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人而不致于人出自 致人而不致于人

在作战指导上,孙子提出了一个千古名句:“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虚实》)认为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这是关于战争中争取主动权的最古老的表述自此之后,许多兵学家都十分重视这一命题例如,《尉缭子·战威》说:“善用兵者,能夺人而不夺于人”《鬼谷子·谋》说:“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  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唐太宗指出:古代兵法千章万句,最重要的莫过于“致人而不致于人”(《李卫公问对》)主动权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去了这种自由,受制于敌,结果就只能是失败,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致人而不致于人出自 致人而不致于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致人而不致于人出自 致人而不致于人

致人而不致于人出自 致人而不致于人

在作战指导上,孙子提出了一个千古名句:“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虚实》)认为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这是关于战争中争取主动权的最古老的表述。自此之后,许多兵学家都十分重视这一命题。例如,《尉缭子·战威》说:“善用兵者,能夺人而不夺于人。”《鬼谷子·谋》说:“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  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唐太宗指出:古代兵法千章万句,最重要的莫过于“致人而不致于人”(《李卫公问对》)。主动权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去了这种自由,受制于敌,结果就只能是失败。

孙子强调保持力量的强大优势,这是主动权的客观物质基础。与此同时,他也清楚地看到,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又可以直接作用于力量的优劣强弱和主动被动的变化。因此,他十分重视在战争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部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始终处于自由行动的环境之中。

 主动权问题是一个贯穿于战争全过程的中心问题。因此,要获得主动权就必须在各个方面发挥主观努力,从获取情报、作出判断、定下决心,一直到灵活用兵都要驾驭战争,掌握主动。可以说,这些方面,孙子都注意到了,都论述到了。孙子在关于争取战争中的主动权方面带有原则性的论述,大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争取先机之利,形成主动态势

孙子在《虚实》中指出:“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入。”可见,他是把先机之利当作争取主动地位的首要条件来看待的。先机之利,不仅表现为“先处战地”—先敌准备、先敌部署,它还表现在其它各个方面。正如《白豪子兵·先》发挥《孙子》文意时所说:“治气则先,治心则先,治力则先,治变则先;隘则先居之,险则先去之,爱则先夺之。”在先机之利中,最重要的是先发制人。先发制人是进攻作战的灵魂。孙子在《九地》篇论述战略进攻时强调“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要求在开战之后就率先夺占敌人战略要点。对于野战,他也强调先发制人:“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九地》)意思是说,即使是同兵强马壮、阵形严整的敌人作战,只要“先夺其所爱”—赵本学《孙子书校解引类》云:“或积聚所居,或救援所恃,或心腹巢穴所本者,皆是所爱”一—敌人就会陷于被动,就听从我摆布了。  

(二)示形诱敌,创造主动条件

战场上两军对阵,主动与被动不是一成不变的。被动者可以通过主观努力脱出被动,争得主动;主动者如果无所作为,也会丧失主动,陷于被动。关键就在于指挥员能否广施权变,着着争先,牢牢掌握战场主使一变为主动权。

孙子认为敌人的主动地位是可以剥夺的,他指出:“故敌逸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虚实》)要使敌人由休整良好变为疲劳沮丧,由给养充足变为饥饿困乏,由安守自固变为疲于奔命,就必须巧施计谋,诱使敌人上当受骗。方法就是“示形”与“诱敌”。

所谓“示形”,就是隐真示假。例如,“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计》)等等,示形运用到出神人化时,就能达到“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虚实》)的地步。这是最高境界,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我军就处处主动,敌军则处处被动。

“兵者,诡道”。战争中,同敌人是没有任何信义可言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谁能迷惑对方,谁就有主动权,谁就能左右战局,从而夺取胜利。示形诱敌是一门艺术,一门高超的战争指挥艺术。有两个截然相反的例子可以来说明这一点。一个是战国中期的齐魏马陵之战,孙膑用的是减灶示形之计;一个是东汉时代的武都之战,汉将虞诩用的是增灶示形之计。他们都达到了示伪形于敌的目的,从而赢得了胜利。

(三)调动敌人,形成主动地位

  调动敌人,孙子称为主动,这也是争取主动地位的重要方法。

孙子说:“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势》)这段话表明孙子具有调动敌人于运动之中加以歼灭的原始的运动战思想,值得我们重视。它的大意是说,善于调动敌人的指挥员,伪装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必然听从我调动;投其所好引诱敌人,敌人必然上钩。用小利去调动敌人,用重兵去同机攻击运动中的敌人。  从孙子这段话可以看出,为了创造主动作战态势,他主张采取“利而诱之”的方法把敌人调动出来,使之脱离其有利阵地,进人于我有利的阵地,然后用重兵突然发起攻击,打敌一个措手不及。很显然,这不是阵地战而是运动战。古代有没有运动战,过去这个问题是一个禁区。其实,运动战只是相对于阵地战而言的。由此可证,孙子的上述观点正是早期的运动战思想的反映。

(四)战胜不复,多方创造主动条件

采取多样化的作战方法和作战形式,是创造主动态势的重要手段。

 孙子说过这样一段寓意深刻的话:“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虚实》)意思是:根据敌情而取胜,把胜利摆在众人面前,众人还是看不出来。人们只知道我是根据敌情变化取胜的,但是不知道我是怎样根据敌情变化取胜的。所以每次战胜,都不是重复老一套的方式,而是适应不同的情况,变化无穷。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战争中战法的变化和创新是没有穷尽的。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几种老一套的打法还蔽帚千金,那么,在战场上就根本没有主动权可言。

在《孙子》中还提到了一些争取主动权的手段,它既讲了阵地战也讲了野战,既讲了包围也讲了迂回,既讲了火攻也讲了水攻,既讲了奇袭也讲了强攻,等等;而且,它还讲了心理战——“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军争》)。尽管孙子不可能尽述所有的作战形式,但他战胜不复”这一句话却高度概括了古今中外一切战法的灵魂。过去要“不复”,现在要“不复”,将来也要“不复”。只有战略战术日新月异,才能争取到未来战场上的主动权、自由权,才能最终赢得胜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