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隐居是为了逃避现实嘛(他隐居和官场有关)

提起陶渊明这个人,大家能想到的一定是“隐士”这个词,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是隐居田园,过着“欢来苦夕短”的潇洒日子。在大家的印象中,隐士嘛,过着的都是清贫的日子,每天粗茶淡饭但是却怡然自得。

陶渊明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说自己家中: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大概意思就是说自己家徒四壁,衣服上都打满了补丁,装米的瓢也经常是空的,但他却安然自得。但是陶渊明真的像他自己形容的这么贫穷吗?

陶渊明隐居是为了逃避现实嘛(他隐居和官场有关)(1)

事实可未必如此!


出身官宦之家

陶渊明,东晋时期人,字元亮或云潜。他的曾祖是东晋时期的名将陶侃,官至大司马。

祖父也曾是太守,而他的父亲虽没有记载,但在陶渊明所写的《命子 其六》中有这样一句:

“寄迹风云,寘兹愠喜。”

就是说他的父亲淡泊名利,不因为自己身处仕途而感到或忧或喜。

陶渊明隐居是为了逃避现实嘛(他隐居和官场有关)(2)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陶渊明的确出身于一个官宦之家,并不是那种贫民百姓,相反在东晋那个时代里,陶渊明根本不愁当官的问题,即便是他不读书,他也能够舒服服的做一个小官。

而且,古代也没有义务制教育,要供养一个孩子读书,那可不是普通的平民之家能够做到的,不但所需的花费巨大,而且当时的时代,是门阀士家大族垄断的时期,若是寻常百姓的出身,是根本没有读书的机会的。

陶渊明自幼学习儒家学问,又受道家思想影响颇深,可见其是有一定的身份背景和金钱做支撑,才能够做到这些。

陶渊明隐居是为了逃避现实嘛(他隐居和官场有关)(3)

但是似乎在大家的印象中,陶渊明一直是很贫穷的形象,这主要是因为在陶渊明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十二岁的时候庶母也去世了,只留下一个比陶渊明还小三岁的庶妹。陶渊明兄妹年幼,家中也没什么长辈,只好靠着剩下的家产过日子,坐吃山空,日子一点点的就败落了。

陶渊明的一首诗中曾写道:“弱年逢家乏”就是说他年少的时候就赶上家中经济困乏。

可这也是陶渊明自己说说而已,东晋是门阀时代,名门望族其实是极难衰落的,几乎是长久不衰。他的这些诗句并不代表陶渊明就真的非常穷,可能也仅仅是陶渊明自己自娱自乐罢了,更何况当时的陶渊明还自己出仕做官了,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宦海沉浮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算志趣高雅如陶渊明,年轻时也走不出这个循环。

陶渊明二十岁时,就开始做了官,起初只是一个无名小吏,后来升为江州祭酒,但是也没做几天,就辞职不干了,回家务农去了,后来州里又想召陶渊明做个主簿,但被陶渊明拒绝了。

此后的陶渊明一直在家中赋闲,直到义熙元年,陶渊明再次出仕,任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但是陶渊明心中还是向往着美好的田园生活。

官场上的勾心斗角,让这位自由自在的诗人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厌恶情绪,这种情绪只要他身居官场,就时时刻刻的陪伴这他。

陶渊明隐居是为了逃避现实嘛(他隐居和官场有关)(4)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此时的陶渊明,在这宦海之中浮浮沉沉已有十年之久了。

在这十年之中,他也逐渐的厌倦了这种生活,而且自小与陶渊明相依为命的妹妹也在同年病逝,这更让陶渊明心力交瘁,最终还是决定回乡隐居务农,追寻自己想要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陶渊明都吃不上饭,为何还有僮仆欢迎?

他在辞官之后所写的《归去来兮辞》中写道: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侯门。”

前文我们也说过,陶渊明家室不俗,就算没落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不成豪门贵族,混个小资家庭当当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这时候的陶渊明还是有些家底的,而且之前几年,陶渊明断断续续的也都在做官,积攒下一些钱财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家中有些僮仆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就陶渊明所写的诗来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也不是正经农作人家的务农方式,而陶渊明乐在其中,“但使愿无违”,这就可以看出,陶渊明根本也没把劳作当成生活来源,人家务农也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情趣,只要自己高兴了就行,这和贫苦的农民大众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陶渊明隐居是为了逃避现实嘛(他隐居和官场有关)(5)

在贫穷大众的眼里,这种达官贵人的举动颇有矫揉造作,哗众取宠之嫌。

官场上的人嘲笑他不懂人情世故,民间百姓更是嘲笑他故意惺惺作态。

而在《五柳先生传》中,虽然陶渊明将自己描述的生活如此艰辛,衣衫破旧、家徒四壁,但是却不一定是真的。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所以在《五柳先生传》中的描写很可能是一种夸张的写法,主要是为了突出自己情趣的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已。

虽然的确有一段时间,陶渊明家中失火,宅院都被烧了,而且家中的良田也没什么收成,但是陶渊明生活的肯定也不会太差,毕竟他在官场中浸淫多年,几位身份不凡的至交好友还是有的。据《续晋阳秋•恭帝》记载,江州刺史王弘就曾亲自去为陶渊明送酒。

陶渊明隐居是为了逃避现实嘛(他隐居和官场有关)(6)

官员颜延之与陶渊明交好,后来颜延之被调去了陶渊明住的地方当官,就曾多次拜访陶渊明,还为他留下两万钱。

陶渊明将这钱都送到了酒家,以方便他日后去买酒。由此可以想见,陶渊明有好友资助,而且还有钱喝酒,想必不会穷的连饭都吃不上的。

不要看陶渊明种种田就觉得人家真的是个农民,官宦之家出身的他有足够的资本来为自己隐居田园的生活买单,对于陶渊明而言,他更多是来体验体验生活,找找写诗的灵感罢了,要不然也写不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