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孔融让梨的出处(孔门十哲的相关成语)

孔门十哲的有关成语王蔚在第46期齐鲁论语研读公益活动上的演讲,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成语孔融让梨的出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成语孔融让梨的出处(孔门十哲的相关成语)

成语孔融让梨的出处

孔门十哲的有关成语

王蔚在第46期齐鲁论语研读公益活动上的演讲

(2016年8月15日)

(根据录音整理)

(说明:齐鲁论语研读公益活动第45次活动于2016年8月15日举行。下面是当时发布的说预告:

齐鲁论语研读公益活动于2012年5月由山东财大王蔚教授发起,至2016年7月,已举 办四十五期。秘书长:于大虎,主持人:徐明明、李佳霓,秘书处全部由志愿者义工组成。

自活动举办以来,影响益巨。己成为济南乃至山东省最具影响力的民间活动。自2015年5月起,齐鲁论语研读活动亦成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的子项目,该活动将立足山东,走向全国。

本次为齐鲁论语研读第四十六次公益活动由山东财经大学王蔚教授主讲, 在济南慈悦国学堂进行,济南七色阳光影视文化公司全程录像。

主讲:王蔚教授

本期主题:《论语》中的成语。

时间:8月15日下午7:00-9:00

地址:济南市华龙路巨匠大厦11楼慈悦国学堂。)

开场白

谢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我发起的齐鲁《论语》研读第46次活动。刚才秘书长于大虎先生,还有两位著名主持人,徐明明(音),李佳霓(音),都给大家讲了课。我对他们的讲课非常满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色。大虎秘书长做了充分的准备;佳霓(音)的讲课充满了激情;明明(音)最后的小故事,讲的神采飞扬。

我下面的讲课呢,可能就没有像这三位精彩了,很可能是“狗尾续貂”。什么叫“狗尾续貂”?就是人家前面讲得太好了,后面人讲的不怎么样。人家前面(讲的)是貂,我讲就是狗尾巴。

闲话少说,进入正题。

大家知道,《论语》一共有20篇,512章,15924个字。《论语》当中的成语,接近300个。中国人常用的成语,大概在三千个左右。《论语》这部书,贡献了中国人常用成语的十分之一。

刚才大虎秘书长给我们讲了“登堂入室”的故事,佳霓(音)给我们讲了“不迁怒,不贰过”、“无伐善,无施劳”、“箪食瓢饮”,明明给我们讲了“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对明明来讲啊,记住这句话是真不容易,不简单。原文背下来了,还讲的不错。

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运用《论语》中的成语,但是不一定知道它们来自《论语》。“百姓日用而不知”,说的很准确。

今天我想用下面的时间,讲讲“孔门十哲”当中的成语,讲到哪里算哪里。

有关孔门十哲的成语

第一,先说说“孔门十哲”。什么叫“孔门十哲”呢?就是孔门当中最有名的十大弟子。孔老夫子当年,把他的学生分为四类:第一,德行科,就是德行很好的;第二是言语科,就是言语很好的,像佳霓(音)这样,就属于言语科;还有政事科,像大虎一样,做行政管理工作;另外还有文学科。

德行科有四个学生,第一个就是刚才佳霓讲的颜回,被称为三千弟子、七十二贤者之首,“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之首。第二个就是闵子骞,就是刚才明明讲的闵子骞。第三个是冉伯牛,在《论语》当中冉伯牛的篇章不多。第四呢,就是冉雍。孔老夫子认为,这四个是最好的学生。

1.颜回

第一个颜回很好,“不迁怒,不贰过”、“无伐善,无施劳”,“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老夫子对颜回的评价,是所有学生加起来,都没有比颜回一个人高。

2.闵子骞

第二个学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闵子骞。闵子骞为什么咱们济南人家喻户晓,原因就是闵子骞的墓就在闵子骞路上,就在百花公园旁边。当然闵子骞的墓有好几个地方。好多地方都说,闵子骞埋在我们这个地方。好人嘛,大家都要争。没有听说争秦桧墓的。闵子骞墓呢,全国各地至少有四到五处。当然这个墓呢,可能有真墓,就是把尸骨埋着的墓;还有可能是衣冠冢,就是把生前的遗物埋一埋,也算个墓。

