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工作创新成果(从关注知识到关注育人)

漫步在展厅,会偶遇智慧教育机器人向你“致敬”,头顶无人机盘旋而过……4月21日-23日,多项应用于教育领域的“黑科技”产品出现在第81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上。除了传统教育装备外,众多新产品、新应用、新技术一一亮相。

从展示会观察行业走向,不难发现,技术引领下的教育数字化变革浪潮汹涌,科技与教育更为深入地融合,与此同时,企业也正在思考从“关注知识到关注育人”的变革。

“受原有市场产品启发,企业正在纷纷涌入;受教育变革导向,企业正在寻找突破方向;受市场竞争或金融模式影响,企业正在接受优胜劣汰。”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曹楚斌建议,传统教育装备业务可以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实践应用为突破口,探寻教育装备新业务机制。

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

随着整个教育装备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教育装备厂商在信息化新技术上的发展也在不断提升。记者注意到,“智能”“智慧”“数字化”是展示会现场出现的高频词,众多新产品、新应用、新技术让人耳目一新。

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结合新一代智慧校园建设需求,众多参展企业带来新型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方案,聚焦教育新基建,许多参展企业把技术和教育融合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作为新热点。

记者注意到,多家企业推出智慧校园、智慧家校、智慧教室、智慧黑板、智课终端、智能学情系统等产品,实现教、学、研、管、测的数字化转型。

同时,为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应用要求,展会上涌现出了更多信息化、数字化教育装备服务,分别展出了教育云平台、教育大数据中心、智能学习机、学科网开放平台、录播系统、教育自研操作系统等产品。

据主办方公布的数据,本届展示会聚集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20家,占参展企业总数的44.9%,在本领域具有国际领先优势的科技龙头企业均出现在展示会上。产品方面,涵盖了教育信息化类,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类,人工智能类,创客教育类,机器人和无人机产品,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类产品等,紧随市场需求,聚焦行业发展新场景、新模式。

教育装备工作创新成果(从关注知识到关注育人)(1)

教装展上科技元素满满的教育产品。 主办方供图

从关注知识到关注育人

以五育并举为核心,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教育教学设备研发中,大量围绕音乐、美术、体育教育开发的装备产品也成为此次展示会的一大亮点。

参展企业中,部分企业基于传统文化教育、艺术教育,展出了智慧书法教育、少儿文创教育、美术学具等产品;部分企业立足体育教育装备,展出了体育场馆面层材料、体育智考系统等设备……支持五育并举进行产品研发,是协同推进素质教育、助力“双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以体育装备为例,不同于以往只展出篮球架、跑道等传统器材,此次展示会上有更多适合小学低学段学生开展个性化体育活动的器材亮相,且配有各种学习内容。

此外,创客、3D打印、STEAM等“特色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教育装备企业,较2019年前大为缩水。取而代之的是,企业正在积极投入印刷、美育、木工、无人机(无人驾驶)等学习内容和教育装备。在学科类教育装备领域,关注“理化生实验考试”的企业也有所增加。幼教类装备则增添了更多适用低龄儿童的、桌面的活动器材。

通过上述观察分析,曹楚斌认为,已有部分企业意识到,教育装备要“从关注知识到关注育人”,部分企业正在思考研发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装备。

教育装备工作创新成果(从关注知识到关注育人)(2)

教育装备展示会上部分参展企业展出素质教育产品。 主办方供图

教育装备赋能综合实践活动

此次展示会上,传统教育装备产品仍然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装备的配备、管理行为一直致力于经典实验所需的各种实验器材的标准化配备和建设。这些教育装备多成为各学科发展过程中被公认的经典器材。

“但在新课标背景下,工具与装备如何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得以应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曹楚斌指出。

教育部2017年9月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全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新举措。”并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课程改革当中的难点,在依托学校师资优势及课程资源开发有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同时,迫切需要各方加强规范和指导等具体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曹楚斌解释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目标除了要关注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关注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并学会知识和技能迁移的训练。

那么,专用的教育装备如何顺利走进学校?如何走入综合实践活动?对此,他认为,教育装备业务可以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实践应用为突破口,探寻教育装备新业务机制;企业则可以结合产品和融合学习内容的视角和方法进行研发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新内容和新装备,并尝试将单纯的产品供配,转向为学校提供装备和服务。

此次展示会上,曹楚斌也特别关注了涉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细分领域。他发现,该细分市场近期刚被引起重视。社会企业受技术引领,研发产品,迫使学校和教育更加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装备也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对该类器材制定相应的装备标准。

与此同时,他注意到,目前企业还停留在特色课程领域,尚未达到教育界的期望,但企业正在深度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育人时代正在到来,这个时代需要先行者。教育装备赋能综合实践活动正在路上。”

加强校企研交流,培育企业教育素养

曹楚斌进一步提到,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装备企业需要摆脱由来已久的思维禁锢,主动融入一线教育教学的科研和实践现场,整体提升教育素养和实践效能。

“企业若能提供相关的学习活动装备,并积极开展基于装备的活动或课程研发,则能助力教师更快、更好地融入课改洪流,研判到更适切、更扎实的课程实施落脚点。”他指出,一定程度上可以允许企业深入教学一线,在满足教育对装备显性要求的同时,挖掘更多隐性追求,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对装备的需求,更好地助力课程的自然转化。

企业需要深读政策、靠近教研、走入课堂。企业在深度理解各种教育政策的基础上,需要加强与教科研人士交流,获取相关教育理念,培育企业教育素养;企业除发挥产品研发优势外,还需适时走进学校、走近教师,真实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需求,切实解决学校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的课程比例不均衡、学习内容不丰富、活动形式不多样、教育装备不个性等现实问题。

对于如何提升企业教育素养,他认为,走进课堂、观摩教学、参与研讨等校企交流互动活动是提升企业实践效能的重要举措。基于此,他建议建立“校企研交流”机制,推动企业借力学校资源完善其教育装备制造和发展,促进学科间交叉协作和跨学科创新。

“教育技术装备不应仅是简单的技术支撑,也完全可以成为课程资源,推动实体装备走向智慧装备,赋能教育的整体发展。”通过课题研究,曹楚斌更希望建立起校企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而不是单纯的服务输送。企业能够逐渐离学校更近、离教育更近。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翟永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