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的两金是什么(建筑业两金占比逐年增高)

建筑业属于工伤风险较高行业,又是农民工集中的行业。为维护建筑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工伤保障权益,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大力推进建筑施工企业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使建筑业职工工伤权益保障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但目前仍存在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工伤保险参保覆盖率低、一线建筑工人特别是农民工工伤维权能力弱、工伤待遇落实难等问题。

据相应责任主体不同,工程职业责任保险主要包括勘察责任险、设计责任险、监理责任险、施工责任险等职业责任险种。其投保人也对应为相应的责任主体单位,如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

而对于工程质量保险、工程保证保险与安全生产保险三类险种,即便同一类别的险种,其投保人也常涉业主、承包商、分包商等不同活动主体,投保主体较为复杂。

建筑工程一切险,简称建工险,是集财产损失险与责任险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保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承保在整个施工期间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物质损失,以及被保险人依法应承担的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通常附加第三者责任险。

建筑工程一切险的承保方式分为几种,分别为:全部承包模式、部分承包模式、分段承包模式、施工单位只提供劳务的模式。

对建筑企业而言,“两金”主要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存货和债权。存货包括具体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除此之外还有每个建筑施工企业遇到的必然问题,即已完工未结算的工程。而债权则是企业各类营收款项及预付账款。这两者的规模占据了建筑施工企业总资产的大部分,部分企业甚至高达90%。

“随着“两金”规模持续攀升,建筑企业资金周转效率不断降低,资产负债率也将不断提高。具体而言,“两金”对建筑企业最大且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流动资金的影响,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血液,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两金”规模,降低“两金”总量,建筑企业很可能因流动资金短缺而导致资金链断裂,致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危机。

为切实防范和规避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如何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手段建立完善压降“两金”的长效机制是当下建筑行业探讨的的重要课题。

企业发展的程度和企业流动资产的状况息息相关,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重视解决“两金”问题。“两金”过高,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已完工项目工程款久拖不结算,以及高额的现金保证金压力,都会导致建筑企业面临沉重资金压力,负债率不断增大,现金流严重不足,引发企业资金链风险,危及企业生存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的两金是什么(建筑业两金占比逐年增高)(1)

近年来,在后疫情时代影响下,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减速,但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两金”占比却逐年升高,严重地制约了企业发展,对企业资金链运转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为保障建筑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从国家宏观政策方面以及市场经济调控方面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对“两金”进行压降管控,减少建筑企业资金压力,优化建筑行业营商环境。

为释放建筑企业资金压力,解决建筑行业存在的高额保证金压力、工程款拖欠、垫资施工等问题。国家及各地区相继发布多条重要政策来规范建筑市场行为。

工程保证保险,缓解企业保证金压力

工程保证保险作为替代传统保证金的创新管理形式,以工程保证保险形式替代高额的现金保证金,可以切实有效减轻企业资金压力,还能够通过杠杆的放大效应,在盘活企业现金流,节约资金成本的同时强化企业融资能力,提高企业资金链抗风险能力,同时间接降低工程投标等活动的经济门槛,促进建筑企业发展。

新时期下,建筑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解决应对“两金”问题是关乎企业生存的关键性问题。通过上述,一方面要借助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手段制定完善的清收措施,用合法合理的手段捍卫企业合法权益。另一方面通过工程保证保险的市场经济调控为企业减轻资金负担、提高企业融资能力,转移企业资金风险,来实现建筑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