《论语》中有一章是说闵子骞的,“鲁人为长府”,长府就是国库。鲁国要盖一个国库,闵子骞呢,说“何必改做”啊?“仍旧贯,如之何?”没有必要去改嘛!沿用旧时的国库不就完了吗?改什么改?旧的就行。这时候孔老夫子说了一句话,“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哎呦,平常闵子骞不大说话,一说话就说到点子上。

3.冉伯牛

下一个人物呢,就是冉伯牛了。冉伯牛这个人啊,在《论语》当中记载的很少,但是有一个故事,我必须给大家讲。

“伯牛有疾”。冉伯牛得了病了,“子问之”,孔老夫子去慰问,“自牖(you)执其手”,从窗户里把手伸进去,后来他说了一句话—“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冉伯牛得了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病,快死了,老夫子去看他。有的专家说冉伯牛得了麻风病。 冉伯牛想,我不能把我这个病呢传染给我的老师,传染给我的师兄师弟们。他把自己封闭起来,“你们谁也不能进我这个屋”。大家可能知道,春秋时期呢,有一个习俗,人临死前,挪到南墙的窗户下面。孔老夫子一看,这个人已经做好死的准备了,因为把自己弄到南墙根下了。于是“自牖(you)执其手”,从窗户里把手伸进去,握了个手。后来就说了一句话,“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么好的人怎么能得这么差的病呢?这么好的人怎么得这么差的病呢?

这一个故事,反映了冉伯牛替人着想。要死了,不能传给我的老师啊,不能传给我的师兄弟。我把我自己封闭起来,你们不要来。孔子作为老师来讲,学生病重了,不管是什么病,我得去看看。看的时候,也没有带上什么手套,“自牖(you)执其手”。孔老夫子对学生的关心,也充分地体现出来。

4.冉雍

在“德行科”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学生,叫冉雍。冉雍这个人呢,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人,也是孔老夫子非常喜欢的一个学生,孔老夫子一直认为冉雍是个做大官的料。“雍也,可使南面”,说冉雍这个孩子,可以让他去做官。孔老夫子这个人说话呢,非常有意思,能用比喻的地方,就用比喻。在座的各位很多人都是当老师的,当老师,最好的老师,是你把最深刻的道理、最难懂的事情用一个比喻说明。孔老夫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叫“无喻不出口”。只要没有比喻,就不说话。如果你掌握了孔老夫子这个特点,你读起《论语》来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孔老夫子嘴里处处是比喻。有明喻,有暗喻,有借喻,总而言之,孔老夫子讲话就是用比喻。孔老夫子讲“雍也,可使南面”,什么叫“可使南面”?因为过去做官的人是坐北朝南,孔老夫子就说,这个冉雍是个做官的料。

有一次呢,别人就说,老夫子啊,我发现冉雍这个人的特点是“仁而不佞”。第一,这个人怀着仁爱之心;第二,这个人啊,嘴不那么呱啦呱啦呱啦直响,不那么巧言令色,说话不那么多。孔老夫子就说“焉用佞?”为什么要话那么多呢?话多了惹人讨厌。孔老夫子对于“言”是非常注意的,君子要“敏于行而讷于言”,就是话尽量少说。我从这一点上呢,大体判断孔老夫子是个结巴。结巴的人对别人说话,说的快,说的多,很烦。孔老夫子说“焉用佞?”你知道佞有什么坏处吗?“屡憎於人”,话多了容易被人讨厌。同志们,要尽量地少说话,“人贵语迟”,贵人一般不乱说。当然,像我这当教授的,没办法。“子欲无言,则小子何述焉?”,我要不说话,那你们听什么呢。在大多数情况下,我是不大爱讲话的,我在课堂上我讲话多,课下,则懒得说话。

5.端木赐

孔老夫子还有两个著名的学生,在言语科,一个是端木赐,一个是宰我。端木赐是何许人也?儒商鼻祖是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也。他的墓现在河南浚县,从网上看,没有人修,乱糟糟的。这个人,非常了不起,他是孔子的学生当中成就最大的一位。第一,政治家,他曾经做过两个国家的国相,配过两个国家的相印。第二,他是大外交家。第三,他是大商人,富可敌国。

孔老夫子对子贡这个经商的才能啊,非常赞许。说“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说端木赐这小子,不接受命运的安排,做买卖,对物价的上涨和下跌,弄的那么透,没有一次不准的。端木赐啊,同志们,要是来到现在炒股,还不知富成个什么样。

