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档案世界未解之谜(探秘档案世界未解之谜)

第67集

上一集,我们探讨了良渚先民庞杂的知识,必须有一个系统性的机制进行传承,那么这一期我们就先来看看良渚先民们的使用文字符号。

如果他们有了完整严密的文字系统,自然可以传承自己的文明。在良渚遗址出土的陶器和玉器上发现了大量刻画的符号。

据统计,目前已经发现的刻画符号超过了600个,虽然不能判定这些符号的类别,但是在符号代表的意思很好理解,比如说鳄鱼,鸟儿,虾、乌龟一类的就很好辨认,但是有一些就需要发挥一下想象力,比如在一些器物上发现了一个和猪很类似的图案。

只不过这头猪的头上长着一个脚并且猪的尾巴呢。这不是很细长的肉条儿,而是更接近于狗或者是狼的粗大尾巴。有学者推测,这可能是一种已经灭绝了的动物,还有可能就是表示生产工具的图案,比如木叉。

还有一些呢,就不好确定意思了,比如说这个上方尖儿下方还有些类似喷射图案的符号。虽然这个符号跟我们认知的火箭很相似,但学者们表示这个符号应该是房屋的意思。此外,还有很多更加抽象的符号,可能是用来记述,也有可能是用来记事的。

探秘档案世界未解之谜(探秘档案世界未解之谜)(1)

甚至其中的一些符号呢,看上去有很浓厚的宗教含义,比如说类似于五角星的符号,通过对已知符号比对,学者们发现鸟和太阳在两种文化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有很多符号,就可能表示鸟在祭坛上,甚至有学者猜测,鸟在良渚文化中是被认为可以与神灵沟通代表了神的旨意。

要知道,在正统的华夏文化中,鸟虽然也曾经有过很高的地位,并且也成为一些民族的图腾,但是对于鸟的追捧并没有达到狂热的程度。甚至有一些上古神话中还将鸟塑造成为人类带来灾难的反派。

比如说羿射九日的故事就是十只鸟背着太阳飞到天空中。给人们带来了灾难,提到对鸟类的崇拜,我们不妨联想一下,上一次在节目中我们提到将鸟和神联系在一起。

还是在说,阿兹特克人按照神的指印来到特奥地瓦坎建造城市的时候,阿兹特克的神灵告诉他们,当发现一只鹰带着一条蛇落在一颗仙人掌上的地方。就可以建造城市了。于是,阿兹特克人的祖先在湖上修建了特奥迪瓦坎。

等一下良渚古城也是在河流和沼泽之上建造的。和特奥地瓦坎的建造条件相差无几。那么,华夏大地上的良渚文明与太平洋对岸的阿兹特克文明有没有什么联系呢?

来,我们接着往下看。

在良渚古城中发现的最著名的符号就是良渚神辉图案。整体上方可以分为三部分,上部是头戴羽冠的人,中间呢可能是一个兽面,下部则是飞禽的力爪。对良渚神辉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头戴着羽毛饰品的人,手持两个器物,从事着某种活动。

探秘档案世界未解之谜(探秘档案世界未解之谜)(2)

无论哪种看法,都能看出是一个人头戴着这羽毛的饰品,良渚神会频繁地出现在良渚最重要的礼器上。虽然我们目前还不知道两处神辉的具体含义,但是从出现的频率上来看,可以认定这个图案应该是良渚文化中最重要的图案。

然而,崇尚鸟和太阳这样的习俗不是华夏文明的专利。巧合的是美洲的印第安人,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都有头戴羽毛饰品的习俗,并且他们都崇拜太阳和鸟。

这又是不是巧合呢?

有人肯定会说,就算是有联系,但良渚先民又是如何能够横渡整个大洋来到南美的呢?

这里我要说的是,不要忘了,良渚先民的食谱上可是发现了鲨鱼的,这说明良渚先民已经掌握了航海技术。结合之前,良渚先民可以修建世界级的水利工程能力横渡大洋,虽然有些难度,但绝对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过现在还没有证据证实良渚文化和玛雅文明之间的直接联系,所以这个观点仅仅是我个人开的脑洞。但是在未知的领域内,谁又能保证不会出现证据呢?

很多古老文明一样,盛极一时的良渚文明在距今4000多年前突然消失了。良渚先民们似乎是一夜之间就从历史中隐去了踪迹,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追寻的线索。

虽然在良渚文明之后,临近的区域内出现了其他古老的文明遗迹,但都和良渚文明的特征相差甚远,直到现在,良渚文明为何消失,良渚先民去向何处依旧是未解之谜,导致良渚文明消失的环境说社会崩塌,说法层出不穷。

良渚文明虽然消失了。但他对整个华夏文明的影响,远远超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在良渚文明之后,崇尚玉文化变成了华夏文明的共识。

甚至是在千里之外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上都出现了玉丛出土,特别是金沙遗址出土的玉丛已经被证实就是来自良渚。说明当时的良渚文明已经跟千里之外的金沙文明建立了联系。

良渚人的影响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从出现到消失良渚文明前后经历了千年的风雨,留给了后人无限的遐想。

探秘档案世界未解之谜(探秘档案世界未解之谜)(3)

也可能良渚文明已经形成了国家,否则难以调动庞大的人力、物力来修建世界级的水利工程,那么华夏大地上的远古文明就仅有良渚文明一个吗?

显然不是。与之临近的安徽林家滩存在着一个更加古老神秘的文明,相比良渚文明凌家滩遗址发现的元素更具中华特色。

下一期,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位于世界最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的凌家滩遗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