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浪与后浪的不同(后浪与前浪不一样的浪)

前浪与后浪的不同(后浪与前浪不一样的浪)(1)

昨天晚上,看到朋友圈里一则视频“bilibili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很短时间刷爆朋友圈。

说实话,我感觉还是可以的。

然而,不同观点还是很多的,比如以下这些图片和文字:

前浪与后浪的不同(后浪与前浪不一样的浪)(2)

前浪与后浪的不同(后浪与前浪不一样的浪)(3)

前浪与后浪的不同(后浪与前浪不一样的浪)(4)

前浪与后浪的不同(后浪与前浪不一样的浪)(5)

前浪与后浪的不同(后浪与前浪不一样的浪)(6)

今天上午看到了更多的批评之声。

我没有详细统计,感觉我的朋友圈也是中年男女转发得多,年轻人转发得少。

这其实并没什么奇怪,我20岁左右的时候,对中年男女那一套也是不敢兴趣,甚至是反感的。

比如说说话含蓄,不直接表达意见,喜欢和稀泥没原则,特别看重经济利益,世故……

我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有部分同学应该记得,叫《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对立面》,说的就是年龄对一个人的改变是如此剧烈。

我想这个事件最开心的应该是B站了,如此之高的热度,这波广告牛逼,流量不知道要增长多少,背后意味着一大波增长的收入,不得不佩服。

B站最近的关注度太高,前期的美食博主徐大SAO也引发了一波讨论。

B站,一个以小众、二次元文化开始的视频网站,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就像拼多多起家一样,野心昭然若揭。

前浪与后浪的不同(后浪与前浪不一样的浪)(7)

B站的主流人群就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喜欢开着弹幕看视频。

说实话,我几年前就在B站里看一些日剧,所谓的动漫兴趣并不大,而且作为一个中年男人,我是不喜欢看弹幕的。

说这个意思就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习惯,也有共同点,比如《多啦a梦》,我们小时候看着长大,我的孩子也是看着长大。

前浪与后浪的不同(后浪与前浪不一样的浪)(8)

回到开头的话题。

那么,为什么中年男女喜欢转发这个视频呢?

中年男女情感方面蛮脆弱的,我写的文章,只要是“中年”命名的,一般转发率和打开率明显比非“中年”命名的,也就是说“中年”这两个字所以引发共鸣。

而且,这个视频演讲的主角何冰是1968年生的,且标题就带有鲜明的立场,立场定义了受众,才可能会把年轻人称之为“后浪”。

至于“前浪”当然就是我们这些中老男男女,记得以前别人都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然后说90后,现在说00后……

这种代际相关的培训曾经非常热门的,关注这个话题当然有意义。比如从管理的角度要关注不同年龄人的需求。

为什么中年男女难?

因为有责任。

为什么年轻人无所谓?

因为没有中年男女类似的压力。

但是,我们人总是要老的,就这样我从后浪,变成了现在的前浪,那现在的00后,若干年后也会变成前浪的。

前浪与后浪的不同(后浪与前浪不一样的浪)(9)

一句话,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

我们不能用上帝视角,要求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同样的想法和视野。

对于年轻人,就像毛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对于前浪,不要倚老卖老,多站在年轻人角度考虑问题,不要忘记了,你也曾经年轻过,那个时候的你,就像王小波说的: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