,喂养长大,把与人家。”“不可,不可,此儿血光缠身,前途凶险,吾兄若是仅仅将他喂养长大送与人家,断断坏了他的性命。岂不是我等杀生罪过?”

“哪、哪怎么办?”丰干和尚沉思片刻,道:“留他做一俗家弟子,让他学裁缝手艺。若干年后,贫僧自有安排。吾兄千万切记,须苦其肌肤,劳其筋骨,不可娇生惯养。”

“小弟谨记在心。还望大师替小儿取个姓名才好。”“他人丢而弃之,吾兄拾而得之,就取名为拾得。怎样?”“拾得,妙,大妙。”

丰干别后,云游四方。清一不敢忘记嘱咐,对拾得倾心调教。柳青麦黄,光阴荏苒。十八年弹指一挥间,拾得已长大成人,依靠裁缝手艺,走乡串村,自食其力。

再说姑苏城外远远的青山湾,有寡母张氏,孤女阿妹,因当地恶霸纠缠相逼,百般无奈只得含泪背井离乡,逃往姑苏城,投奔亲戚。哪里知晓,阿妹的姨婆早在一年前已病故了。寡母孤女投亲不着,四处飘泊。

一日天色未明,雪花扬扬洒洒,母女两人饥寒交迫,定投无路,忽见前面一户矮小草屋里有灯火闪烁,便趋步上前,想讨得一口热水喝,暖暖身子。

这家主人叫寒山,刚刚起床,正收拾家什,要出门去星桥镇替大户人家杀一口肥猪。见母女俩跌跌撞撞,寒山心中好不悲悯,于是忙请她们进屋,又点灶烧水,满满地煮了一锅米粥。

张氏千恩万谢,唤女儿一起吃了。寒山问明原故后,又问张氏:“老人家打算往哪里去?”“阿妹姨婆已经亡故,我们再无亲戚。合该命苦,只得返还乡里。”张氏说罢,撩襟拭泪。

寒山暗暗思付:她们老妇少女,无缚鸡之力,若是回到乡里,岂不又要遭那恶霸欺凌。于是开口道:“我从小父母双亡,亦无手足同胞,也是穷苦人,老人家如不嫌弃,就在这儿住下,权当寒山是你的儿子,可好?”

张氏见寒山情真意切,是个正正派派的老实人,不由得拉住寒山的手,高兴得老泪纵横,忙唤来阿妹:“快叫哥哥。”

阿妹年方十六,人品端庄,犹如牡丹,恰似水仙。只是平日里听说十个屠夫九个凶,心中有些不安,见母亲催她,无奈,低低叫了一声:“哥哥。”从此之后,这三人便生活在一起。

张氏、阿妹包揽烧水煮饭、缝补浆洗一应家务活,把个先是乱糟糟的草屋收拾得干干净净。寒山照旧替四方乡民杀猪宰羊。一日三餐虽是粗茶淡饭,倒也和和睦睦,笑声不断。真可谓:合家欢笑情同手足,满院春光亲如鱼水。

一年之后的阳春三月,张氏忽然卧床不起,弥留之际,将寒山、阿妹唤到床前,拉着两人的手儿,道:“我要去了,你俩如能结成夫妇,相依为命,娘在九泉之下也瞑目放心了。”说罢,目光投向女儿。阿妹早已泣不成声,忙点头答应:“女儿遵命就是。”

张氏又把混浊的目光看着寒山。寒山心如刀绞,抓住老人的手,含泪道:“听娘安排,儿一定好好疼爱阿妹。”张氏再无牵挂,露出笑容,溘然长逝。

阿妹想到自己一段隐事,扶尸失声恸哭。寒山哪里知晓阿妹的内心,忍住悲痛,葬了张氏。寒山与阿妹结成夫妇后,相敬如宾,恩恩爱爱过了三年。

时光又近岁寒。这一日,寒山正在乡庄为一大户人家杀猪忙碌时,拾得满脸倦意地来到庄上寻觅活计做。只因他是外乡人,要想揽得生意,极是不易,故而被折磨得蓬头垢面,饥肠辘辘。寒山见了,善心大发,决计将自己家中的活儿让与他做。

