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各阶段采食量与料肉比(毛猪出肉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猪各阶段采食量与料肉比(毛猪出肉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1)

畜禽的出肉率计算方法有较大差异,通常情况下,行业人士习惯用屠宰率表示生猪的出肉率,用净肉率表示牛羊的出肉率。

毛猪的出肉率计算方法

猪的出肉率(屠宰率)为胴体重量/活猪(空腹24h)的比重。

猪的胴体重量是指猪宰杀以后,去除头、蹄、内脏、尾、血液、毛的部分。

我国生猪品种众多,包括83个地方品种,38个培育品种,6个引入品种及配套系。

整体来看,我国毛猪的出肉率(屠宰率)集中在65%-80%。

影响毛猪出肉率的主要因素

猪各阶段采食量与料肉比(毛猪出肉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2)

1、品种。不同品种的生猪,其出肉率(屠宰率)有一定差异,一般情况下,瘦肉型猪种的出肉率(屠宰率)较高,培育品种其次,地方品种较低。比如大白猪在70%以上,长白猪在72%以上,杜洛克猪在70%以上,汉普夏在72%以上,杜长大猪72%-78%,太湖猪65%-70%,荣昌猪69%左右,金华猪78%上海白猪69%左右,苏太猪70%-75%,北京黑猪71%-75%,陆川猪68%-72%,藏猪65%-68%。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地方品种的生猪出肉率确实较低。

2、行情。猪价向好时,由于利润丰厚,养猪人会推迟出栏时间。饲养时间越长,生猪的出栏体重就越大,行业内通常把出栏体重在280斤以上的称为大肥猪或者牛猪,近两年有的养猪人能把猪养到500斤。这种情况下,出肉率就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不过瘦肉率是下降趋势。此外,由于饲养时间变长,肌间脂肪沉积变多,猪肉的口感变好。

猪各阶段采食量与料肉比(毛猪出肉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3)

总之,毛猪的出肉率(屠宰率)计算方法十分简明,但在实际生产中并非一成不变,品种、行情都会对毛猪的出肉率(屠宰率)有较大影响。

最后要说明的是,上述毛猪的出肉率(屠宰率)均包括骨头,并不是指的净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