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庭教育经验方法(家庭教育方法分享之幼儿常见三大问题解决方法)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幼儿逐渐成为家庭的小祖宗、小太阳,成为家长们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而家长对幼儿的过分控制或过分娇惯放纵却极易让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懒惰、依赖等不良品质。例如在幼儿园中,教师教育孩子要懂得珍惜、爱护公物,但某些家长却教孩子在幼儿园里任意拿取玩具、独占玩具,或对倒在地上的椅子、流水的龙头等情况熟视无睹,在家更是放任孩子为所欲为;许多孩子在幼儿园是个“乖宝宝”,在家里却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熟知《孔融让梨》故事的幼儿,在现实中并不懂得尊重父母等等。类似这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一致的现象,在部分程度上有可能削弱甚至抵消了教师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上所做的努力,甚至由于缺少沟通等原因,二者间还可能存在着某些抵触,幼儿园教育效果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自然大打折扣。

三大主要矛盾问题点:

一、怎样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问题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从幼儿园的选择、特长的培养、择名校等一个也不能被拉下,对孩子的教育倾尽全力,这个方向是对的,这些作法不一定完全可取。上面所说的起跑线,我认为应该是家长对孩子良好的言行、生活和学习习惯的教育和引导。

二、父母教养孩子的方法不一致问题

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只是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所不同。事实上,都希望孩子好,当一方在教育孩子时,另一方最好保持沉默,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一致的观点,切忌当着孩子面前反驳,这样会误导孩子。要认真听他(她)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最好当孩子不在身边,或孩子睡觉时及时交换意见,尽可能达成共识,这样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孩子该不该让“老人”带问题

现实生活中,隔代教育一直颇受争议。很多年轻父母的确想自己带孩子,但苦于工作忙,有些时候的确是没有时间自己带。从自己带孩子的经历来看,觉得孩子最好是自己带。“老人”教育孩子的标准是停留在他们的时代的,很多时候会产生教育孩子方面的分歧。

因此,如果是临时没有时间,可以让“老人”帮着带几天,最好不要长期带。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想等孩子大一点再来纠正,恐怕会为时已晚,一些不良的习惯已经养成。

其实,在现实中,还存在一些父母不知道如何当家长问题,只是负责把小孩带到这个世上,将很多教育责任都推给了学校和社会,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成长经验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需要父母言传身教的,因此孩子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的,请家长们不要困惑,需要家长清醒地认识到。

儿童家庭教育经验方法(家庭教育方法分享之幼儿常见三大问题解决方法)(1)

解决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相应对策

1、家庭教育中应该有规则教育

没有规距不成方圆,在幼儿教育中之所以会出现"5 2=0"的现象,从很多程度上说明家庭教育2天的教育,没能为5天的幼儿园教育提供很好的辅助条件。因此幼儿在家也应该制定、执行一个符合科学生活常规或制度,培养幼儿有规律、有规矩的生活,避免其在集体生活中出现问题。

2、家庭教育中应该体现正面教育

一个人的人格、性格定性就是在其人生的前10年内,而幼儿家庭教育就是这10年的中间阶段。在这个时段中,特别是在饭桌上,父母尽量不要谈论工作带给自己的辛苦、无奈和悲惨的人生,因为这会不经意的刻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直至难以抹去。

作为父母要谈就要谈论工作带给我们的成绩感和幸福感,或者要以正面的心态、积极地看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领导对自己的不公正。注意,这不是让家长跟孩子撒谎,而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坚持正面教育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这跟孩子一生的影响来比,还不算什么。

3、家庭教育中应该教育方式

一致家庭能给孩子带来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这句话蕴涵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夫妻相处的方式,这一点会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最初温度;第二是夫妻对待孩子的态度,这一点会影响着孩子的生活立场。

夫妻相处是一门学问,夫妻为孩子更好的相处是另一个更重要的学问。爱孩子,不仅要给孩子我们的爱,还要为孩子爱这个家,为他创造一个和谐的有爱的家庭生活环境,带给孩子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保持一致,表现在两方面:家庭成员间教育孩子时要观点一致;当出现矛盾时,应背着孩子协调。

最后,想用网络上一段写给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家长的话来结尾:幼儿的家庭教育是幼儿一生幸福的奠基,幼儿园教师有责任让家长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父母有义务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孩子的父母都应该记住:教育就在当事时,教育不能等待,因为孩子过去的人生不能被重写。这个时代我们只做一次父母,所以必须全力以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