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纠正孩子爱吃手(该如何正确地纠正)

俗话常说,“小孩有个蜜手指”,很多孩子都有吃手的习惯。大部分家长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吃手纯属正常,等大了自然也就好了。也有细心的家长会觉得孩子吃手不卫生,容易“病从口入”,而去干预孩子的吃手行为。

怎么纠正孩子爱吃手(该如何正确地纠正)(1)

宝宝吃手,医学上称之为吮手指,指反复或不自主地吸吮拇指、食指或其他手指的行为。正常0~4月龄婴儿吸吮唇周触碰到的任何物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射。吸吮手指多始于3~4月婴儿,7~8月龄达高峰,2岁后逐渐消退。4岁以后吮手指是行为偏异,一般都在孤独、疲倦、沮丧、思睡、饥饿时发生,分离焦虑、疾病时次数增加。

怎么纠正孩子爱吃手(该如何正确地纠正)(2)

事实上,吃手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孩子、成年人都有这种情况,只是孩子不如成年人那么具有自控力而已。美国有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发现,有12%的儿童“经常”甚至“几乎整天”都在吮手指,而有44%的儿童经常咬指甲。

孩子吃手的原因有哪些?

在很多心理学家眼中,吃手是儿童期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心理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吃手时间较长,照护者就需要多加注意,寻找孩子的吃手原因,对孩子进行正向引导,帮助孩子减少吃手现象。而孩子吃手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口欲期”需求

孩子出生后最初吃手是因为喂养时候的吸吮未得到很好地满足而进行一种替代,主要是安抚自己的心理需求,并不属于不良习惯,只是一种本能的表现。

孩子成长到2~3个月左右,认识到手的作用并开始发挥这种优势,或者抓到别的东西放进嘴巴进行品尝“世界”,或者将手作为“安抚奶嘴”安定自己的情绪。

孩子这些过程都是成长的需要,属于敏感期中的一个,爸爸妈妈无需做过多干涉,随着孩子的长大,随着他们从躺、趴、爬到站立、行走,视野的开阔,他们逐渐会失去吃手的兴趣,直到不再吃手。

缺乏爱与安全感

孩子内心敏感,哪怕只是一个躺着的小婴儿,他们也需要别人的关心与安慰,他们会用哭、喊去吸引成年人的目光,如果没有得到相关的需求,就会产生一些其他的情绪。

很多爸爸妈妈不理解为什么孩子大了反而无缘无故吃手,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不足,孩子内心缺乏爱与安全感,靠吃手缓解自己内心的那种孤寂。

惯性驱使,吃手上瘾

孩子本身吃手是本能,但因为某些特殊情况,吃手变成一种习惯,就如同很多人喜欢吃零食一样,吃手是孩子内心不自觉产生的一种依赖,受到惯性驱使上瘾而无法戒除。

孩子吃手有哪些危害?

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部分,很多工作的完成都需要手的辅助,孩子因为刚刚接触这个世界,对于手的使用程度可能还不如成年人高,吃手在儿童之间就变成一种普遍的现象,当然吃手也具有很大的危害。

吃手得到的不仅有安抚还有细菌

我们的手一直暴露在空气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品,这些物品外装除了含有细菌,还有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果孩子吃手,就会将这些吸入口腔,轻则牙齿感染,重则肠胃受伤。

吃手造成牙齿畸形

很多孩子吃手过多,导致牙齿不能完全咬合,产生牙齿的不整齐现象,比如牙齿突出,比如牙齿缺角等,对孩子整体的仪容相貌产生很大影响,不得不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进行纠正牙齿。

吃手会遭到嘲笑

在大家的认知里面,只有很小的小婴孩才会吃手,如果一个已经快三岁的孩子或者上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当着其他人吃手,会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取笑、嘲讽,这很容易造成这些吃手小朋友的紧张、焦虑,吃手变得更加频繁。

如何正确纠正孩子的吃手行为?

吃手不仅仅有这些看到的危害,还有一些目前看不到的影响,比如孩子吃手严重,影响着孩子手的精细化动作的锻炼与完善等,并且会因为这种不协调导致孩子在未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得到更多的麻烦。吃手对孩子的影响如此巨大,该如何帮助孩子矫正吃手问题呢?

区别年龄区别对待

2、3个月的婴儿不知道手是自己的,在偶然的机会注意到自己的手,将手放进嘴里,吃得很香甜满足,这是孩子的探索行为,不需要阻止。

4、5个月后,婴儿可以手眼协调抓玩具,不但把吃手,还会把抓到的玩具等任何物体放到嘴里,家长不用紧张,不用制止,口内探索利于宝宝感知能力的发展。

6个月以后,多数孩子出牙了,出牙时宝宝会感觉不舒服,孩子通过咬自己的手指、拳头或其它物品来安抚自己。就像我们大人腿酸时,按揉肌肉可以缓解疼痛,是一个道理。可以给孩子咬牙胶,达到轻轻按摩牙龈的作用。

解决宝宝的情绪问题

吃手是满足宝宝需求的一种方式。如果忽视吃手行为的动因,不帮助宝宝获得其它满足需求的替代方式,而只是单纯制止吃手本身,无异于拿走一个人的拐杖、却不帮助其恢复其行走能力。

特别是宝宝的情绪压力,这才是最需要干预和帮助的。有些家长采用严厉制止、甚至涂辣椒水等方式,实际上反而在增加孩子的情绪压力,使得孩子更加需要靠吃手来应对。即使孩子因此不吃手了,也往往会发展出更有危害的应对方式。

所以,阻止宝宝继续吃手的策略,是与孩子一起,一步步优化其情绪应对机制,用孩子能接受的、更先进的方法来替换掉老的方法。两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具有基础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家长在干预的过程中,要多尊重孩子,激发孩子面对这个问题的主动性,跟孩子一起商量解决办法。

改正吃手不需要强迫

吃手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但也绝对没有那么恐怖,以至于采取的手段让孩子害怕。孩子们存在很严重的逆反心理,如果过度的使用一些手段,孩子就会越来越趋向于照护者不想让孩子做的方面,对待吃手也是一个道理。

当发现孩子吃手的时候,不妨很温和的询问孩子为什么吃手,孩子肯定会有一些自己认为的理由,先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理由对错,反而是帮助孩子分析,是不是可以有一些别的方式代替这种吃手的方式,引导孩子去思考如何避免吃手。

当然也要告诉孩子吃手会存在一定的坏处,将一些与孩子息息相关或者孩子在乎的方面联系起来告知孩子,效果会更好,比如很多小女孩都爱美,如果告诉他们吃手影响了她们的仪容,她们自然会克制自己,由被动改为主动改正,最终结果要有效得多。

当然,如果最终没有解决掉孩子的吃手问题,也不要过于着急,一般来说,孩子在3~6岁吃手也属于正常现象,6岁以后很多孩子的吃手现象会很自然的消失。父母对待孩子的这种行为不要搞得人心惶惶,否则孩子会认为自己犯了大错,更加强化吃手行为。

怎么纠正孩子爱吃手(该如何正确地纠正)(3)

孩子吃手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贝格尔国际托育中心建议广大家长朋友,如果发现孩子有吃手的现象,不要急于下结论,先仔细观察发生的情形,了解吃手的原因,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