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一句话(充满阳光的回忆)

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一句话(充满阳光的回忆)(1)

这是一部谈青春、谈成长的作品。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的导演处女作,电影的原著是王朔的《动物凶猛》。原著本身中不止一次提到的耀眼的阳光给了导演灵感。

当这群儿时的伙伴再次相聚时,那过去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不再重要了。挣脱了伤痕、苦难这些文革陈腔,在他的镜头下,文革同浪漫、青春一样。父母、师长、兄姐,谁也顾不上他们,他们的成长有太多的放任、放肆、无政府似的蛮横。

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一句话(充满阳光的回忆)(2)

《阳光灿烂的日子》完全抓住这个基调,全片以一种快速、冲击力强的节奏进行,一气呵成。姜文对青春的回顾决不像第五代导演有那么多的沉痛和反省,他的谓叹是对青春的恍惚和留恋,是对青春骤然消失的怅惘,然后更多的是对青春及那个时代的讴歌。他在片中几乎没有触及文革,但这等年轻、这等激情却是文革初期的底色。

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一句话(充满阳光的回忆)(3)

电影在镜头运用上面也有其很大的特色。《阳光灿烂的日子》用诗意的动态镜头贯穿着整部影片,这些动态镜头是以框架内构图的美学眼光为前提的。这样不仅保留了镜头的美感,而且打破了镜头之间的阻隔,静止镜头之间的互异性、陌生化,从而造成画面意义上的缺失和跳跃,并带有不易察觉的缝隙。

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一句话(充满阳光的回忆)(4)

姜文用运动镜头造成了丝绸一般的润滑的流畅,并用运动的诗意性造就了画面的诗意性与音乐性,尤其是其运用运动的长镜头与电影音乐的有机组合构成了整部影片完整的交响乐旋律中的强化的小节,富有音乐性与节奏感。马小军在邻近的屋顶与房脊上行走的画面不仅关系到了镜头内画面的构成,并且在镜头之间的关系中加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意识,相邻的镜头可以是如丝绸般流畅的,也可以是像山般突兀的,其间的轻微的阻隔显示出了人物情感与感觉上的意外与突兀。

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一句话(充满阳光的回忆)(5)

镜头语言十分丰富。片中的部分镜头在表现人物,体现内涵上显得非常突出,综合运用多种运动方式。如马小军在米兰家偷用望远镜一段。在这段时间,马小军溜进米兰家,用望远镜四处张望,突然间看到了胡老师,于是用望远镜偷看他。在这里,出现了主观镜头、全景镜头、跟镜头、俯拍镜头以及空镜头,这些镜头的运用恰到好处。一个空镜头,实现了空间的顺利转场,随后主观镜头、俯拍镜头、全景镜头和跟镜头的联合使用,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了用望远镜从高处向下看的真实感觉,使表现效果更具真实感。

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一句话(充满阳光的回忆)(6)

使用俯拍,对于表现以胡老师为代表的“文革”中的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地位高低,起到了一种不言而喻的效果。

镜头表现人物。是马小军等人在电影院中偷看“禁片”被发现,在坐老将军起身责问一段。在这一段时间里,老将军实际上是一个被批判的对象,按常理应该使用一个表示蔑视的俯拍镜头来表现,但片中却一反常态,使用了一个仰角镜头,用通常拍伟人的方式去拍。事实上,这比其他任何的语言都更有意义,是一个很好的讽刺。

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一句话(充满阳光的回忆)(7)

镜头语言的成功实际上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成功的一大原因。流畅、运动的镜头实际上让观众置身其中,从而造成获取言义的快感,从而得到受众的认可与接受。

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一句话(充满阳光的回忆)(8)

恰到好处的构图,不言而喻的画面语言,对于表现人物,深化主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再提马小军在米兰家偷用望远镜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中,画面出现得最多的是望远镜的观察效果,事实上,在构图上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固定视点的表现,从片中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来这是马小军在窗台边这一固定地点进行的“活动”。 胡老师在教室上历史课一段时间。这段视频中有多个长镜头,但其固定视点只有两个:讲台和教室右后方。其中教室右后方这一固定视点更为重要,采用一种不正视的角度,侧视、斜视讲台上的胡老师,在这些画面里还闯进了几个不学无术的小青年,从画面效果来看,不言自明的说明了在那个“疯狂”的年代,教师的地位是低下的。

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一句话(充满阳光的回忆)(9)

故事的背景是寒冷的“文革时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在童年的回忆里,总是充斥着一份渺茫和无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