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有几个海(十里相融海退边)

曹妃甸有几个海(十里相融海退边)(1)

作者:李连君

亚洲最大的海水养殖专业场--地处渤海湾北岸的原唐海县十里海养殖场[今属唐山市曹妃甸区],自1985年建场以来,曾连续多年夺得对虾单产、总产、规格、效益、创汇五项指标全国第一,并成为业界的领军先锋,其辉煌使这个名不经传的地方,一时间声誉日盛。

巨大的经济效益,换来的是更大的扩张。

1990年11月,十里海养殖场趁着海水低潮期,用人工和简单机械掘海土沙泥,筑起泥质栏海大堤2084米,由浅滩向海里整体推进了800米,开始了新一轮围海建虾池。然而,初战刚刚吿捷的1991年3月24日,没容参战者喘息,凶猛的海水一次一次发怒,连续破堤4处,其中最大一处超过120米宽。

有道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烂泥、碎芦苇、荆条片、木桩,肩挑背扛,数个小时后,人们硬是用铁锹、大筐封住决口,将海水拦在了大堤之外。

为什么功亏一篑却被反转?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还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其实,世上的因和果都特别奇妙。

一位八十多岁叫老杠条的老者给我讲了一个他和动物之间的故事,说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滦河的洪水携带着燕山山脉的泥沙,把渤海海水逼得连连后退,浅海滩上裸露的土岗土坨,就算是大潮汐也难以湮没。

不知过了多少年,这些裸露的土岗土坨上长起了稀稀疏疏的蒿草。

不知过了多少年,这些稀稀疏疏的蒿草里隐藏了或多或少的大小动物。

不知过了多少年,西林这块大坨地,成了下海赶潮人临时歇脚的地方。

不知过了多少年,西林这块大坨地上来了几户人家,他们搭了几间半地下半地上的土屋,捕渔旺季住几个月,淡季回村。

西林这块大坨地,背通陆域岸线,前有浅海近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成了开发沿海滩塗养殖的前沿。

这年冬天,大雪下了整整三天三夜,积雪厚度超过了人的膝盖。人们围在一起,有的玩扑克,有的下象棋,有的讲"瞎话"说古今。

五十来岁的老杠条是西林的老户,他不信神不信鬼,更是胆大不信邪。趁大雪天大伙儿玩耍的空当,他闲不住,独自拿上船镐来到田野之中,顺着坨地捡拾着冻死在雪窝里的野兔。

老杠条这一圈下来走了十几里路,捡了十来只野兔。他心里美:晚上家人和界壁邻右都能美美吃一顿了。

老辈人常说:饱时常思饿时饥。老杠条一边从坨地前靠海边的一条路往回赶,一边用眼四处张望,他想多捡拾几只野兔,回家埋进雪里,日后天天有肉吃。

老杠条走到西林坨南不远处的一个小岗地下时,突然发现一片水坑并没有结冰,在少许热气环绕中,两条不足一尺的杠条鱼正在挣扎,并且已经奄奄一息。他心生侧隐,自言自语说:嘿嘿,捡到的野兔够了。这两条杠条鱼也够可怜的,带回家养几天,暖和时再放它们吧!

杠条鱼,学名叫狼鱼,英文学名为Anarrhichtys Ocellaus。表面上这种鱼与海鳝、海鳗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它是属于鲇鱼的一种。最典型的要算是大西洋的灰色狼鱼,被称为"花鳅",一般雌性狼鱼的身材较雄的小,嘴唇和下巴突出的部分也不太大。此外,眼睛周围不像雄性那样臃肿,皮肤的颜色却比雄的更灰暗些。只有在寒冷季节,它们才进行交配。

回到家,把野兔剥皮开膛,洗净下锅,架上劈柴,一会儿满屋飘香,馋得人直流口水。

老杠条忙活着炖野兔,把顺手捡来的杠条鱼扔进了平日存鱼的土缸里,土缸存有少量的鱼虾蟹。当两条杠条鱼入缸后,遭到了一只螃蟹的攻击。于是,土缸里劈哩吧拉的翻腾起来。

老杠条不耐烦地看了一眼,用手使劲拍了下土缸,气鼓鼓地对螃蟹说:没功夫管你,别着急,等腾下手来再收拾你。

几乎折腾了大半夜,一大锅野兔肉吃了个差不多,老杠条一家人才把界壁邻右的乡亲们送走。

睡觉前,来到土缸旁一看,老杠条大吃一惊:缸里只剩几条小杂鱼,早已不见了杠条鱼和螃蟹的身影。

几十年过去了,老杠条几乎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

那一年,因熟悉潮汛变化,老杠条被请到新建栏海大堤决口处,观海定潮,出谋划策。

泥泞的海滩,进不去任何车辆,人们只能用铁丝、绳索捆住木桩,一步步将芦苇、草袋、荆条片等物资拖到现场。

潮汐涨潮时,参战人员就地而息,吃着又凉又硬的馒头,喝着从陆域送来的冷水。

手拿凉馒头的老杠条,靠在一堆草袋上,看着暂时平静的潮水,似睡非睡间做了一个梦:

潮水在一群群螃蟹的搅动下,越来越大,它们顺势沖在栏海大堤上,钻出无数个洞穴,涌动的潮水很快将洞穴逐一放大,大堤随后垮塌。

这时,从浅海滩塗滚动出一个巨大泥球,泥球沿东向西在新筑栏海大堤滚动一圈便消失了。原来,这巨大泥球是数以万计的杠条鱼组成的,它们分布在大堤面朝海水的一侧,用身体阻挡螃蟹的钻洞。

一个要破,一个要堵。要对决的正是老杠条家土缸里消失的螃蟹和杠条鱼。

老杠条站在了螃蟹和杠条鱼中间。他对螃蟹说:没有过不去的坎,退一步能不海阔天空吗!他对杠条鱼说:没有解不开的扣,狭路相逢不都是勇者胜呀!

螃蟹和杠条鱼互相看了一眼,说:谢谢您点醒梦中人!

潮退干了!一阵阵欢呼,惊醒了睡梦中的老杠条。

人们在老杠条的提议下,经过数小时的奋战,终于筑牢了栏海大堤,即使后来遭到50年一遇的台风,也安然无羔。

直到现在, 老杠条老人还念念不忘那段往事,感慨万端地说:地球就是个大家庭,动物与人类息息相关,尽管它们不会言语,却也有着同样的思维、灵性和良心……

【版权声明】此文章属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私自转发。如有侵权,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