孔老夫子在晚年,受到了端木赐的接济。孔老夫子临死之前,最想见的人就是他。孔老夫子临死之前,拄着拐杖在门口。“端木赐怎么还不回来啊?端木赐怎么还不回来啊?”据说,这时,端木赐在南方某个地方经商,夜里做了一个梦,梦到他老师孔子想见他。于是端木赐跟他的随从说,我做了一个梦,老师身体不好,我得赶回去。于是换了很多匹马,快马加鞭往回赶。人与人之间啊,当真正有感情的时候,是能感觉到的。就这样,端木赐就赶回来了。当端木赐赶回来七天之后,孔子就去世了。孔子去世前,唱了一首歌:“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孔子是很伟大的。孔老夫子的伟大在什么地方?别人死的时候,就是儿女送送葬,这个礼节就是守孝三年。但是孔子死了以后,是学生们守孝。孔老夫子死了以后,有一百多个学生,在孔老夫子墓前守了三年孝。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其他人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孔老夫子做到了。大家守了三年孝都走了,端木赐则继续留下来守孝,又守了三年。端木赐觉得,守孝三年不足以表达他对孔老夫子的感谢之情。端木赐一生才活了63岁,光为孔子守孝就守了六年,占到他生命的十分之一。

在《论语》中,端木赐的篇章特别多,有38章,就是我只讲端木赐,大概讲三个小时也讲不完。

在《论语》当的呢,关于端木赐成语就特别多。我就讲讲一个成语叫“驷不及舌”。(明明插嘴,我知道。)你是真知道还是假知道啊?(明明叙述了一遍)。好,看来是真知道。我就怕有些人呢,光点头,假装知道,这种人比较多,那咱小于同志呢,显然不是这种人,要是明明就难说了(笑)。明明,这不是批评是表扬啊。还有录像,以后记得,把这一段删去。

驷不及舌的意思是说话不经过大脑。听到风就是雨,不认真思考。不认真思考,往往会误会别人。我这五十多年的体会,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误会别人,都在误解别人,没有一个人不被别人误解过,没有一个人不误解过别人。要想不误会别人,要认真思考。孔老夫子讲了一段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就是指,人不要太绝对化,人不要太固执,人不要主观臆测,人也不要太以我为中心。孔老夫子为什么这样,因为孔老夫子发现,人和人之间的误会太多了。

话说回来,当你三思而后行的时候,想一想的时候,你动脑子想一想的时候,然后你气就消了。今天是天大的事儿,明天就是小事儿,后天就不是事儿。不要那么紧张啊,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沉不住气。

6.宰我

下一个人物,“言语科”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宰我。宰我只讲一个故事,有一天宰我在课堂上睡觉,老夫子就烦了。同志们,一定要记住,老师最烦的人,一个是低头看手机,当然,那个时候是没有手机的;第二个,就是打呼噜睡觉。打呼噜睡觉什么意思啊,我讲得不精彩吗?我讲的不好吗?人家宰我,就敢在人家老师的课堂上睡觉。在我的课堂上睡觉,根本不可能,因为我声音高。宰我睡觉以后呢,孔老夫子,把他喊醒了。指着他鼻子说,这么讲—“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啥意思呢?嘿这不是个烂木头吗?这个话很难听啊,刮不上腻子的墙,叫“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什么叫“于予与何诛”啊?翻译成现代汉语,你…你叫我怎么说呢?你想想老师得多么生气啊。“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过去啊,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我都信,现在别人说什么我不信了,因为你这个小子骗了我好多回了,你过去说我都信了,现在你说什么也不信了。“于予与改是”,宰予啊宰予啊,你使我对人的看法发生了改变。老师是真生气啊。

南怀瑾先生呢是《论语》大家,但是初学《论语》的人, 最好不要读南怀瑾老师的《论语别裁》。南怀瑾是大家,道家、儒家、释家都通。有时候为了风趣起见,他经常故意讲一些话。南怀瑾老师的书呢,在讲到这一段话的时候啊,南怀瑾这么讲,他说,孔老夫子这个人一向温良恭俭让,学生在课堂上睡个觉,还发脾气。人家如果是感冒了呢?当然同志们,南怀瑾先生不是不明白孔老夫子这个话的意思,他是故意这么说。南怀瑾呢,我看很多都是歪解,是故意歪解,他的书是给那些有学问,有人生阅历的人看的。至于初学者,我觉着先慎看为妙。

