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者中的明家五兄弟(伪装者明氏三兄弟)

《伪装者》中明楼、明诚和明台兄弟情俘获了一票影迷。而从“五四”时期到八十年代长达60多年的历史跨度中,刘半农、刘天华和刘北茂三兄弟前赴后继,不断追求进步,以科学求实的精神,为弘扬和发展祖国民族文化呕心沥血,他们的不朽业绩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被誉为江阴刘氏“三杰”。

伪装者中的明家五兄弟(伪装者明氏三兄弟)(1)

▲冰心题字:刘氏三杰,江阴之光

刘半农

伪装者中的明家五兄弟(伪装者明氏三兄弟)(2)

刘天华(1895-1932)被誉为“中国二胡之父”,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演奏家及音乐教育家,对于传统中国音乐及民族乐器的改革有着莫大的贡献。

伪装者中的明家五兄弟(伪装者明氏三兄弟)(3)

▲演奏二胡的刘天华

刘天华创作的二胡曲,后来被誉为二胡十大名曲,包括了《病中吟》、《光明行》、《空山鸟语》、《良宵》、《独弦操》、《月夜》、《烛影摇红》、《悲歌》、《闲居吟》、《苦中乐》等。近年来这些乐曲更都是音乐检定或音乐比赛不可少的曲目。这些都是国乐界耳熟能详的乐曲,历久不衰、百听不厌,受到众多爱乐者的喜爱。

伪装者中的明家五兄弟(伪装者明氏三兄弟)(4)

▲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现代音乐家邮票(右上为刘天华)

1930年梅兰芳应邀赴美国演出前,为了准备出国演出音乐资料,经京剧编剧齐如山介绍,梅兰芳请他帮助记录京剧音乐曲牌。他用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将梅兰芳的京剧唱腔以五线谱的形式记录下来,印制成书,以便带到美国散发。这本《梅兰芳歌曲谱》在美国很受极大欢迎。

伪装者中的明家五兄弟(伪装者明氏三兄弟)(5)

▲梅兰芳

中国早期的二胡本来是较少有独奏曲的,都是一些民间小曲和丝竹乐等等,自从刘天华创作十大名曲后,二胡独奏曲也才开始大大的兴盛起来。

刘天华对二胡的演奏技巧,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二胡的表现力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所以近代也有人甚至称他为“中国二胡之父”。他在我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沿用西方五线谱记录整理民间音乐,大胆借鉴“西乐”,“改进国乐”,使二胡的表现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境地!

刘北茂

伪装者中的明家五兄弟(伪装者明氏三兄弟)(6)

刘北茂曾回忆说:“我家在父母双亡之后,家中全靠大嫂勤俭操持,我则从此惟兄嫂是赖,得以教育成人(父母双亡,北茂年仅12岁)。长兄半农长我12岁,二兄天华长我8岁;他们一个像“严父”,一个像“慈母”一样来待我”。在刘天华的悉心指导下,刘北茂早年就掌握了许多种中外乐器的演奏技巧,对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尤为精通。

伪装者中的明家五兄弟(伪装者明氏三兄弟)(7)

▲刘半农及妻子朱惠(中间刘半农及夫人朱惠,后刘天华,前刘北茂)

192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燕京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先后在暨南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任教。北平沦陷后,他拒绝日伪政权的高薪聘请,毅然放弃英语教学,到重庆国立音乐学院教音乐。由此,他开始转入音乐事业,决心继承和发扬二哥刘天华的“改进国乐”的遗愿,献身于国乐的改进、提高的工作。

刘北茂是刘天华二胡学派开创人之一,是最直接和最优秀的传承者、发展者,在1932年刘天华英年早逝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这一阶段,刘北茂以二胡教学、演奏、创作三方面贡献,为该学派和二胡艺术事业发挥了承前启后、填补历史空白的作用。

伪装者中的明家五兄弟(伪装者明氏三兄弟)(8)

▲1940年3月30日,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建国后,先后任中央音乐学院和安徽师大教授。到晚年,双腿瘫痪,于1981年与世长辞。他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首二胡曲,像《汉江潮》、《小花鼓》、《流芳曲》等二胡独奏曲,都称为广为流传的代表作。他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多产的作曲家,是刘天华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被誉为“民族音乐大师”。

伪装者中的明家五兄弟(伪装者明氏三兄弟)(9)

伪装者中的明家五兄弟(伪装者明氏三兄弟)(10)

▲刘氏兄弟故居

解放战争后期,南京国民党反动政权风雨双摇,但它仍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变本加厉地对广大人民实行残酷的统治。同年四月,南京发生了“四一”惨案,国民党反动政权对进步学生的革命行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刘北茂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前往被驱逐离校的进步学生住地,一一握手致意,并进行慰问演出。

伪装者中的明家五兄弟(伪装者明氏三兄弟)(11)

▲“四一”惨案时的南京

刘氏三兄弟均是中国近代史上勋绩颇丰的三位大师,这是十分稀有和珍罕的,刘半农一生著作等身,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刘天华被誉为“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刘北茂则被誉为“民族音乐大师”。江苏江阴市特为三兄弟建立“刘氏兄弟纪念馆”,以兹后世追念。

伪装者中的明家五兄弟(伪装者明氏三兄弟)(12)

文字编辑:KK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