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1)

小书生读书会第二十二期节目,带你一起走进处暑。

▼点击收听▼

小书生读书会第二十二期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2)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暑气渐退,天地始肃,我们便迎来了处暑节气,步入了真正意义上的秋天。当第一阵秋风吹来第一片落叶,你是否会追忆,是谁陪你送走了夏天?告别炎热,你是否想和眼前人一道,品一杯装满秋凉的茶?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间为公历8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止也,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的到来,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它就这样裹着初秋的清凉,来到我们身旁。

处暑之秋,能让人的心绪进入一种冷静的氛围,却丝毫没有深秋那种惆怅和落寞的感觉。处暑时节,不妨泡杯清茶,静下心去思索,抛开那些虚无的幻想与烦恼,追寻一种反思之后的超然与洒脱。这个时候,静静聆听大地的耳语,在对生命的回味中感悟人生。若是人可以像草木一样,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一岁一枯荣,那么我们的生命就可以储藏,让岁月的年轮刻在心上。

唐玉霞 《疾风驱急雨 残暑扫除空》 节选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3)

五(4)班 张 苗

处暑不算个大节气,但是其中却有很多深意。因为在处暑前后,会有一个很重要的民间节日“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俗话说的鬼节,雅致的说法是中元节。中元节是悼念先人的节日,虽然有冬至或者清明,包括除夕夜的祭奠。但相比而言,中元节来得更为纯粹一些,是要把先人迎回家中,瓜香果熟,稻菽盈仓,感谢先人的护佑,才有一年的风调雨顺,人畜兴旺,请先人来尝一尝今年的收成。这一请充满了感恩之主,这是比较少有的情绪。乡下人说起来很务实,搛几筷子菜,倒两杯水酒,就跟老祖说,你要保佑今年收成好,猪肥,鸡不发瘟;又跟老祖说,你要保佑孙子考学等等。诉求不过是这几样,乡下人靠天吃饭,心理上无依靠,摸到庙就磕头,至于是不是磕对了人,那是想都不想的。所以会在七月半之前规规矩矩送先人回去。视死如生在这里虽然简略,一样的郑重其事。

王寒 《秋风未至蝉先觉》节选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4)

五(4)班 蔡烨萌

处暑时节,北方的暑气已然结束,而此时的江南,还是夏的况味。处暑日,有人出差北方,感叹道:“北地的秋天,才像真正的秋天。”想想24摄氏度下汗津津的南方秋天,那真是太不像话了。

在江南,行走在绿意盎然的香樟树下,我并未感觉到立秋与处暑的差异,天一样的蓝,云一样的白,树一样的绿。说处暑“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也听说过“处暑寒来”的谚语,只是,在江南,这时节,暑气仍然残存,秋老虎还在龇牙咧嘴地发威,故江南民间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即便处暑节气已至,怕还要等上一些时日,才能迎来天高云淡、让人神清气爽的秋天。江南的处暑,就是这样,夏与秋,年年都在进行一场拉锯战,时不时地,会有远道而来的台风来呐喊助阵。

肖复兴 《雨前抢场》节选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5)

五(4)班 茅宸洋

这个季节里,晾晒麦子,至关重要,麦子晾晒得不干,入囤之后就容易发生霉变。因此,这个季节里,太阳就是麦子最好的朋友。但是,偏偏这个时候,老天爷爱下雨。尤其是在北大荒,那雨说来就来,没有个由头,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还是响晴薄日,转眼就可能是大雨倾盆。这时候,就得看大家的了。那节骨眼儿上,晒场犹如万马奔腾,硝烟四起。

我们把这活儿叫做“抢场”,不知别处是不是也这么个叫法,一个“抢”字活灵活现了人们对于这个节气的心情。后来在书上看到关于处暑的若干农谚,其中有一句说“处暑雨多万人愁”,没有这种抢场经历的人,是很难体会这句民谚的滋味的。

谈正衡 《锦云织 更世事 指影看河灯》节选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6)

五(4)班 郑 颜

处暑后有许多事要做,棉花要摘,芝麻要拔,但先要收麻。麻是苎麻。根似生姜,叶背白,又称白麻。家家田头地脚蓄有几丛,年年自生自长,秋天割了剥皮打绳,纳鞋底及捕鱼的卡子线也由其制成。剥麻时,在四脚朝天的长凳上绑一把锹,将麻秆贴紧锹口一折一按,剔去秆芯和表皮,麻就抽出来了。清洗过,还要拿棒槌敲软,晒干备用。麻收好了,要翻地种萝卜,“处暑萝卜白露菜”。萝卜的种子毛茸茸的,像扁虱虫,种到宕里,立即盖上灰土,不然就会被风吹走,或者被馋嘴的鸟雀啄吃了。从地里回家时,顺手将栽种在屋前屋后的黄花菜将开未开的花苞采下来,投到沸水里焯一下,放簸箕里晾干了就是金针菜,串起来挂屋檐下,留待过年时炖鸡烧肉。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7)

关于处暑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8)

处暑农谚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热熟谷,粒实鼓。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处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

处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

处暑拔麻摘老瓜。

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收秋一马虎,鸟雀撑破肚。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

七月十五拣枣吃,八月十五拦枣吃。

秋前牲口细心管,三秋逞强在田间。

处暑鱼速长,管理要加强,饵料要增加,疾病早预防。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9)

处暑诗词

处暑

左河水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日移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

长江二首

(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垒,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10)

处暑习俗

1、采菱

菱性甘平,能清暑泻热,解毒滋补,安中,补五脏,补饥,轻身,凡是江河池沼地带多有出产。每当新秋,或者深绛浅红,或者深绿浅碧,漂浮在水面之上,乡间妇女往往泛以菱桶或兰挠,往来采摘。微风拂面,笑语盈盈,荡漾水中,趣味无穷。而湖光钗影,素袂云鬓,参差掩映于夕晖之下,更是一道胜景。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11)

2、植菱

处暑期间种植菱的好处很多,新鲜的菱角性甘凉,煮熟者性甘平,可代谷充饥。菱的根茎可当蔬菜食用,菱角壳又可入药。菱不仅可以增加农家的经济收益,而且能够备荒,种植非常容易,不需要多大资本。宋代苏东坡任杭州知府时,曾经招募百姓在西湖种菱,其收益都用来准备修建湖堤。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12)

3、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七月半”或“中元节”。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度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13)

4、迎秋赏景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14)

5、开渔节

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祭海祈福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此时节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四周,鱼虾贝类发育成熟。所以,从这一天开始,往往人们可以品尝到平时不多见的海鲜。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15)

6、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16)

7、吃鸭子

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其因是老鸭味甘性凉。做法也花样繁多,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习俗,通常处暑当日,北京人就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17)

结束语

处暑之秋,是季节的一个片段,也是生活的一个画面。处暑,让我们终结身体的燥热不安,开始心灵的冷静思索,期望金秋的丰腴和成熟。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18)

陈霞老师

朗读者:陈霞老师 张苗同学、蔡烨萌同学、茅宸洋同学、郑颜同学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19)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20)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21)

素 材 | 台州市书生小学

责 编 | 洪一舟

审 核 | 吴静静

主 编 | 丁景杨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22)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23)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24)

读书时莫负好时光(读书会疾风驱急雨)(2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