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意识的进化(进化中的铅笔如何折射现代化进程)

读书意识的进化(进化中的铅笔如何折射现代化进程)(1)

《铅笔:设计与环境的历史》

(美)亨利·波卓斯基 著

杨幼兰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郑渝川(书评人)

19世纪的美国作家、哲学家亨利·大卫·梭罗,以《瓦尔登湖》闻名于世。梭罗的另一个身份,是工程师,曾制作出广受欢迎的铅笔,还是石墨粉的贩卖者。

梭罗的父亲约翰·梭罗跟人学会了制造铅笔的方法,以及各种应用化学的技巧。但这里所说的铅笔制造方法,所能造出的产品,跟当时世界一流的法国铅笔相去甚远。老梭罗的铅笔生意越来越好,可那不过是“矬子里边充高个儿”——美国铅笔当时是低质品的代名词,因为得不到一流石墨等原料,所以制造商只能加入大量的杂质作为笔芯。

梭罗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做教师,却被人投诉体罚了学生。梭罗一气之下辞职,帮父亲制造铅笔。他可不愿意按部就班的继续低质铅笔的生产,而是努力研究造出好铅笔的方法,虽然他不懂化学,无法分析铅笔成分,但他硬是通过查阅资料,大致摸索到了关键,成功地找到了提高石墨纯度的方法。我们今天如果去他的家乡康科德,还可以在图书馆里查到梭罗绘制的铅笔制造机设计图等资料。

浙江大学出版社最近引进出版了美国杜克大学土木工程、历史学教授亨利·波卓斯基所著的《铅笔:设计与环境的历史》一书。亨利·波卓斯基被誉为“科技的桂冠诗人”,曾荣获美国工程界著名的“华盛顿奖”,长期致力于探讨工程设计与文化研究、历史研究。在这本《铅笔:设计与环境的历史》书中,亨利·波卓斯基细密的考证了铅笔的发明、改良历史。

铅笔,并不含铅,这其实是个应该众人皆知的常识。铅笔里的笔芯,由石墨、黏土以及其他成分合成。所以,对孩子说不要咬铅笔头以免铅中毒的劝诫,纯属误会。那么,为什么非得叫做“铅笔”呢?亨利·波卓斯基考证指出,在古代的很长一段时期,欧洲人用炭块、铅块来书写,直到鹅毛笔等更加轻便的书写工具获得了普及。而后,金属针笔在欧洲再度流行,笔针就选用了金属铅,因为铅划出的痕迹,可以用面包屑擦掉。

16世纪的欧洲,开始出现木杆笔,用石墨笔芯,外面包上木杆,或者用毛线甚至软纸包起来,就能很方便的书写了。这项发明出现后,铅笔在很短时间内就风靡欧洲。书中详细叙述了法国、德国铅笔制造业18-19世纪的迭代改进,再转入对美国铅笔制造业的介绍——梭罗家族为代表的制笔家族,通过不懈的努力,将美国铅笔从低质品的代名词,变成了可以与欧洲铅笔竞争的优质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在铅笔出口领域展开了激烈竞逐。德国铅笔素以质量上乘著称,主要面向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工程师等特殊人群供应高品质、高价位的铅笔。而美国铅笔业为了降低海外铅笔对本国市场的冲击,通过政治游说使得美国对进口铅笔征收很高的关税。铅笔大战俨然成为了这一时期世界贸易形态的缩影。

《铅笔:设计与环境的历史》还介绍了削铅笔方法的演变:最常见、最早的方法当然是用小刀削笔,但这种削笔的方法很多时候会造成笔芯断裂;所以,之后很快就出现用砂纸打磨削笔的做法;再然后,工业用的大型削笔机、手工用的小型削笔机都应运而生。到了20世纪初,一些工程师开始设法研制一种大众化的自动铅笔,制造企业为自动铅笔设计了精妙的广告,还宣称这将有助于促进环保(木制铅笔会使用大量的木材)。尽管如此,无论是学生还是艺术家、设计师,更多人还是习惯于手握木制铅笔。

而今,随着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的普及,电子屏幕的虚拟输入渐渐替代了手动书写,木制铅笔与自动铅笔以及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之争也渐渐被平抑。无论如何,我们仍有必要知道铅笔这种书写工具的历史沿革和文化意义。亨利·波卓斯基在书中的一番话很适合放在这篇文章的文末:“铅笔,是涂鸦者的工具,代表思想以及创造力。铅笔,又是孩子的玩具,象征自发与幼稚。铅笔同时也是思想家、企划者、绘图员、建筑师、工程师等,传递概念的短暂媒介。”

成都晚报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