7.子路

政事科呢,一个是子路,一个是冉求。刚才大虎秘书长给大家讲了子路的所有成语,我就跳过去,不讲子路的部分了。

8.冉求

我讲讲另外一个人,冉求。冉求这个人啊,孔老夫子评价,是“求也艺”,说冉求的最大特点,就是多才多艺啊。同志们,孔老夫子往往用一个字来对他的学生进行评价,你比方说闵子骞,叫“孝哉闵子骞!”是“孝”;比如说仲由的话,孔老夫子用了一个字,叫“由也果”; 评价冉求的时候怎么讲的呢?“求也艺”。这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啊,多才多艺的人,往往对老师不咋样,不大在乎,笨学生对老师毕恭毕敬,有点才分的人啊,对学生一般不搭理,这是我多少年总结出的一个规律。这个冉求呢,有一次忽悠老师。说“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老师啊,我不是不觉得你讲的好,我也不是说你那个不好,是我能力不够,我学不进去,我就不学了嘛。意思就是不愿意学老师那一套。孔老夫子说了一句话,“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你还想忽悠我,小子,力不足的话,到半路上才停下来,你现在还没开始走,你怎么知道你力气不行呢?孔子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老师。这里边有一个成语,就是“中道而废”,这个词,是孔老夫子批评冉求时发明的。

做学生的别忽悠老师,老师明白着呢,有时装糊涂,你不要以为老师真糊涂。我的学生呢,有时候也忽悠我。有一次我一个研究生,我让他写论文,他笑嘻嘻地过来了,“啥事儿?”我问。“老师,今天晚上有个漂亮女孩子请我吃饭,能准我假吗?”说了两个信息,一是今天晚上,二是一个漂亮女孩子请他吃饭。我两个眼瞪这么大,就看他。说瞎话一般不敢正视你的眼睛。他一低头,还哆嗦了一下。我说,你说清楚,是漂亮女孩子请你吃饭,还是你请漂亮女孩子吃饭?先把这个事儿给我说清楚。那家伙只有老老实实地说,是我请漂亮女孩子吃饭。我说为什么你请漂亮女孩子吃饭,非要说成漂亮女孩子请你吃饭呢?老师,第一,说人家请我吃饭,我是被动的,你容易准假。第二,漂亮女孩子吃饭,显得我多么有面子啊。反过来就不一样了。我说,别忽悠老师,如果是漂亮女孩子请你吃饭,今天准假;如果你请漂亮女孩子吃饭,今天不准假。这个老师和学生之间啊,往往是斗智斗勇的过程。佳霓你教小学生,你不知道啊,小学生抬着个眼看你,你说啥就是啥; 但研究生不这样,成年学生不这样。当着面说老师你很伟大,掉过屁股来说,屁!你问问明明是不是这感觉?

这个冉求呢,曾惹得孔老夫子发脾气,是因为另外一个事儿。“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冉求做了做了季氏家的宰以后啊,想办法使季氏的财富又更多了。孔老夫子就发脾气了,“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从今天开始,我和你断绝师生关系,你不是我的学生了,我也不是你的老师了。小子们,打鼓撵出他去。这个“鸣鼓而攻之可也”,就是孔老夫子对冉求讲的一段话。

9.子游

孔老夫子呢,还有两个著名的学生,一个是子夏,另外一个是子游。孔老夫子把这两个学生呢,分在“文学科”。子游这个学生呢,他是唯一一个孔老夫子长江以南的学生,他是吴国人,如果大家到常熟去,可以去看看子游墓。为什么叫南方夫子?是因为他回到南方,把孔老夫子的学说在江南一带传播,所以江南一带,对子游的评价非常高。我曾经两次到子游的墓前去拜谒。子游呢,篇章不是很多,大概有六七章左右的样子。子游墓下面有些石头,上面刻了子游的话。子游有句话,说得非常到位。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不要把国君巴结得太厉害,巴结的过于厉害,将来你是要遭到羞辱的;不要和朋友成天粘在一起,粘在一起分不开,最终的结果是疏远。中国人总结出“君子之交淡如水”,是很有道理的,一个月见那么一次面,两个月见那么一次面,足矣。别一天二十四小时,却相处了二十三小时五十九分,没必要。该离开的时候就离开。

