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员大将分别都是哪几个(王必成战功卓著)

作者:莫孤烟

网上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在1955年大授衔时,时任上海警备区司令员的王必成对自己被授予中将军衔感到不满,于是请自己的老领导谭震林出面,向上级反映情况,结果遭到一顿狠批。王必成知道后很是愧疚,还专门去给谭震林道了歉。

这一说法传递出的信息导向,就是王必成嫌中将军衔授低了,按他的战功和在军中的威望,应该授上将才更加合理。事实果真如此吗?

五员大将分别都是哪几个(王必成战功卓著)(1)

1955年授衔仪式

首先要明确,王必成因授衔而闹情绪的事原本就是空穴来风。这一说法最早是上海某杂志在上世纪90年代披露的,描述非常细致具体,许多人看了之后都觉得真有其事,之后在军史爱好者中影响很大,流传很广。但王必成的亲属和不少老部下对此不以为然,以他们对王司令的了解,争衔一事绝无可能。

首先,据王必成的家人回忆,1955年授衔时,是刘伯承和陈毅在南京代表主席给华东军区的高级将领授衔的。王必成回到上海的家中后,曾兴致勃勃地穿上新军服,佩戴中将军衔,和家人以及工作人员合影留念。这说明他对自己所授的军衔是满意的,他的家人及身边工作人员也从未听说他有过什么情绪。

五员大将分别都是哪几个(王必成战功卓著)(2)

王必成中将

其次,从井冈山下来的谭震林和来自红四方面军的王必成其实相识很晚,直到1945年11月成立华中野战军时,两人才成为直接上下级关系。当时隶属华中军区的6、8两个纵队分别改为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6师。1师师长由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兼任,陶勇是副师长;6师师长由野战军政委谭震林兼任,王必成是副师长,实际主持工作的是王必成。

1953年4月,王必成奉命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9兵团副司令,次年回国后任上海警备区司令。从此,他与谭震林就没有直接上下级关系了。而谭震林也于1954年由浙江调北京工作,在军队没有职务。1955年在对华东军区高级干部授衔时,谭震林在北京,王必成在南京,何以有王必成找谭震林提意见一事?就算王必成有意见要反映,那也应该去找陈毅才是啊。

五员大将分别都是哪几个(王必成战功卓著)(3)

抗战时期的王必成

再者,据华野部队的老人回忆,王必成胸怀坦荡,严于律己,生活简朴,组织纪律观念极强,从不给组织找麻烦,向来是工作分配到哪里就到哪里。况且他这个人性格内向,平时少言寡语,从不议论他人是非。这样的人怎么会向上级伸手,去争权要地位呢?

1955年的授衔是极为慎重的,要根据一个人的资历、战功、历史贡献,以及"山头"平衡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王必成在红军时代末期最高当到副师长,抗战初期是新四军团参谋长、团长,职务不算高。皖南事变后,王担任新四军1师2旅旅长,地位与八路军团长大体相当。在这一时期的新四军旅级干部中,日后走出了叶飞、韦国清、张爱萍、刘震4位上将,但包括梁兴初在内的更多的旅级干部还是授了中将。

五员大将分别都是哪几个(王必成战功卓著)(4)

新四军向江南进军

通常认为,红军时期是正师职、抗战时期是八路军正团职、解放战争时期是正兵团职,这样的资历才是开国上将的标配。当然,其中某个时期资历略为欠缺,但其他时期资历达到了标准,比如红军时期是师长、红军改编八路军时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是兵团副司令员,也完全可以授衔上将。例如张爱萍、洪学智等人均是如此。

反观王必成,各时期的资历都够不上上将的标准资历,综合下来,授上将就很勉强了。

五员大将分别都是哪几个(王必成战功卓著)(5)

缴获大批日军装备的新四军某部

按当时授衔的规定,正兵团级一般评为上将,极个别授大将;副兵团级一般评为中将,个别授上将。在粟裕手下的三员虎将"叶王陶"中,叶飞是兵团司令评为上将,王必成、陶勇是副兵团评为中将,是符合授衔原则的。

1937年改编新四军时,长江以南的红军游击队部队共编为6个团,叶飞为6团团长,王必成、陶勇是从红四方面军调来的,王必成为2团参谋长,后提为团长,陶勇为4团副团长,后提为团长。在抗日战争时期,叶飞、王必成、陶勇虽然同为新四军第1师第1、2、3旅旅长,但在抗战后期,叶飞升为1师副师长,为王必成、陶勇的上级。

五员大将分别都是哪几个(王必成战功卓著)(6)

王必成和粟裕在一起

在解放战争中,"叶王陶"虽均为华野纵队司令员,但三个纵队集中行动时,一直是由叶飞统一指挥,例如在孟良崮战役和睢杞战役中,叶飞均受命担任前敌总指挥,事实上一直是王、陶二人的上级。因此叶飞评为上将,王必成、陶勇评为中将,无论从历史任职,还是从现实职务来看,都是完全合理的、正确的、公道的。

在出自华野的上将里面,陈士渠、唐亮、张爱萍是红一方面军出来的;许世友是红四方面军的代表;叶飞是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代表;韦国清是百色起义部队的代表。和他们相比,王必成在资历和职务上都没有可比性。

不过,要单论战功而言,被群众誉为"王老虎"的王必成超过了很多上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网上流传的王必成"争衔"之说,其实是民间对他辉煌战功的一种认可,认为他应当授上将吧。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