原来寒山与阿妹夫妻三年,不曾为阿妹添置新衣,心中极是傀疚,因而省吃俭用,备下了几尺彩绸,几丈花布,要给爱妻张罗几件漂亮衣衫,也好高高兴兴过个年。

寒山招呼拾得过来,问道:“做一身棉衣、罩衫,需要多少银两?”拾得答道:“不要分文银两,有粗饭便菜吃得即可。”寒山笑着说:“师傅可去我家做活,衣衫做好,我是一定要付你工钱的。”

寒山交代了自己的住处,拾得去了。这事被一喜欢饶舌的庄户男客知晓,在寒山面前挑拔道:“寒山,你真是个呆子。”

“我呆什么?”寒山茫然。庄户男客摇摇头,一本正经道:“你难道不曾听说‘十个裁缝九个色’吗?把那个眉清目秀的家伙招徕上门,岂不是引狼入室。况且你婆娘漂亮标致,正当年华,哪里守得住冷被窝?”

“不许你这混厮胡说!”寒山狠狠瞪了他一眼。庄户男客见寒山恼了,心中更是好笑,便又道:“我是一片好心。即便你家婆娘人品端庄,不会做出那等偷鸡摸狗之事,也难保夜深人静那厮嬉皮笑脸动起歹念。”

寒山虽然脸上显得并不在意,心中却不安起来。三天后,终于忙完了手上活计,他赶紧结了工钱,匆匆回家。月亮上树梢时分,寒山来到自家窗前,侧耳细听,里面竟传来一阵阵男人的鼾声,寒山大惊,忙借着月光朝里面望,就见得床上躺着两个人。寒山如雷轰顶,一阵恼怒,抄起篮中一把雪亮的尖刀,就要破门而入。

忽听身后一声长叹:“阿弥陀佛——”寒山扭头一看,只见月光下有一和尚在连连摇头,嘴里还在说:“贫僧丰干等侯多时了,千万动不得杀机。”

“那狗男狗女做出淫亭,难道不该杀?!”寒山忿忿地说。“事出有因,你杀哪一个?”“定是那厮诱逼我妻!”

“若杀了他,你妻也羞愧难当,日后如何做人?”

“我妻不贞,淫妇,也该杀!”

“想当初,你对寡母张氏誓言旦旦,要好生爱怜阿妹?对亡人食言,罪过,罪过。”寒山一时哑然无语。

丰干又道:“他们虽然负你,你若就此坏了两人性命,岂不也是凶徒恶汉,脸面极不光彩?”

沉默良久,丰干又劝道:“人间儿女之欢,夫妻恩爱,讲究个情投意合。既然他俩生米已经做成熟饭,其中必有缘故。想你寒山本是个日度三餐、夜度一宿的苦汉,不如网开一面,退却一步,随贫僧去吧。”此时,院后一株老树上有凄凄寒鸦之声。

故事大全民间传说田螺姑娘(民间故事寒山拾得阿妹)(2)

寒山思前想后,无可奈何,长长叹了一声:“罢了,罢了。”丢下屠刀,洒泪随丰干而去。

且说天明拾得、阿妹发现门前留有竹篮和杀猪家什,晓得寒山已明白一切,弃家出走了。阿妹不堪悲伤,掩面泪落;拾得柔声劝慰:“勿要哭了,有啥办法。寒山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若哓得你我早有情义,也断不会含恨而去。”

原来早些时候,拾得在青山湾张氏家做裁缝活计,暗中已与阿妹有了恋情,讲定来年备得聘礼,要娶阿妹为妻。只因恶霸相逼,这才造成一场姻缘曲折。

寒山弃家出走,去了浙江天台山,遁入佛门。每日打坐参禅,潜心于诸经内典,道行渐深。三年后,由烧火和尚做了首座弟子。这一日清晨,大雪纷飞,天台山方丈禅师将他唤来,吩咐道:“徒儿暂去姑苏城外何山脚下,结草为庵修行。日后有一贵客需你引进山门。”

“师傅赐教,是哪一个?”方丈开颜一笑,道:“此乃玄机,徒儿不可多问。届时,为师自会托梦与你指点迷津。去吧。”寒山打点行装,领命欣然而去。

话说拾得与阿妹结成伉俪,你恩我爱,互相体贴。就这样过了三年。一日朔风紧吹,阿妹足疲神倦,不思茶饭。拾得关切问道:“请个郎中来诊治诊治?”阿妹强打精神,阻曰:“不妨,或许是赶针线活儿累了,睡一觉便好。”

