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突发心梗去世(又一演员因心梗去世)

又是心梗!

11月6日早上6点,演员程思寒因心梗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8岁。

45岁突发心梗去世(又一演员因心梗去世)(1)

说起程思寒,或许很多人会对他的名字感到陌生,但看到他的脸,大部分人都会觉得熟悉无比。

从《水浒传》的朱富,到《天下粮仓》的马知府,到《西游•降魔篇》的野僧人,再到《智取威虎山》的老四插千……这些形形色色的角色,通过程思寒的出色演绎,使形象各异而又生动鲜活的人物成了剧中不可或缺的“调味”,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5岁突发心梗去世(又一演员因心梗去世)(2)

▲《伏藏师》里的掰哥

45岁突发心梗去世(又一演员因心梗去世)(3)

▲《西游•降魔篇》里的玄奘师傅

45岁突发心梗去世(又一演员因心梗去世)(4)

▲《智取威虎山》里的老四插千

45岁突发心梗去世(又一演员因心梗去世)(5)

▲《水浒传》里的朱富

58岁,本可以参演更多作品,塑造更多经典的角色,却因心梗告别了荧幕。

听闻噩耗,网友们纷纷表示惋惜,希望这位老戏骨、金牌配角一路走好。

45岁突发心梗去世(又一演员因心梗去世)(6)

图:微博截图

27岁的他重200多斤,半夜突发心梗

心梗,一个总伴随着坏消息闯入大众视野的医学名词。

2005年8月,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突发心梗去世,年仅46岁。

2007年6月23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因心梗抢救无效逝世,享年59岁。

2014年1月,小马奔腾集团董事长李明因心梗去世,年仅47岁。

2016年10月,春雨医生移动客户端创始人张锐突发心梗去世,仅44岁。

2018年9月19日,《吉祥三宝》的原唱、蒙古族歌手布仁巴雅尔突发心梗去世,享年58岁。

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则显示,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

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即,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也在快速增加,2004年至今,年均增速远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速。

45岁突发心梗去世(又一演员因心梗去世)(7)

图:1990~2016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变化

在康大夫国际医院心血管病科杨芳芳副主任医师看来,我国心血管病防控形势严峻还在于,心梗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中青年被写上了“死亡名单”,她接诊过的最年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仅27岁。

45岁突发心梗去世(又一演员因心梗去世)(8)

“他,很胖,有200多斤,是个自由职业者,经常熬夜。”杨医师说,“那天后半夜,120送他来的时候已经昏迷不醒了,我们抢救了两三个小时,才把他抢救回来的。抢救结束后,他在CCU(心脏重症监护室)呆了7天,才脱离生命危险。”

分析他的病史,杨医师认为和他肥胖、长期熬夜有关。

“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亚洲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5厘米)者,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急性心梗、猝死的风险会随着腰围的上升而增加。”杨医师说。

熬夜、过度疲劳或压力过大,会使人心脏负担突然加重,心肌需氧量猛然增加,从而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心梗。

今年9月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与睡眠时间在6-9小时之内的志愿者相比,睡眠不足6小时者心梗风险将增加20%;睡5个小时和4个小时的志愿者,风险分别增加52%和96%。

45岁突发心梗去世(又一演员因心梗去世)(9)

官网图:睡眠时间和心肌梗塞

他算幸运的,妻子发现的及时,年轻,心脏抗打击能力强,家离医院也近,医务人员才有机会将他从“鬼门关”拉回来,但他需要带着支架度过余生,需要终生服药。

冬季和早晨是心梗的“魔鬼时段”,这样的胸痛千万别忍

11月8日立冬,天气一天天转凉。杨芳芳医师提醒,冬季和早晨是心梗高发的“魔鬼时段”,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其要警惕。

因为冬季气温下降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早晨起床,随着生理代谢活动的增强,人体的交感神经会随之兴奋,此时,人体经过一晚的休息,血液大都较为粘稠,容易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胸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信号。“和普通的胸痛不同,与急性心梗相关的胸痛有三个典型的特点。”杨医师说——

1.与活动相关,常发生在胸前区。一般来说,停止活动胸痛的症状就会缓解,甚至消失。

2.那是一种压迫感的疼痛,部分患者会严重到大汗淋漓,甚至有濒死感。

3.若持续疼痛超过20分钟仍不能缓解,要首先考虑心梗,务必及时就诊。

杨医师还提醒,国内外指南明确规定,心梗发生后12小时内,医生都可以通过急诊的支架手术疏通堵塞的心脏血管,挽救濒死的心肌。要知道,一个人的心肌细胞终生不可再生。

同时,我们的大脑对供血供氧的需求很大,一旦心脏骤停,血供停止,留给脑细胞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4-6分钟。

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坚持运动,平衡膳食

从医十余年,杨芳芳医师发现,心梗的高危人群包括以下几类:

01.四高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研究发现,收缩压从115毫米汞柱开始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正相关。糖尿病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将增加2-4倍,50岁前诊断为糖尿病者寿命将缩短9年。

02.肥胖,特别是伴有代谢综合征者。亚洲人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代谢综合征者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将增加3倍。

03.吸烟。全球12%的心脏病死亡归因于吸烟和二手烟的暴露,吸烟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2倍。

04.缺乏锻炼和饮食结构不合理者。

杨医师建议,不论年纪大小,凡有上述危险因素都应定期去正规医院咨询心血管病科医生,并进行风险评估,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评估心血管事件的检查包括:

1.心电图,且要动态观察。

2.心脏彩超。

3.心肌酶谱、肌钙蛋白。

4.冠状动脉CTA检查,以检查心脏血管有无狭窄、堵塞。若有狭窄,可直接评估狭窄程度。

5.冠脉造影。除了可以判断心脏血管的狭窄程度外,还能做支架植入手术。

日常生活饮食,杨医师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

1.饮食要少油少盐、少吃腌制食品。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6克,油<25克。吃惯了重口味的人,可以试试多蒸煮,少煎炸,起锅前再放盐。

2.每周坚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分摊至每周坚持5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的判断依据有两种,一是测心率,运动后最佳心率为(170-年龄);二是喘气,运动后微喘,但不影响说话最适宜。

3.饮食多样化。建议每人每日摄入奶类300克,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禽蛋类120-200克,谷薯类250-400克。

4.戒烟限酒,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文 | 葛丹娣

参考文献

1.胡盛寿, 高润霖, 刘力生, 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209-220.

2.Iyas Daghlas, Hassan S. Dashti, Jacqueline Lane, 《Sleep Duration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JACC,Volume 74, Issue 10, September 2019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完记得点赞、收藏、转发哦

想了解哪些健康知识,有哪些健康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