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心律失常心电图(控制恶性心律失常找到光控开关)

罹患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后,发生心脏性猝死风险极大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科研人员近期对犬进行的动物实验证明:利用光遗传学技术,可有效抑制心脏交感神经的功能和活性,阻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专家预计,这一重要科技创新成果将来如顺利运用于临床诊疗,可大幅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恶性心律失常心电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恶性心律失常心电图(控制恶性心律失常找到光控开关)

恶性心律失常心电图

罹患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后,发生心脏性猝死风险极大。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科研人员近期对犬进行的动物实验证明:利用光遗传学技术,可有效抑制心脏交感神经的功能和活性,阻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专家预计,这一重要科技创新成果将来如顺利运用于临床诊疗,可大幅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洪教授领衔的“神经再平衡”研究团队,在第66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汇报了《心脏交感神经活性的光遗传学调控技术防治室性心律失常》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与会122个国家的心血管领域顶尖权威专家关注,并获得了ACC2017中国区原创研究评分第一名。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且无有效治愈方法。鉴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脏交感神经系统密切相关,江洪带领的研究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尝试运用光遗传学技术,调整心脏交感神经节的功能。

在研究中,该团队利用病毒转染的方式,成功将一个名为“ArchT”的光敏感通道蛋白表达于实验犬的心脏交感神经节上。研究人员发现,使用无线单色激光瞬时光照刺激时,实验犬的心脏交感神经节的功能会被显著抑制;而持续性光照,可对该功能产生强化、延长的抑制作用;光照结束后,实验犬的心脏交感神经节功能又逐渐恢复至基础状态。

江洪解释,光敏感通道蛋白“ArchT”在感受到特殊的黄绿光照刺激时,会产生外向的质子流,让细胞膜超级化,从而迅速抑制心脏交感神经的细胞活性。这样,打开或关闭黄绿光照,心脏交感神经的神经元就可以像电灯一样被简单打开或者关闭,这就相当于给原本过度活跃的心脏交感神经系统装上了可人为调控的“光控”开关。

此项研究成果论文一个月前已被国际著名心血管病JACC(《美国心脏病学学院心血管介入杂志》)审稿接受。该团队还申请了“一种基于光遗传学技术的小型植入式无线神经调控系统”的专利。研究者希望将来能开发出植入式刺激器,通过微创手术植入心脏交感神经上,并在体外移动端(如智能手机)上利用蓝牙调控开关,迅速抑制过度活跃的心脏交感神经系统,提前阻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作者 杜巍巍 来源:健康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