有一句话,咱们山东人常说,叫“杀鸡焉用牛刀”,其实在《论语》中,这句话呢,叫“割鸡焉用牛刀”。“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孔老夫子到了武城,就是子游做武城宰的地方。“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夫子啊哈就笑了,“割鸡焉用牛刀?”治理这么个小地方,还弄礼乐,这家伙有点小题大做。子游一听,老夫子怎么您还耻笑我?老夫子啊,你过去可是教过我一句话,你忘了吗?“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我现在按照您教给我的治国了,你现在却耻笑我,啥意思啊?孔老夫子一听,这子游认真了。老夫子这个人啊,是很会转头的一个人。做老师啊,同志们,不容易,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学生,今天这么了,明天那么了,得学会妥协。子游一挑战,老夫子马上就转移了。二三子,跟着我来的人你们听着:子游讲的是对的,我刚才那番话只是玩笑而已,孔子自己给自己一个下的台阶,下去了。

10.子夏

最后讲讲子夏。《论语》当中子夏有段著名的话,叫“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很多人认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孔子讲的,非也!子夏讲了很多话,好多人都把它弄到孔子身上,比如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是子夏讲的,“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那是子夏讲的。

咱继续回到这个子夏这个话题上来。子夏讲了一句著名的话,“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现在很多人对这句话很反感,反感什么呢?中国这个官本位就是孔老夫子搞的,就是子夏搞的,有的人呢,在慷慨激昂的批评。

当年,就是春秋那个时候,官都是贵族做的,老百姓是没有做官的机会的,但是,孔老夫子开始开门办学以后,老百姓的孩子才有可能做官。比如子游做过武城宰,比如冉求做过季氏的管家。

孔老夫子在很多方面是伟大的,他建立了中国第一所私人学校。这个子夏就讲“仕而优则学”,你们这些贵族们听着,你们当了官了,你们要想把官当好的话,你们应该好好学习,不要因为你有权力,你就不好好学习,你在这个位置好好学习,好好地为人民服务。子夏还喊了一句著名的口号“学而优则仕”,这些平民的孩子们,学习这么好,你当天子的,当国君的,应当给这些穷苦的孩子做官的机会,让他们为国家服务。在两千五百年以前,子夏喊出这个口号,是为劳苦大众高呼。但是真正实现“学而优则仕”,到隋朝才开始,到了隋文帝杨坚,才开始实行正儿八经的科举制度。当隋朝建立了以后,中国才真正按照“学而优则仕”来来选拔官员。之后,日本人、越南人,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按照这个子夏讲的这段话,通过考试制度来选拔官员。同志们,“学而优则仕”,总比“富而优则仕”要强。“学而优则仕”,总比“爹而优则仕”强。“学而优则仕”应当这么讲,总比拼爹强,所以我很赞成“学而优则仕”。

关于子夏呢,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我发现明明很会讲课,怎么会讲课呢?讲故事时神采飞扬。我也给大家讲个故事,但不一定神采飞扬。有一天下大雨,孔老夫子没有伞。正好路过子夏的家门口。有的人说啊,老师啊,子夏有伞啊,把子夏的伞借来不就行了吗?这老师去借一个学生的伞,同志们,应当很简单吧,我要去借大虎一把伞,大虎还能不给老师吗?但孔老夫子说不,不能向子夏借伞,学生就楞了。为什么不能去向子夏借呢?说,子夏,我很了解他,他很吝啬。你说老师去借个伞吧,他不得不借给老师,但是借了伞以后他心里就很难受,老师借了我的伞,是不是能还回来?老师借伞,他不借不行。借了吧他又难受。我们何必为了借伞,弄得人家不高兴呢。

我之所以讲这个故事,是想说,孔老夫子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是时时刻刻地在考虑学生的感受。

结束语

我们这个课,我就讲到这里了。在这个讲课结束之前呢,我得感谢一下侯雅丽同志。侯雅丽呢,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场所。同志们,组织这么个活动,又是公益活动,不容易。你们一分钱也不拿,还喝人家水,还看人家书,你们鼓鼓掌向人家侯雅丽(音)表示感谢吧!

(大家鼓掌向侯雅丽表示感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