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太阳电池试验大获成功(厦大夏海平教授在碳龙合成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应用研究取得进展)

厦门大学夏海平教授课题组碳龙化学研究取得新进展,利用金属卡拜与炔烃的新反应,成功地合成了一类金属d轨道参与π共轭的全新共轭体系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得到应用,相关成果以“Addition of alkynes and osmium carbynes towards functionalized dπ–pπ conjugated systems” 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DOI: 10.1038/s41467-020-18498-2)。

钙钛矿太阳电池试验大获成功(厦大夏海平教授在碳龙合成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应用研究取得进展)(1)

碳-碳三键和碳-金属三键是两类高度不饱和的化学键。该工作发现了这两类三键之间的全新反应模式。该反应条件温和(常温、常压、空气氛下、溶剂不用处理直接使用)、专一(没有副反应)、高效(近100%转化率)、底物范围宽。利用该反应能把金属和有机π共轭体系有效结合,得到一类金属d轨道参与π共轭的全新大π共轭体系。产物吸收光谱宽、强(可吸收紫外、大部分可见光,摩尔吸光系数达到4×104级),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以其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传输层,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无论是非富勒烯(PM6:Y6、PTB7-Th:IEICO-4F)体系还是富勒烯体系(PTB7-Th:PC71BM),都能使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得到10 %左右的有效提升。

钙钛矿太阳电池试验大获成功(厦大夏海平教授在碳龙合成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应用研究取得进展)(2)

该方法将成为构筑“金属d轨道参与π共轭的大π共轭材料”的通用合成方法。在光电能源新材料开发方面前景较好。此外,许多含明星分子(如卟啉,四苯乙烯,六苯并蔻等)的炔烃,都能利用该反应与碳龙配合物嫁接,从而赋予这些明星分子新性能新应用。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碳龙配合物在继聚集诱导发光、光声成像、肿瘤光热治疗、氧气活化等应用之后,首次在光电能源材料方面得到应用。

该工作是在夏海平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学何凤副教授共同指导下完成的。2016级iChEM博士生陈仕焰和南科大博士生刘龙珠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充分体现了多学科协同创新研究优势:相关化合物合成、表征由陈仕焰、高翔、彭丽霞、张颖等完成;光电测试由刘龙珠完成;理论计算由陈仕焰、华煜晖完成。我院杨柳林副教授、谭元植教授等对研究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705254、21931002、21975115),广东省催化化学重点实验室(No. 2020B1212010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A0204902),及深圳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C17783101)等项目资助。

来源:厦门大学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8498-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