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四十多年(中美建交40年合作一直是)

中美建交四十多年(中美建交40年合作一直是)(1)

中美建交公报《人民日报》号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9年1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互致贺信,热烈祝贺中美两国建交40周年。在贺信中,主席为历经风雨、始终前行的中美关系总结出最具战略性的关键成功经验: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

合作是中美四十年主基调

整整40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共同推动、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这一重大的大国关系调整,对于当时的中美两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对美国而言,通过与北京建立正常外交关系,不但在冷战格局下为自身创造了更为主动的战略空间,更是得以有机会拥抱具有10亿人口广阔市场,且正在改革开放起跑阶段的中国。对中国而言,中美建交不但有助于彻底摆脱对抗与隔绝的国际环境,更是中国自身改革开放的必然需要。

过去40年来,中美之间的合作贯穿着各个领域,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最核心主线。中美贸易关系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实现了快速且高水平的增长。如今中美两国已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其贸易量从1979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约5800亿美元,不到40年增长就超过了230倍。

中美经贸合作符合国际分布与市场规律的快速稳步推进,同步为两国民众带来了巨大福祉。仅据2015年美方数据显示,美中双边贸易与双向投资就为美国创造了超过260万个就业岗位,而这个数字如今还在提高。

在经贸纽带日益密切的同时,中美人文交流也始终在两国关系中扮演着基础动力的关键角色。仅以教育领域为例,1979年建交后的10年内,中国大陆赴美学习的学生和学者快速增长到10万人次,比1860年到1950年期间留美学生的总和还要多上两倍。时至今日,中国在美留学生数量已超过35万,而美方也从“十万强”计划扩展到了“百万强”计划,争取到2020年实现100万个美国留学生在华学习。

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以合作广植民意“地基”,即便是在过去40年遭遇波折时,中美双方仍旧是通过合作来逐渐实现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

无论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还是在新世纪之初,乃至过去的一年中,每每中美关系由于各种原因要面临暴风骤雨之时,两国领导人都反复强调两个大国,即最大发达国家与最大发展中国家之间保持寻求共同点的合作的巨大意义,最终两国以理性选择度过了危机。

也正是凭借这些以合作不断构筑起来的相互信任,中美两国在两军安全互信、执法合作、网络安全合作、反腐败合作等方面才得以全面落实,并为两国关系的稳步推进提供了底线保障。

中美建交四十多年(中美建交40年合作一直是)(2)

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3日晚,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举办纪念中美建交40周年招待会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元首外交引领中美合作大局

中美两国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够达成并始终坚持以合作作为主线,坚持“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经验,其关键在于两国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

2017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在美国佛罗里达海湖庄园,与刚刚就任不到三个月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双方决定将过去的两个高级别对话与磋商机制创造性地丰富为四个高级别对话机制。

这一极具战略眼光与政治智慧的重要成果本质上对两国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重新梳理,涵盖了以往中美关系中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重要领域。并概括总结出了近年来两国在执法和网络安全领域的需求,对巩固和推进新时期中美两国在各领域深入合作的意义重大深远。

2018年12月,主席与特朗普总统在G20峰会上,举行了又一次具有战略引领意义的会晤。

双方就有关经贸问题达成共识,决定停止升级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主席再次重申了中美两国所肩负关乎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共同重要责任,表达了对中美关系坚持“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这一历史经验的良好期待。

也正是这次历史性会晤,将中美经贸关系再次带回到了正常轨道,即回到了通过双方相互尊重、平等诚信、相向而行的对话与协商方式化解分歧的历史经验上来。

2019年是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40年。40年,可谓“四十不惑”,而其中的“不惑”并不在于不会出现新的问题与分歧,而在于已清晰且准确地总结出了存在与发展的本质规律与逻辑,即“合作是中美最好的选择”。

40年风雨、40年成就,中美两国及其所处的世界,相比于40年之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虽然为两国调整政策乃至调整彼此关系提供了动力,但却绝非是两国忘记“合作”这颗初心的理由。

作为21世纪负责任的大国,携手走过40年的中美更需要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管理好、发展好两国关系,为两国造福、为世界造福。

□刁大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编辑 李冰冰 校对 郭利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