谁知过了三日,拾得替城中一豪门做了嫁女衣裳回归,见阿妹面目憔悴,形容惨变,慌忙请来年长的郎中。郎中观阿妹神色,细细号脉后,将拾得拉到一旁,摇头叹息:“病入膏育,气数已尽,准备后事吧。”

拾得闻言,如雷轰顶,然强忍痛肠,安抚阿妹:“我妻不要慌神,人有小恙,乃是常事,只需静心疗养,自能安康。”

阿妹泪流满面:“夫君不用安慰,妾连日梦见母亲,自知冥路已近。妾死,夫君不要伤悲,但有一事劳烦,夫君如能寻得寒山哥哥,诉夫君与妾早有恋情,如寒山哥哥能尽释前隙,阿妹躺于母亲坟家怀抱,亦可瞑目了。”言毕,喘息渐微,两目瞪视,涔涔泪干。

拾得见状,紧紧执住爱妻冰凉的手儿,千唤万呼,阿妹已不能言,呜呼长逝,拾得抚尸惨然大恸。这一夜,屋内孤灯一盏,屋外瑞雪纷纷扬扬。拾得面对死去的阿妹,痛泪两行,寸心欲碎。想起阿妹的临终遗言,心里苦苦翻腾:大千世界,人事茫茫,我哪里去寻得寒山。

正当拾得昏昏沉沉之时,忽见一胖大弥陀悄然而至,开口之声,如钟朗朗:“拾得,无须愁眉苦脸,寒山踪迹,可去城西何山脚下寻得。”

“真的?”拾得心头一喜,复又黯然,道:“寻得寒山,他能不计往事?”弥陀笑盈盈道:“这等事情怪不得哪一个,你们三人前世有缘。你且看来。”说罢,弥陀从怀里取出一面闪闪铜镜,擎在手中。

拾得好生奇怪,举目张望,只见镜中一片浩浩河水。少顷,水面流涌,渐渐漂来一具赤身裸体女尸。堤岸上有许多人指指点点。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后生从远处跑来,见状奔下堤岸,跳入河去,奋力将女尸抱上岸来,道:“我无力葬你。”说罢,脱下衣衫,把女尸盖了,凄然而去。不一会,有一布衣青年后生走来,见了女尸,大呼:“可怜!可怜!”尔后,尽囊中所有,弄得一口薄棺,亲为成殓。

弥陀收起铜镜,肃然正色道:“看清了吗?那两善心后生,便是你与寒山,那女便是苦命阿妹。只因你与寒山今生孤苦伶仃,注定无力娶妻,而又断不了儿女之情,故而阿妹亦转世投胎,先后嫁于寒山与你,各事三年,以报前世恩情。如今姻缘已了,你与寒山哪有什么冤恨可言?快快赶去何山脚下,了结阿妹心愿。记住,你要携得红莲一支,寒山拿着盛素篾盒,等你一同回归天台山佛门。”拾得闻听,忙问:“眼下数冬寒天,哪里有什么红莲?”

“你可随我来。”说罢,弥陀举步出门。拾得赶紧趋步相随,却怎么也跨不出门槛,见那弥陀已飘然而去,急得一身冷汗,大呼:“师傅等我!”谁知醒将转来,乃是南柯一梦。

远处更鼓正打五更,拾得心灰意冷,悲哀又缠心头。此时,一阵大风将门推开,拾得正要起身掩门,忽见门前皑皑雪地里,有一支红莲,分外鲜艳。拾得顿然开悟。天色大明,拾得将家中所有财产,变卖一空,殓了阿妹。尔后,携着红莲匆匆赶往何山脚下。

果然见得寒山手捧素盒,立于草庵门前。寒山、拾得远远相望,早已心有灵犀一点通。一阵悲喜交加过后,两人相抱相拥,朝天台山飘然而去。若干年后,寒山、拾得潜心修行,已成名僧,禅宗释教,道行了得,由天台山抵姑苏枫桥妙利普明塔院住持,塔院也就改名寒山寺。

每天不断更新古今中外小故事,有喜欢此类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或者点赞收藏;您还可以长按点赞,这样就可以强力推荐此文。

多谢观看,谢谢您的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